文/曉寧說教育
2021年將有8個省市開始實施新高考「3+1+2模式」,他們分別是:河北、江蘇、遼寧、湖北、湖南、廣東、福建以及重慶市。
作為第三批實施新高考改革制度的省市,同時也是第一批進行3+1+2模式的省市,將是高考改革路上的一個重要轉折年。
新高考模式是怎樣的?
新高考是我國高考改革試點的推薦,希望高考生們有更多自主的選擇權,可以自由的決定高考的科目選定,新高考模式取消了傳統的文理分科,改為考生自主選擇的模式,新模式下現在分為兩種模式:
「3+3模式」所謂的3+3就是語數外3門必考科目+3門學生自選科目,3門自選的科目從物化生、政史地中任意選擇3門就可以。
在這種模式下,考生的選擇組合模式有20種,其中物理+化學+生物這種傳統高考中純理科的組合仍是很受歡迎的。
我們以2020年山東高考為例,選擇政史地的人數最多,其次就是物化生,這種組合的韌度居高不下,其實主要原因就是專業的覆蓋率很高。
「3+1+2模式」這種模式依然也是語數外3門為必考科目,其中的「1」是需要考生從物理和歷史兩門學科中任選一個作為首選科目,成績是按照卷面原始成績計入總成績的,而「2」是需要考生從化、生、地、政中任選2門,按照登記賦分的方式計入總成績。
這個模式下共有12個組合模式,而2021年高考的搞個試點中,學生們選擇物化生的人數佔比依然是最高的。
「物化生」組合選擇人數多,真的適合所有人嗎?
物理、化學、生物這是一個純理科的組合模式,需要學生具備偏理解、思考的一個組合方案,可能很多學生一時間還沒辦法接受這種新高考的模式,所以覺得純理科以及純文科的組合是最「保險」的,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物化生組合的「適用人群」
1. 理科方面的邏輯思維能力優於文科;2. 思維嚴謹、更注重細節;3. 學習理科需要有很強的觀察能力,善於歸納總結;4. 動手能力強,可以獨立進行思考、有堅定的毅力以及刻苦鑽研的精神;5. 目標院校定在985名校中,希望自己有更多深造的機會。
「物化生」組合的優勢有哪些?
優勢一:專業覆蓋率高物化生的專業覆蓋率高達96.22%,可以說這是一個最傳統、最標準、最純粹的一個理科生選擇組合。
優勢二:可選擇的專業數量多既然專業的覆蓋率高,那必然的可供選擇的報考專業是非常多的,除了哲學類和歷史類這樣的純文科專業不能報考外,基本都是可以的。
優勢三:需要背誦的內容少物化生是純理科的組合,自然就需要學生更注重理解,以及思維邏輯的鍛鍊,在記憶、背誦方面的內容是比較少的。
優勢四:各學科之間的關聯性強這種純理科的組合,每個學科之間的關聯性是非常緊密的,除此之外他們和數學之間的關係也是互相促進的。
「物化生」組合的劣勢有哪些?
劣勢一:學習難度高這種純理科的組合,在學習過程中難度是比較高的,尤其是物理這門學科,在高中階段是被公認難度較大的學科,2020年山東高考中,很多考生都放棄了物理這門學科。
劣勢二:競爭力很大同時這個選科組合的報考人數比例是比較大的,除了那些因為它專業覆蓋率高而報考的考生之外,他也是學霸們的首選組合,所以競爭是非常激烈的。
除了物化生組合外,還有哪些組合模式專業覆蓋率高一些?
其實之前我的文章中提到過,物理這門學科在高考中是佔有非常重要的一個地位的,所以不建議考生在選考是放棄物理這門課。
除了純理科的物化生之外,其實還有兩個選科組合比較受考生的歡迎:
第一種組合:物化政(專業覆蓋率96.58%)這種組合的專業覆蓋率甚至比純理的物化生還要高一些,因為物理和化學都屬於理科類的學科,和選考了一門政治,雖然三個學科之間的關聯度不是很高,但是學科領域的跨度比較大,專業覆蓋率反而更高一些。
第二種組合:物化地(專業覆蓋率96.84%)地理這門學科也是新高考實施後,考生們開始熱衷的一門學科,如果說前面政治的背誦範圍比較大的話,那麼地理就相對少一些了,而且這三者之間也有一定的關聯度。
而這個組合的選擇人數也是比較多的,所以競爭力而並不小,大家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注重一下自己每一門學科的基礎,儘量選擇自己的強勢學科。
最後送給2021屆考生的一句話:
在新高考的模式下,考生需要更早明確自己的方向,才能在選科以及報考的時候更加順利。
今日話題討論:你對於新高考模式下的選科,有什麼不同的看法?你覺得哪種組合更好一些?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