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在演示廚餘垃圾處理神器。記者張玲
「張記者,那個花肥真不錯!」近日,市民劉女士向本報記者爆料,稱有一款自製廚餘垃圾處理神器,用了它處理後的肥料,陽臺上的幾盆盆栽花草繁茂,欣欣向榮!
廚餘垃圾做成花肥?原來,半個月前,瀏陽市市容環境衛生維護中心辦公室主任周智前往小區推廣垃圾分類時,特別推介了一款「自製神器」。不少市民拿著這款神器處理的肥料回去試用了。劉女士就驚訝地發現——簡單幾個步驟,殘羹剩飯變花肥,甚至還能用來洗衣服,簡直不可思議!
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張玲見習記者徐旻
自製神器
「變廢為寶」全靠它
6月16日,周智向記者展示了他自製的「廚餘垃圾處理神器」,只見幾個廢舊塑料桶裡面裝滿殘羹剩飯,但桶周圍乾乾淨淨,桶裡沒有一絲臭味、異味。
「我來展示一下。」周智拿來一個廢棄的約18升帶蓋塑料桶,事先用電鑽在桶壁上鑽了一個洞,再花幾塊錢買了一個水龍頭安裝在桶上,並在桶底部鋪上一層泥土或米糠,接著在上面放動物內臟、剩菜剩飯等,再鋪上瓜果皮、菜葉,這樣一層一層地鋪滿為止,最後撒點EM發酵菌粉,用重物壓緊蓋子。
處理廚餘垃圾,就這麼簡單?見記者不信,周智拿出一個發酵了一個月的廚餘垃圾處理桶,裡面按上述方式裝著滿滿一桶廚餘垃圾。擰開水龍頭,將流出的褐色液體裝進塑料瓶內,記者聞了一下,確實沒有臭味。
「這就是上次我分給小區居民的肥料。」周智說,將一個18升的桶用廚餘垃圾堆滿,一個月後可以得到5升液肥,能裝滿10個礦泉水瓶子。將肥料按1比100的比例加水稀釋後,可以用來澆花,澆在土裡能增強土壤肥力。由於它是發酵水,還能用來洗衣服,自帶殺菌的作用。
「菌粉和材料都不貴,也不怎麼費人工。」周智說,最重要是,這款「神器」操作方便,人人都可做,處理廚餘垃圾很給力!
綠色環保
「城市花農」引潮流
「真的不錯,我試了一下,確實不會有臭味,也不生蚊子。」市民劉女士說,得知剩菜剩飯可以做花肥,她原本還不信,後來按照周智的方式做了一個廚餘垃圾處理桶,沒想到效果出乎她的意料!
如今,劉女士再也不用拎著一袋廚餘垃圾出去扔,垃圾袋也不會滴滴答答地流了滿地的油水了。看到自家陽臺的花比以前長得更好,她還正在向親戚朋友們做推薦呢!劉女士認為,將廚餘垃圾回收處理後不僅方便垃圾分類了,還能培植花草,這種生活方式肯定會引領潮流。
周智表示,如今很多家庭喜歡種花種菜,回收處理廚餘垃圾,既不會給城市增添垃圾,自製的花肥還很好用,省錢又省力。唯一要注意的是,回收發酵的廚餘垃圾不能含油鹽,否則處理出來的肥料含鹽會影響植物生長。周智介紹,含油鹽的廚餘垃圾他會放在洗碗池裡過一下水,再進行處理。
簡單幾步,垃圾就能變肥料,是不是很簡單?如果居民們對這款廚餘垃圾處理「神器」感興趣,可以前往市容環境衛生維護中心(汽車南站附近),工作人員可提供設備和技術指導。
周智建議,小區物業可以和居民們一起合作,將廚餘垃圾處理後得到的有機肥用作小區裡綠植的肥料,這樣不僅免去垃圾、肥料的運輸周轉環節,還能發動居民們一起建設小區呢!
相關連結
城區一天產生百噸廚餘垃圾
分解處理廚餘垃圾,你就是美麗家園守護者
廚餘垃圾水分大、易腐爛、有異味,一直是城市垃圾處理中的難題。
據市容環境衛生維護中心統計,自2016年實行垃圾分類以來,瀏陽市城區每天產生100多噸廚餘垃圾,除去運往長沙處理的一小部分,其餘的只能瀏陽自行處理。而處理1噸廚餘垃圾的費用約為500元,一天的費用就是約5萬元,以後的費用可能還會與日俱增。
「今年瀏陽推行城區垃圾分類全覆蓋後,我們一直在摸索家庭廚餘垃圾的處理辦法。」周智說。在網上看到家庭堆肥教程後,他得到了啟發,實驗了兩個月後,覺得效果非常好。
記者跟隨他來到市容環境衛生維護中心的菜地裡,這裡原本是一片閒置的荒地,工作人員將其利用起來,種上了茄子、辣椒、玉米等農作物。用廚餘垃圾處理神器做出來的有機肥兌水可以直接淋菜,辣椒地裡的青椒飽滿,長得足有十餘釐米長;廚餘垃圾處理後的渣滓,則埋在了一棵樹附近,周智拿著鐵鍬翻了翻,裡面都是黑色的土,看上去非常肥沃。
周智表示,他最大的心願是將垃圾變成肥料,城裡人種花,鄉裡人種菜,人人參與進來,保護環境,建設美麗瀏陽。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