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廣安1月8日訊(譚精華 周馨 記者 陳蕎)全縣8100餘名黨員幹部包聯、走訪29萬餘戶群眾,上門收集群眾問題訴求9095個;持續開展「陽光問廉」「陽光問政」「村頭(街頭)問政壩壩會」縣鄉村三級「問政」,面對面收集群眾反映的問題訴求1191條(件);解決「1+N」幹部服務群眾收集的問題訴求7411個,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83個,抽查群眾滿意率97%……
一組組數據,既反映了武勝縣深入開展「人民閱卷·廣安行動」的決心和成效,也勾勒出一幅幅該縣黨員幹部更好聯繫服務群眾,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的生動實踐畫面。
自「人民閱卷·廣安行動」開展以來,在市委、市紀委的堅強領導下,武勝縣各級各部門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轉變作風、創新舉措,上下聯動、全力「應考」,切實解決好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突出問題,努力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村幹部變「鎮幹部」 提升群眾滿意度
「我9點到的鎮上,不到10分鐘就把事辦好了。村幹部在鎮上集中『坐班』這個做法,真的巴適得很!」1月6日,在武勝縣龍女鎮便民服務中心,一位背著背簍的農婦滿臉笑容地說道。
經與其攀談得知,該村民叫魏紅梅,家住武勝縣龍女鎮九樹村6組,系今年第一次前來鎮政府辦事。透過人群看到,便民服務中心大廳兩側各擺放了7張辦公桌,每張辦公桌上都擺有「幸福村」「小河村」「聯合村」等座牌,村民們正有序向14名工作人員諮詢、辦理相關事宜。
這14名工作人員其實並非鎮幹部,而是村幹部。據該鎮黨委書記任欽光介紹,為進一步改進幹部作風、提升服務效率,該鎮以開展「人民閱卷·廣安行動」為契機,在全縣創新推行逢場天村幹部在鎮上集中辦公制度。每到逢集日,就有14名村幹部變身為「鎮幹部」,集中在鎮上辦理各村的行政審批、信訪調解、解答訴求、收集民意及其他村級事務。
「來,先喝杯水,歇口氣再說。」剛送走一位辦事群眾的小河村主任魏世偉,望著前來找他的本村6組村民張玉碧,彎下身子、面帶微笑地端著一杯水遞到她面前。令魏世偉頗為尷尬的是,張玉碧今天不是來找他辦事,而是來找他「說聊齋」。原來,由於不久前在外務工的兒子在縣城裡購買了商品房,之前享受的農村低保被依規清退,於是心情不爽故意來「找茬」。經過一番耐心解釋,張玉碧終於表示理解,面帶笑容離開。
態度要好、環節要少,過程要快、效率要高,這是該鎮黨委、政府對前來「坐班」的所有村幹部的工作要求。而態度要好,則是基本要求。村幹部們對每一位前來辦事的村民,都熱心接待、笑臉相迎,對於能解決的事儘快解決,一時不能解決的耐心做好說服解釋工作,確保每位村民都能有事而來、滿意而歸。
「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沒電能充電、辦事真方便!」這是前來辦事的村民們一致評價。在村幹部集中辦公廳,該鎮配備了電扇、空調、飲水機、紙杯、休息桌椅、手機充電器、雨傘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卻為廣大的辦事群眾提供了急需的便利,為這個日漸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抹暖意。
「以前村幹部一有啥事,把村上活動室的門一鎖就走了,我們辦件事往往得打好幾個電話、跑好幾趟路。現在,實行逢場天村幹部輪流在鎮上『坐班』,找人就容易多了。同時,村幹部還主動協助我們與鎮上工作人員一起辦,真的太方便了。」談及趕集日村幹部輪流「坐班」這一舉措帶來的新氣象,許多村民都會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
幹部多吃苦,群眾少跑路。任欽光坦言,近年來由於各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增多,群眾辦理的事項也隨之增加。但由於村幹部經常入戶宣傳政策、調處糾紛、開展脫貧攻堅等工作,村委會活動室「鐵將軍」把門的現象時常發生,辦事的群眾不少時候只能望「門」興嘆。還有一些怕麻煩、怕擔責的村幹部遇到什麼事,就把村民往鎮上推,村民到鎮上後,鎮幹部又說該村上辦,而現在再也不用擔心鎮村兩級幹部「踢皮球」「躲貓貓」了。
「現在辦事,我們再也不用村上、鎮上來回跑了!」成功搭上該鎮村幹部逢場天集中辦公「順風車」的高妙村2組村民袁文廣,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印證了任欽光的說法。袁文廣是來辦理宅基地審批手續的,村主任王昌斌很快為其完成了填寫申請、審核籤字和加蓋村委公章等程序,隨後又陪同他到僅一牆之隔的鎮便民服務中心窗口辦完其他審批手續,前後不到20分鐘。這種「一站式服務」引得他連連誇讚:「村幹部逢場天在鎮上集中辦公,等著為我們辦事,讓我們場也趕了、事也辦了,實在是巴適得很!」
黨員幹部「沉下去」 社情民意「浮上來」
「我現在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甚至連住的房子都沒得。好想去打點小工掙點錢,可那些老闆一聽說我是蹲了監獄的,一下子就拒絕我了……」近日,武勝縣人大機關會同縣信訪局在龍女鎮開展「人民閱卷·廣安行動」時,該鎮信訪群眾何某帶著哭腔訴說道。
何某是一名刑滿釋放人員,早已離異,子女多年從未聯繫,身上只有區區數十元錢。生活實在舉步維艱、難以為繼,恰遇聯繫龍女鎮的縣級部門——縣人大機關與鎮黨委政府正在「擺攤設點」收集群眾訴求,他便抱著「碰碰運氣」的心理,向相關人員訴說了自己的處境。
開展「人民閱卷·廣安行動」,就好比繡花,需針針入孔、絲絲入扣,不跳一針、不漏一線,寧可多幫一把、決不漏掉一人。在耐心聽完何某的訴求後,武勝縣紀委監委駐縣人大機關紀檢監察組組長與縣信訪局主要負責人馬上向相關鎮、村幹部核實何某反映情況屬實後,立即與縣民政局、司法局等單位負責人聯繫,詳細了解當前政府對刑滿釋放人員的幫助救濟政策。
「我們已幫你申請了臨時救助,還將你安排到村上原來的活動室居住,以暫時解決你的生活、住宿問題。」一小時後,通過認真會商,縣人大機關等單位會同龍女鎮快速確定了幫扶救助措施,並成功推薦何某到居住地附近工地上務工,讓其通過自身努力解決今後的生活問題。
何某得知自己今後的吃飯、住宿、工作等問題都得到圓滿解決後,如同吃了一顆「定心丸」,一直拉著駐縣人大機關紀檢監察組組長等人的手,眼噙熱淚、激動不已。「今後,黨委政府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我一定遵紀守法、腳踏實地,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活出個人樣來……」
上述場景,只是武勝縣各級各部門在開展「人民閱卷·廣安行動」中,用心用情用力紓解民生難題的真實一幕。據該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譚紅星介紹,自今年7月起,全縣23個鄉鎮每月至少利用2個逢場天在街頭「擺攤設點」,黨政主要領導輪流參加公開接訪,收集群眾困難,切實解決問題,精準服務群眾,答好時代「問卷」。
開展「人民閱卷·廣安行動」,就是要實打實深入基層、解決問題。該縣建立城鄉基層「1+N」聯繫服務群眾工作機制和重點領域「1+N」對口聯繫服務工作機制,明確1名縣級機關、鎮村(社區)幹部聯繫N戶群眾的工作要求,真正做到黨員幹部「沉下去」,社情民意「浮上來」。
「為進一步暢通群眾信息渠道,我縣還廣泛開展『陽光問廉』『村頭(街頭)問政』等活動,面對面收集問題線索和群眾訴求,建立專門臺帳,逐一跟蹤整改,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同時,紮實推進『群眾最不滿意的7件事』集中整治,持續開展『讓群眾滿意』工作,以聯繫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從而大力提升群眾滿意度。」譚紅星介紹說。
因為一件事 感恩一輩子
「哈哈!劉大姐,你趕場回來了呀?耶,還殺了鴨子的呢。看來,我今天有口福了喲……」日前,武勝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張紅平在開展「1+N」聯繫服務群眾工作時,來到了自己幫扶的貧困戶——金牛鎮石院牆村7組村民劉從珍家,恰遇其在街上宰殺了活鴨回家,便熱絡地和她打招呼。
「是張書記喲,快快快,進屋坐。上次我的事情,讓你費了不少心。你在我這兒,就不用客氣了,因為你還幫過我大忙的呢。哎,真的是一輩子都要感謝你哦……」劉從珍一見是張紅平,趕緊迎上前去,從家裡搬出一條凳子,用衣袖擦了又擦,然後熱情地請張紅平坐下。
劉從珍是一位白內障病人,右眼殘疾,多年前便一個人獨自生活。她與張紅平的結緣,則是由於今年張紅平到武勝工作後,成為了她的幫扶幹部。而讓劉從珍時常對人談及的、張紅平幫她的「大忙」,則還要從今年3月份的一件事說起。
「急死人了!我的秧田一點水都沒得,想在旁邊的魚塘抽點水,可承包的人堅決不幹,現在我的秧子都快要被乾死了!」3月上旬的一天,張紅平在開展「走基層、解難題、抓落實」活動時,來到了劉從珍家。尚未走近,劉從珍便像遇上「救星」似的,向張紅平訴說道。語調帶著哭腔,顯得非常焦急。
「劉大姐,請別急,慢慢說。有困難,我一定盡力幫你解決。」費了半天勁,張紅平終於弄明白,劉從珍的秧田由於長時間缺水灌溉,秧苗即將枯萎。而她每天抽的井水,對於一大片秧田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遠遠解決不了問題。
能在現場解決,就不在會場解決。張紅平第一時間就此事電話聯繫了金牛鎮黨委主要負責人。很快,就傳來了喜訊——經過鎮上、村上積極協調,該魚塘承包人同意馬上抽水救急。
憶起過去張紅平幫扶她的點點滴滴,劉從珍十分感動。「張書記!今天中午,一定要在我家裡吃頓飯哈。看嘛,鴨子都殺起了——。」突然,劉從珍仿佛想起什麼,趕緊提著鴨子,準備向廚房走去。
「劉大姐,謝謝你。其實,我也好想陪你一起吃頓飯,可我不止你一個『親戚』,馬上還要去下一站呢。」張紅平婉拒了劉從珍的盛情挽留,又前往下一個「親戚」家。
「王總,你好。今天,我代表縣委到你的企業來,主要是想了解你們企業現在有什麼困難和問題。」在武勝縣街子工業園區四川佳瑪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張紅平一見到董事長王可,便開門見山地說道。
「由於目前公司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研發、生產都需要大量資金,所以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缺少流動資金。」緊接著,王可話鋒一轉,又提出一個問題:「近年來,我們公司申請了很多國家專利,不知道縣委縣政府能不能給予一些實實在在的鼓勵?」
帶著企業的訴求和期待,張紅平賡即回到縣紀委監委,組織縣金融工作局、經信局、人民銀行、農商銀行、建設銀行等相關單位共同商討解決方法。人民銀行、農商銀行等表示,結合該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情況,可以再向其提供300—400萬元的貸款;經信局表示,關於企業專利技術獎勵的問題,學習借鑑外地先進做法,賡即完善《武勝縣促進工業企業健康發展十條措施實施細則》,將本地企業的專利技術如何獎勵納入「科技創新獎勵」範疇。
「上午反映的問題,下午就解決好了。張書記真的是雷厲風行,為我們企業解決問題實打實,我一輩子感激。」王可感慨萬端地說,「我本是重慶人,公司總部也在重慶,2011年通過政府招商引資到武勝建廠發展,如今馬上就快十年了。通過近十年的親身經歷,我認為武勝的營商環境很不錯,對我們企業非常好,我決定儘快把公司總部遷到武勝來,今後就一直紮根在這裡……」
時代出題、用心答卷。「『用心』,就是要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地對待群眾的問題,認真傾聽群眾呼聲,不能三心二意、心不在焉;『用情』,就是要帶著真情去解決群眾的困難,關心群眾的疾苦,不能漠不關心、麻木不仁;『用力』,就是要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實現好、維護好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不能蜻蜓點水、半途而廢。大家務必壓實工作責任、注重統籌協調,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紮實的工作作風,確保『人民閱卷·廣安行動』取得實效,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在日前該縣召開的「人民閱卷·廣安行動」推進會上,張紅平語重心長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