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戰藍鯽、九一八野戰篇、速攻2號是我們釣界口口相傳的老三樣。實際上,老三樣正因為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所以產生的問題也很多,回到主題:老三樣為什麼拉不成團?本篇,結合實際作釣經驗,咱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01拉絲粉的添加比例,是問題的根源
眾所周知,拉餌具有比重輕、溶散快、適口性好、附鉤性強等特點,是作釣小型魚最常用的上餌方式,缺點是狀態不好掌握,尤其是多種餌料的混開,難度要高於單開商品餌,其根本原因取決於餌料成分中所含拉絲粉的比例是否得當。
通常,標註為可搓可拉的單品類餌料,其成分中均含有拉絲粉。拉絲粉又稱為小麥蛋白纖維,是從小麥蛋白中提取的一種植物纖維,具有一定的黏性與延伸性,遇水後會形成絲狀物使餌料具有附著性,是開制拉餌的核心要素。常規情況下,含有拉絲粉的餌料在單開時僅需按照外包裝標註水比,即可開出狀態不錯的餌團。
然而,單開商品餌很難適應複雜的水情、魚情。以老三樣為例,夏季單開藍鯽很容易受雜魚的侵擾,此時可適當添加九一八野戰篇來中和其腥味。需要注意的是,九一八野戰屬於谷香型基礎餌,自身並不含拉絲粉,如果沿用單開的方式直接混合開餌,勢必會造成拉絲粉添加比例不足,繼而拉不成團。
解決方法:一是用含有拉絲粉的香型餌料代替九一八進行調整,比如麩香的大板鯽、本味香的瘋釣鯽等等;二是根據九一八野戰的添加量,添加10%至15%的拉絲粉。
以上兩種解決方案都是通過改變拉絲粉的添加比例,使餌料達到合理的狀態。不同的是前者操作相對簡單,後者則適用於不同的餌料混拉應用更為廣泛。值得一提的是,速攻作為狀態餌,添加的比例較少可以忽略不計。
02開餌時的細節處理,可有效避免類似問題
正如前文所述,拉絲粉的添加比例是拉不成團的根本原因。此外,諸如開餌時的水比、手法、溫度變化等也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到餌料狀態,逐一分析:
1、水比的問題分析與應對
開制拉餌時,水量添加較少會導致餌料的吸水量不足,容易形成幹散、出絲率降低,拉出的餌團或結塊或小而鬆散,水量較多則會稀疏難以成團。那麼混開時如何添加水比呢?以老三樣為例,首先要用量杯來添加餌料,如此才能更加精準的添加水比。添加比例可以從1:0.8的水比起始,如果速攻的添加比例較多,水比可適當放到1:1,雪花粉的吸水量較大需要注意。
醒餌後如果發現水量不足、出絲較少或水量較多,前者可將餌團重新鋪開,用手蘸水輕輕地彈至餌料表面數次再收攏成團。後者可用乾燥的毛巾、紙巾等包裹餌料反覆吸去多餘水分,直到達到滿意的狀態。
2、手法的問題分析與應對
拉餌的開制手法比較特殊,醒餌後揉打次數較多則會破壞拉絲粉的狀態,餌料形如死麵疙瘩。最好的辦法是:收攏成團後,通過雙手的反覆擠壓、疊加,排出餌團內的空氣,如此才會有更好的出絲率,拉出的餌團飽滿凝聚。
此外,作釣時也要注意拉餌的手法。很多新手釣友會以垂直的角度向上拉餌,殊不知這種方式,魚鉤受餌料內部的擠壓很難拉出合理的餌團,且鉤柄與子線上也會有餌料的殘留。正確的方法是從餌料的底部向上方斜拉,需要在作釣中勤加練習。
3、有關溫度的問題分析與應對
實際上拉餌的吸水與出絲時長的快慢,取決於作釣時的溫度。常規情況下,溫度越高醒餌的時間就會越短,餌料的出絲時間也會隨之變短反之亦然。
比如夏季開餌可能二三分鐘即可醒餌、出絲,而在冬季這一過程往往會需要十幾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那麼低溫開餌時,可隨時攜帶溫水現場開餌,也可以提前在家開制,到達釣場後直接用於作釣。需要注意到的是,無論是夏季還是冬季,醒餌與出絲都需要不同的過程,在出絲之前,可取少量餌料用於搓餌找底或抽窩也是不錯的選擇。
延伸:除上述內容之外,餌料的存放時間較長或因儲存不當也會導致拉絲粉失效從而拉不成團。解決辦法:一是餌料儘量少買勤買,購買時注意生產日期;二是儘量在密封的情況下陰涼處保存;三是單次未用完的餌料最好是丟棄,避免重複使用,所以開餌時最好以少開勤開為主。
03關於最後的總結
本文重點回顧:一、混開餌料時,可使用同樣含有拉絲粉的餌料或根據不含拉絲粉餌料的添加量,添加拉絲粉;二、開餌水的添加可從1:0.8起始,以少補多去的方式逐漸掌握混開餌料的水比;三、開拉餌可通過反覆的擠壓、疊加排出多餘空氣避免揉打,同時注意拉餌時的方向角度;四、醒餌、出絲是兩個不同的步驟並深受溫度變化的影響,低溫時可改變開餌水的溫度與之對應等。綜上所述是筆者根據實際作釣總結的回答,希望給您的作釣帶來幫助。
原創:樂園之失,歡迎關注留言互動,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