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09:29:35 來源:每日財報 作者:佚名
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金在線微信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辣條」,曾被網民稱為「史上最牛零食」,又被稱為「小學生的必備食品」」童年的記憶」。這種袋裝小食品遍布大街小巷,在網上也賣得十分火爆,甚至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近日,有消息稱衛龍食品正與中金公司、摩根史坦利和瑞銀合作,商討明年下半年在香港上市事宜,計劃募資10億美元。一旦上市,衛龍或將完成從鄉村學校小賣部到「辣條第一股」的華麗轉身。
作為不少80後、90後的童年記憶,衛龍食品一直是辣條界的「扛把子」,近年來,又依靠花式營銷走紅網絡,獲得了不錯的增長,不過卻遲遲未能敲開資本大門。光環背後,「辣條王者」面臨著著怎樣的危局與隱憂呢?
上市準備已久,靠營銷「出圈」
衛龍意欲赴港上市的傳聞並不是空穴來風,此前,衛龍曾頻繁地進行股權變動,被業內看作是為上市鋪路。如2018年底,外界發現平平食品發生了工商變更,外界猜測是衛龍在為境外上市鋪路。
衛龍食品的主體公司為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平平食品」),創建於2001年。成立之初,劉衛平持有60%的股份、劉福平持有40%的股份。
此後兩人退出股東行列,平平食品的註冊資本和實收資本幾經變更,最終實際控制人是一家叫做「和和國際事業有限公司」的香港公司,此公司的相關信息非常有限。
《每日財報》注意到,與衛龍同處漯河市的另一家行業龍頭——雙匯集團的控股股東GloriousLinkInternationalCorporation,也是經過類似的結構調整之後,成功在香港上市。
周黑鴨、來伊份、百草味、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甘源食品……近年來,在吃貨們的助力下,「國民零食」扎堆登上了IPO的敲鐘舞臺。在資本市場上,休閒食品大軍的隊伍正愈發壯大。
數據顯示,衛龍食品所屬公司平平食品的主要產品包括調味麵製品類、豆製品類、素食類和肉製品類等。作為公司旗下主打產品,衛龍辣條已成為了"國民級"的零食。之所以得此殊榮,離不開衛龍的高超的營銷手段。
2010年,衛龍聯手明星趙薇,推出「衛龍」經典系列。2012年,衛龍力邀當紅人氣女星楊冪加盟,傾情代言「親嘴燒」「親嘴豆乾」等系列產品;之後衛龍又模仿小米,來了句slogan:為辣味零食發燒友而生。
2016年9月8日,衛龍在iphone7發布的當天,宣布推出Hotstrip 7.0,模仿蘋果的設計風格,將網店頁面介紹圖、宣傳海報、產品包裝全部改換成白色,配上「改變食界,條條是道」的同款文案,引發網友關注。
今年3月3日,衛龍又通過官方微博宣布,向武漢捐贈一批辣條、魔芋爽,發放給堅守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再次賺足了眼球。哪裡熱,哪裡就有衛龍食品的身影,衛龍的營銷方式可謂是讓杜蕾斯汗顏、讓iPhone無奈。
產品營收結構單一,賽道擁擠難離辣條主線
雖然衛龍玩的花,但一套組合拳下來,衛龍的銷量確實有了明顯提升。據衛龍食品的2019年財報顯示,公司整體營收49億元,同比增加了43%。同時,創始人劉衛平表示,2020年衛龍的營收目標為72億元。
不過《每日財報》注意到,衛龍雖然銷量提升了,但產品結構單一併未有明顯改變。和多品類發展的零食上市企業相比,衛龍食品業績表現還是偏弱。
以良品鋪子(603719.SH)和三隻松鼠(300783.SZ)為例,財報顯示,僅在今年前三季度,良品鋪子的營收為55.3億元,超過衛龍食品2019全年業績;三隻松鼠營收更是直接超過衛龍食品2020年的目標,為72.31億元。
與此同時,辣條市場上也引來了更多的食品企業競爭,據《每日財報》了解,目前,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鹽津鋪子等企業均有辣條產品。而在辣條大本營的湖南,也有鄉鄉嘴、麻辣王子等本土品牌。
老字號糖果企業金絲猴也推出了「辣辣怪時空」系列辣條產品,對標衛龍發力高端,其5連包素蟹終端定價24.8元;而金絲猴旗下「饞嘴猴」也在辣條低端市場耕耘多年。
由於辣條的平均毛利率接近50%,是零食領域裡相對「暴利」的品類,可以見得,辣條市場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而由於製作門檻較低,面對結構多元化的挑戰者們,衛龍食品僅用一張辣條牌或許難以抵抗。
雖然衛龍已打造出調味麵製品類、豆製品類、魔芋製品類、素食類、肉製品類五大類幾十種產品。但總體來看,衛龍的擴張布局始終未脫離辣條主線,且其他產品銷量增長並不明顯。
為了增強抗風險能力,衛龍食品也試圖在新品類上大展拳腳,比如研發自熱火鍋品牌「背鍋俠」、推出了「自來熟」辣條火鍋產品、售賣酸辣粉和炭烤小香腸、推出了全新的溏心滷蛋系列產品等等。但以衛龍食品的體量,想在辣條這一核心品類之外再打造出新的增長引擎,短期內並不容易。
難撕「垃圾食品」標籤,未來發展仍需「補課」
儘管辣條讓喜歡它的人吃得「根本停不下來」,但由於2019年底之前沒有國家標準,行業長期存在不規範的生產現象,被貼上了「垃圾食品」的標籤。衛龍要想上市,不可能繞開食品安全問題。
2005年12月,中央電視臺曝光了平江縣一家食品廠使用違禁添加劑富馬酸二甲酯(俗稱黴剋星),非法添加物加上骯髒不堪的生產環境,在人們的認知中,辣條等於垃圾食品的印象開始生根。
2015年,漯河市質檢局發出處罰通知稱,平平食品生產的親嘴燒、大麵筋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責令其停止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並罰沒款合計8.57萬元。
2018年9月,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其中衛龍等的多款產品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對此,衛龍食品卻表示,其產品是按照生產地河南省的標準生產的,產品完全合格。
為了解決各地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於2019年12月針對調味麵製品發布公告,並以此建立了辣條行業的國家標準。2019年「3·15晚會」,辣條行業亂象再次被央視曝光。
雖然衛龍目前的生產硬體、環境管理還是比較規範,但經央視3.15晚會的曝光,業內將辣條視為高鹽、高糖、高熱量的"垃圾食品",食品安全問題和過度使用添加劑,不健康食品的代名詞可能會成為衛龍"赴港上市"的考試難題。
此前就曾有企業在食品安全上栽過跟頭。2012年7月27日,證監會否決了來伊份IPO申請,並指出來伊份的幾大問題:在報告期內,來伊份多次因產品質量問題被有關部門處罰及媒體曝光質量問題,銷售收入明顯下降。後經4年的努力與改善,來伊份終於在2016年10月12日成功上市。
目前看來,除積極營銷外,衛龍食品更應直面自身營收結構單一及主營產品辣條面臨的「低端」、「不健康」等固有印象的難題,持續優化多品類布局,嚴格品控。對此《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