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態行星表面都是氣體,這些氣體能被吹散嗎?吹散了會怎樣?

2020-12-19 科學信仰孫晨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行星是宇宙中廣泛存在的一種天體,其通常在恆星的引力作用下圍繞恆星穩定運行。

在太陽系中,共有八大行星,按照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大行星雖然都屬行星,但其實並不相同,從構成上來講可以分為巖質行星和氣態行星,巖質行星顧名思義就是擁有巖質表面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以及我們所在的地球都是巖質行星。

而氣態行星並沒有巖質的表面,其表面全部由氣體構成,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就是四顆氣態行星。生活在巖質行星上的我們很難想像氣態行星存在的方式,一個完全由氣體所構成的大球,它上面的氣體為什麼不會被吹散呢?

太陽系中最大的氣態行星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氣態行星,是太陽系中當之無愧的行星老大哥。木星的質量比其餘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倍還要高,如果與地球相比,木星的質量可以達到地球質量的318倍。巨大的質量意味著強大的引力,在木星強大引力的作用下,宇宙間大量的氣態物質被吸附,連質量最輕的氫氣也在木星上大量聚集。

氫在地球大氣中的含量是非常有限的,其約佔大氣構成的0.00005%,而在木星上,氫氣的含量達到了70%以上。氫在木星上並不是完全以氣態的形式存在的。在木星的表面,是氫氣、氦氣以及其它一些氣態物質所共同構成的氣態外表,而在氣態表面之下,由於高壓的作用,會以液態的形式存在,成為一片的海洋。

的海洋之下,壓力進一步升高,於是氫成為了固體。

固態的會呈現出類似於金屬的特性,所以又被稱之為金屬氫。金屬氫只有在木星這樣質量巨大的氣態行星上才會出現,而在地球上是無法見到這樣的物質的,即使在實驗室中以特定的方式獲取,也會很快失去,難以保存下來。

太陽系並不算風平浪靜,強勁的太陽風時刻吹拂著,那麼這股強勁的「風」為什麼不會吹散木星表面的大氣呢?因為木星的質量巨大,引力極強,所以表面氣體被木星的引力牢牢束縛,幾乎是無法吹散的,更何況木星還擁有強大的磁場,這些都會對木星表面的氣體起到保護作用。我們的地球距離太陽要比木星近得多,可依然能夠保有大氣不被吹散就是因為地球擁有磁場的保護。

如果木星表面的氣體被吹散會怎樣?

強大的引力和磁場使得木星表面的氣體很難被吹散,那麼假如這些氣體被吹散了會怎樣呢?要吹散木星表面的氣體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因為木星表面氣體的質量約為地球的三倍,吹散這些氣體就等同於吹走三個地球。

而當我們真的把這些氣體吹散之後就會發現,等待我們的還是氣體。為什麼會這樣呢?還記得木星的機構嗎?表層是氣體、中層是海洋,內部是金屬氫。那麼為什麼吹散氣體之後得到的不是一個液態表面呢?這是因為木星內部的海洋是由木星的高壓作用所生成的,當木星表面的氣體被吹散之後,壓力降低,的海洋會從液態變為氣態,所以我們所能夠見到的仍然是一個氣態的外表,其主要成分也依然是氫氣。

液態氫變為了氣態氫,而當我們將這層新的氣態表層吹散之後,得到的還是一個氣態的外表。

因為木星內部的金屬氫同樣會在壓力降低的同時發生形態的轉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再由液態變為氣態。如此說來,如果我們一直吹下去,是不是能將整個木星吹?那倒是也不至於,因為即使是氣態行星,其也是有一個巖質內核的。

木星的質量巨大,所以能夠吸引大量較輕的元素,而在木星的內核也是存在著一些重元素的,而這個巖質的內核只佔到不足木星質量的5%,聽起來似乎很小,但如果和地球相比,就會發現,這可以頂得上十幾個地球的重量。所以即使木星僅剩下一個固態內核,它仍有很高的質量和較強的引力,可以繼續吸附宇宙中的氣態物質,假以時日,它會重新變為一顆巨大的氣態行星。#百家探索#

相關焦點

  • 行星為何有氣態、固態之分,氣態行星上真的都是氣體嗎?
    行星是人類的劃分,國際天文學界是這樣來定義行星的:1.行星質量足夠大,使得行星的外觀是球形,達到流體的靜力平衡狀態;2.行星必須繞恆星運轉;3.行星的引力足夠強大,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在它的公轉軌道上或附近沒有其它與之相似大小的天體。
  • 氣態行星能登陸嗎?木星是氣態行星嗎(非固態表面)
    氣態行星是指不以巖石或者固體為主要成分的行星,往往主要由氫、氦等輕元素組成。它們也被稱為氣態巨行星,因為往往體積巨大。我們所熟知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是氣態巨行星。氣態行星能登陸嗎既然是氣態行星,就會有很多人問,這種非固態的行星能登陸嗎?既然沒有固態表面,怎麼登陸?確實如此,目前人類還沒有登陸氣態行星的案例。
  • 木星這樣的「氣態巨行星」,上面真的沒有陸地,全都是氣體嗎?
    木星這樣的「氣態巨行星」,上面真的沒有陸地,全都是氣體嗎?我們知道在太陽系當中,有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從近到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以小行星帶作為分界,前四顆行星為固態小行星,主要由固態物質組成,質量和體積都比較小;而後四顆行星則是氣態巨行星,主要由氣態物質組成,質量和體積也都比較大——其中天王星和海王星由於距離太陽過遠,溫度特別低,表面覆蓋一層冰蓋,因此也被稱為冰巨星。既然木星這樣的「氣態巨行星」主要都是由氣體組成的,那麼在木星的上面,真的一片陸地都沒有嗎?答案是肯定的。
  • 氣態行星表面存在小行星撞擊痕跡嗎?
    由於宇宙中存在著眾多質量、體積不對等的天體,因此,常常會出現引力吸引的情況。而這種情況會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是被吸引的星球成為了大引力星球系統的一部分,就如恆星系統裡面的行星以及行星系統裡面的衛星。另一種是被吸引的星球會狠狠地撞在產生引力的星球上,這也是目前宇宙中較為常見的現象。
  • 海王星是氣態行星,為何這麼藍,難道表面是無邊的海洋嗎?
    海王星是太陽系中一個非常美麗的行星,在我們的視角中,海王星是純淨的藍色,看起來幾乎是一塵不染,只有一些颶風形成的斑點,讓海王星的表面看起來有些許變化,不然感覺它就像是一顆藍色的玻璃珠一樣。在整個太陽系中,只有地球和海王星是藍色的星球,天王星雖然也帶有藍色,但是更接近白色。
  • 木星主要由氣體組成,為啥小行星撞擊木星時,不是直接穿過去?
    而類木行星就是和木星類似的行星,也被稱為「氣態巨行星」,主要由氫、氦、氖等較輕的元素組成,這種行星一般不存在固體的行星表面。 「氣態巨行星」很容易讓人理解為完全由氣體組成的行星,如果真的完全由氣體組成,和其他天體相撞時應該直接「穿過」木星才對,但是在1994年發生了著名的「彗木相撞」,一顆巨大的彗星和木星發生碰撞
  • 木星由氣體組成,為啥小行星撞擊木星後,不會直接穿過去?
    我們看上面這張圖片就可以發現,地球和木星的體積相差很大,在太陽系中存在四個類地行星和四個類木行星,其中類木行星也被稱為氣態巨行星,其中也有不同的分類,由氫和氦為主要組成部分的熱巨星,土星和木星就是這樣的巨型氣態行星,還有由水,氨,甲烷組成的「冰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屬於這種行星,值得注意的是在類地行星中也有類似的由冰作為主要組成部分的行星。
  • 原來太陽系最大的氣態行星「木星」,也會像地球大氣一樣產生閃電
    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及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巖石組成的固態行星,或者稱為「類地行星」,另外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氣體組成的氣態行星,或者稱為「類木行星」。科學家研究表明實際上太陽系八大行星,每一顆都有固態巖石和氣態氣體共同組成。
  • 木星被稱為「氣態行星」,小行星撞擊木星時會「穿過」木星嗎?
    我們都知道,在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行星」,每個行星都有自己獨特的組成部分和特徵,比如在太陽系內,就有八顆不同的行星,我們可以根據這些行星的結構進行大致分類:「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屬於「類地行星」,而「木星」
  • 太陽系行星中的巨無霸,一顆由氣體構成的木星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在太陽系中排列第五。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屬氣體行星。這顆行星是顆扁球體,它的赤道直徑比兩極之間的直徑大9275km。迄今為止已發現木星有79顆衛星之多。
  • 木星是氣態行星,太空人站在木星上,會不會墜落穿越整個木星呢?
    木星作為一個氣態巨行星,表面的高層大氣主要由百分之75的氫氣和百分之24的氦氣組成,而甲烷、水蒸氣等其它氣體僅佔百分之1而已,這樣的氫、氦比例非常接近原始太陽星雲,而原始太陽星雲也就是太陽系的前身,就是說木星很可能成為類似於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的恆星,那麼在木星宜居帶之上的衛星會不會成為人類宜居的新家園呢
  • 木星是氣態行星,太空人降落在木星上,會直接穿過去嗎?為什麼?
    木星在太陽系所有的行星中,木星最大的特點就是大,木星比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加起來都更大,光是木星上的「大紅斑」都足以容納一個地球。正是因為木星非凡的質量,它成為了太陽系中的老大哥,為其它的行星遮風擋雨。木星與地球非常不同的一點在於,木星是一顆氣態的巨行星,而地球是一顆類地行星。
  • 地獄星球是存在的:冥府行星TOI-849b,一顆外層大氣被剝奪的氣態巨...
    太陽系中的大行星一般就兩種類型:一種是類似於地球這樣的巖石星球,另外一類是類似於木星這樣的氣態行星。同樣的,系外行星也基本上是這兩種類型。雖然有的熱木星很靠近恆星,並且上面的溫度很高,但是它們依然屬於氣態行星。另外的一些巖石類的系外行星被稱為超級地球(能被發現的系外行星都比地球大)。
  • 木星是氣態行星,為什麼1994年的彗星會與它發生撞擊效應?
    木星是太陽系內第一大行星,系內位置排列第5,同時它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與其它氣態星球主要由原始的氫和氦構成一樣,它主要構成是約90%的氫和約10%的氦。我們知道當一個物體與一團氣體相撞,就會直接撞過去,只留下一道空洞的痕跡,不會發生隕石撞擊地球那樣的爆炸效應。然而事情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
  • 同樣是氣態行星,天王星、海王星的顏色為什麼跟木星不一樣呢?
    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咱們先要明白一點,行星自身是不會發光的。我們看到的的行星發光是因為行星反射了太陽的光。為什麼行星行星的顏色不同,那是因為行星大氣的成分不同,反射的光線不同,因此顏色就不同了。例如金星大氣層中含有濃密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吸收陽光中的藍色的部分,反射出橙色光。
  • 太陽系有固態和氣態行星,它們是如何形成的?為何有不同的結果?
    石球和氣球是我們對太陽系行星的形象稱呼,其實它們分別代表的是固態行星和氣態行星。之所以會有固態和氣態的區別,直接的原因就是距離太陽的不同距離所致,它們的形成歷史與太陽系早期的狀況和發展演化過程密不可分。
  • 宇宙最恐怖的行星木星!如果太空人掉到木星表面會怎樣
    如果把太陽系中除木星之外的其他七大行星加起來,它們的總質量也只有木星的五分之二。 那麼,木星的質量這麼大,它是由什麼組成的呢?木星上的環境又有多恐怖呢? 雖然成分與恆星相同,但木星不是恆星,而只是氣態巨行星,這是因為它的質量還不夠高。理論上,只有當質量超過木星75倍時,核心的氫核聚變才能被啟動,從而成為恆星。 之所以把木星稱為氣態巨行星,是因為它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氣體球,沒有固體表面。如果太空人飛到木星上,他根本就找不到落腳點。木星的大氣層厚度達到了5000公裡,其中89%是氫氣,10%是氦氣。
  • 宇宙中有些「極端」的行星,表面風速竟能達到音速的七倍
    在620光年外的天鵝座,科學家發現了一些極端的系外行星,其中一顆和巨大的氣態巨行星被命名為柯爾特九B,它表面溫度可以達到4340度,這是他成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熱的氣態行星,它的一側總是面向恆星,另一側卻並不是那麼熱,至於大氣中充滿了氣化的重金屬,如鐵和鈦。
  • 木星是氣態行星,大氣層若被全部吹走,最後會剩下什麼?
    審核:小文曾經有人問了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木星大氣層被全部吹走,最後會剩下什麼呢?小編先不說答案,想問下你們會知道嗎?如果木星大氣層被全部吸走,最後是會變成一個巖石星球還是其他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會剩下什麼吧!
  • 三顆氣態巨行星的發現引發人類對行星形成的質疑
    這是科學界首次觀測到多顆氣態巨行星是如何圍繞著一顆「蹣跚學步」的恆星運行的。天文學家表示:這樣的機會很難得,因為我們的銀河系充滿了已經存在了數十億年的恆星,而我們的太陽系更是已經有了大約45億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