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1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候鳥在晉寧溼地上空飛翔 楊質高 攝
翠羽丹霞,萬頃晴沙
每到冬季
位於雲南省昆明市
滇池南岸的晉寧溼地
都會迎來一批批珍稀瀕危野鳥
它們視這裡為家
視滇池南岸為最美風景線
12月21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文章
聚焦昆明滇池南岸的瀕危珍稀鳥類
↓↓↓
雲南野鳥會會員李繼明是晉寧本地人,他經常邀約五湖四海的「鳥友」「攝友」來滇池南岸拍攝,近年來,僅他一人在晉寧溼地拍攝到的野鳥就有近百種之多,後據晉寧區林草局統計,晉寧南滇池國家溼地公園共觀測到130餘種野生鳥類。
遊客在滇池南岸觀賞野鳥 李繼明 攝
「我們有幸住在滇池南岸,這幾年滇池一年比一年美,湖濱生態變好了,吸引了大量野生鳥類飛來。2016年9月,近千隻遷徙的灰頭麥雞現身晉寧溼地,它們時而低飛,時而在空中盤旋,時而駐足覓食,與藍天白雲青草地相映襯,形成了一道靚麗風景。同年6月,我經過一個多月的跟蹤觀察,『埋伏』在溼地,拍攝記錄到黑翅長腳鷸在晉寧境內溼地繁殖。通過查找資料發現黑翅長腳鷸在雲南還沒有繁殖記錄,此次為在雲南的首次繁殖記錄。」近10年間,李繼明在滇池南岸拍到了彩䴉、草鷺、灰雁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還拍到了在滇池消失了幾十年的白眉鴨、紫水雞、白眉田雞、普通秧雞等鳥類。在他拍攝到的各種野生鳥類中,不少是新發現的物種和瀕危鳥類。
彩䴉就是其中的一種瀕危動物,從2017年和2020年在晉寧溼地拍攝的照片來看,這是一種體型修長的涉禽,青銅慄色的羽毛在陽光照射下閃耀著金屬光澤,並隨著彩䴉的移動變化多彩,很是美麗。經辨認該鳥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時它們會幾隻或十幾隻聚在一起覓食,漫步滇池邊,甚是悠閒。
據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記載,彩䴉曾連續多年未在中國觀測到,一度被認為在中國絕跡,沼澤等棲息地的減少和環境汙染是其瀕臨絕跡的主要原因。近年來,由於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加大生態治理,環境不斷改善,中國境內的沼澤溼地、湖濱生態等逐步恢復,彩䴉逐漸有了觀測記錄。近幾年在昆明晉寧發現彩䴉、白眉鴨和多種類的野鴨野鳥群體,表明一批批瀕危珍稀動物已經找到了它們心儀的歸屬地。
每年冬天
昆明的滇池都會迎來大批越冬的紅嘴鷗
成為冬季特有的景觀
截至目前
今年已有3萬隻紅嘴鷗來到滇池越冬
近日
央視新聞記者也來到滇池邊
探訪小精靈們22萬平方米的「新家」
↓↓↓
據昆明市鳥類協會統計,目前,來這裡越冬的紅嘴鷗數量已達3萬多隻。而今年,這些前來的鳥兒,又多了一個「新家」可以棲息落腳。
從1985年開始,每年的10月份到來年3月份,數萬隻紅嘴鷗就會從北方來到昆明滇池邊越冬,白天在滇池邊嬉戲,晚上就在滇池周邊的森林和溼地內休憩。12月19日,位於滇池北部的草海區域,一個佔地22萬平方米的溼地建設已經完成,紅嘴鷗又多了一個棲息之處 。
記者在現場看到,隨著溼地建設通過驗收,目前每天有20多名工作人員在溼地進行管護工作,對新栽苗木進行澆灌、及時發現和處置病蟲害,確保苗木成長。截至目前,滇池周邊已經完成包括溼地、環湖生態林帶等方面的湖濱生態建設5.4萬畝。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副局長李應書:到目前為止,我們滇池湖濱的植物共有290種,較2012年增加了49種。鳥類是達到了138種,較2012年增加了23種。
滇池溼地建設施工單位負責人陳思勝:現在綠化面積佔到了96%,整個灌木有8600多棵,主要是淨化了周邊的雨水,對入滇池這一塊的水質有著很大的改善。
滇池地處長江、珠江、紅河三大水系分水嶺地帶,是長江上遊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昆明市民的「母親湖」。但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滇池卻成為我國汙染最嚴重的湖泊之一。為了治理滇池,昆明市政府採取了退塘、退田、退房、退人的措施,在滇池的演化歷史進程中首次實現了「湖進人退」,經過多年治理,目前滇池水質已恢復至四類。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央視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聚焦滇池「小精靈」們》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