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事有章程 鄉風更淳正(社會治理在身邊)

2020-12-14 人民網

核心閱讀

如何讓村民從人情負擔中解脫出來?安徽省黃山市通過立新規破陋習。建立理事會,簡辦、新辦紅白事;制定村規民約,涵養淳正鄉風,提高村民自我管理的能力;通過議事會,協調村事村務,化解矛盾糾紛。

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奕棋鎮瑤幹村,村裡有幾戶人家原本計劃辦婚事,結婚請柬年前早已發出去,可疫情發生後,讓他們格外犯難。瑤幹村黨支部書記查青春聽說後,跟村裡的紅白理事會成員商量,大家分頭上門做工作。這不,村裡的四場喜宴、兩場滿月酒一一推遲。「紅事緩辦,白事簡辦,理事會一出面,大家都很理解。」

讓村民們從人情負擔中解脫出來的,是黃山市持續深化的「一約四會」制度。近年來,黃山市在組織各村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同時,普遍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和禁賭禁毒會,以制度約束破除陳規陋習,引領鄉風文明。

婚喪嫁娶定規矩

崇尚節儉減負擔

「傳統習俗講排場,愛面子,重攀比,這在村裡以前很是普遍。」查青春坦言。以前,村民們哪家有了紅白事,都要去市裡的飯店請客。

2018年,瑤幹村重新制定了村規民約,並完善「四會」制度。其中,由村兩委牽頭,8至10名德高望重的黨員幹部和「五老」鄉賢組成紅白理事會,讓村民「辦大事」有組織。「紅事上,鼓勵用鼓樂代替鞭炮,既文明又熱鬧;白事中親友只需戴黑帽或白帽,不搞潑湯路祭,既生態又環保。」屯溪區宣傳部副部長劉靚說。

瑤幹村村部旁邊的一座舊倉庫,不久前翻新成了大禮堂。禮堂內,十二張大圓桌收拾得乾淨簡潔,各種器具一應俱全。「現在村民哪家有紅白事,基本上都在這裡辦。不僅減少了鋪張浪費,還帶動了村裡風氣的好轉。」查青春說。

紅白理事會成立後,通過修繕舊倉庫為村民提供了免費的辦事場所。在村民辦事時,理事會還負責出面張羅。疫情發生前,瑤幹村裡已經有十餘戶村民選擇在「倉庫禮堂」辦理紅白事,大大降低了村民的負擔。「誰要是再往市裡去大操大辦,村民們就會對他們『另眼相看』了。」查青春說。

如今,黃山市各地在防疫期間積極發揮紅白理事會引領作用,組織移風易俗志願者、紅白理事會成員走村入戶,開展巡查和宣講,引導村民破舊立新、厚養薄葬、崇尚節儉、健康生活,倡導「紅事緩辦、白事簡辦」,大力弘揚文明新風尚。

涵養文化正風氣

村規民約立標杆

近年來,黃山市通過各種形式和載體,將徽州先賢勤儉持家、孝老愛親的故事遠播鄉裡。「充分激活徽文化優秀基因,全市共整理出古徽州家風家訓260條,讓村民在學習中效仿,在效仿中感悟。」黃山市文明辦主任王惠春說。

走進歙縣溪頭鎮藍田村,只見沿街的戶外牆體上,「村規民約」「家風家訓」等格外醒目,成為潛移默化涵養鄉風的好載體。目前,當地以疫情防控為契機,發揮「一約四會」的作用,持續開展農村地區移風易俗。

作為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徽州村落,藍田村歷史上出過不少鄉賢。在頌「古賢」、聚「今賢」、崇「鄉賢」的思路下,藍田村出版了《藍田村族志》,追溯古老村莊的文明之源。此外,一批成長於鄉土、奉獻於鄉裡,在鄉民鄰裡間威望高、口碑好的「新鄉賢」被樹立起來。

村裡還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和村民代表會議,層層篩選,制定出具有本村特色的《村規民約》。「內容涵蓋愛國守法、勤勞節儉、孝老愛親、鄰裡互助和衛生環保五個方面。」藍田村黨支部書記徐愛華說,把破除迷信、移風易俗、尊老愛幼、扶弱幫困等內容列入村規民約,將移風易俗、破除農村陋習的重點聚焦在「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上,切實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

黃山市以「助力社區防疫」「助力農村生產」「助力項目開工」「助力企業復工」為主題引導開展文明實踐活動2806次,1.2萬餘名基層黨員、305個志願服務隊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主動認領送餐、代購、搬運煤氣等各類志願服務2.1萬餘項,服務群眾超20萬人次。

身邊人說身邊事

矛盾調解都服氣

屯溪區屯光鎮南溪南村,因為地處新安江南岸而得名。儘管有著美麗動聽的名字,可村黨支部書記汪正芳前一陣子卻感到擔子很重。原來,去年上級來到村裡督察,南溪南村因為亂搭亂建、汙水排放被「點了名」。

村裡的豆製品產業小有名氣,經營戶有27家,帶動村裡幾百人就業。可製作豆製品產生的廢水,基本上沒有經過處理就排進河裡了。「我們通過挨家挨戶做工作,要求經營戶修建汙水沉澱池,其中的提升泵需要村民花錢安裝。」汪正芳說,幾番回合下來,有戶村民就是不同意。

眼看著無法打破僵局,汪正芳找來村民議事會的成員,兩人共同登門。最終,這戶村民鬆了口,事情得到圓滿解決。「議事會成員了解他家的情況,能找準解決問題的切入點。」負責南溪南村整改的幹部汪長劍一語中的。在他看來,「一約四會」已成為基層治理的重要補充。「讓村民身邊人說身邊事,更有說服力。」

在環境整治的過程中,村民議事會在村裡設置了「紅黑榜」。哪家門前乾淨整潔,紅榜表揚。哪家門口私搭亂建,拍照公示。「雖然不點名,但村民們一眼就能認出是誰家。」汪正芳說。在村民議事會的協調下,整改工作進展順利。村民代表帶頭,違章建築拆除了80多處,燃煤鍋爐全部取締。

變化實實在在,村民程華達看在眼裡,喜在心上。「村子位於城郊,以前亂搭亂建很普遍,賭博等現象也不時出現。現在,沿河、街道以及房前屋後都很乾淨,村民的精氣神有了很大改變。」程華達告訴記者,作為村裡的「五老」之一,不久前他還被請去「道德講堂」給村民講課。「走在街上,村裡的年輕人遇事都願意徵求我的意見,村裡的好風氣又回來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4日 15 版)

相關焦點

  • 南莊溶洲村:妙手繡畫卷,淳美鑄鄉風
    《禪城南莊溶洲村:妙手繡畫卷,淳美鑄鄉風》獲得「2020年多彩鄉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一等獎。 獸頭的門鈸深扣斑駁的木門,以此千祥瑞氣塑鄉魂,更與一脈源流尋文脈。招氏五世祠內,振鄉音,傳禮樂,辦節慶,記住鄉愁,記住先賢的根。 該宗祠始建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距今136年,為清末時期嶺南祠堂建築風格,坐東南向西北,呈三間三進兩井平面布局。
  • 湖南油溪橋村:文明鄉風就是生產力
    從惡臭難聞到環境宜人、從民風剽悍到文明示範、從一窮二白到產業興旺……油溪橋村十多年來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把組織振興擺在突出位置,以民主協商推動村民自治為發展基礎,以產業發展壯大為經濟保障,在治理舉措和發展模式上發力,走出了一條鄉風文明建設的新路子。
  • 江西餘江:以好家風涵養好鄉風的生動實踐
    一個家庭、一個家族是否興旺發達,與有無良好的家風家訓密切相關。」許海順介紹,許氏家族的「崇德勵學」家風教育,就是期望激勵、引導家族後人。這種一脈相承的家族式教育文化正在煥發旺盛的生機和活力,推動餘江鄉村治理創特色品牌。鄧埠鎮橋西殷家:潛移默化,百善孝為先 家內滿室馨香,裡巷必然和美。
  • 清水縣趙那村:精神扶貧引領鄉風文明
    「十三五」以來,趙那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核心主線,以精神扶貧為引領,以生態美、產業旺、文化興、鄉風淳、社會和為目標,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紮實推進精神扶貧工作,通過加強思想教育、道德涵養、文化浸潤、模範引領,營造了崇文知禮、明德向善、誠實守信、謙恭和諧
  • 新時代「鄉風文明與基層治理」研討會在湖大舉行
    本次會議以「新時代鄉風文明與基層治理」為主題,聚焦鄉村文化振興與基層社會治理,旨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立足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發揮湖北大學人才優勢、平臺優勢和智庫優勢,為推進襄州區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在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層面的影響力,增強基層社會治理優勢效能的有效轉化貢獻力量。
  • 無錫鵝湖鎮青蕩村「蝶變」:碧波蕩漾顏值擔當 鄉風淳樸村民幸福
    村內道路狹窄破舊,路旁野草叢生,村民車輛亂停放,門前屋後亂堆放、亂搭建、亂開墾……近年來,青蕩村堅持以建設「民主、文明、祥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繁榮農村、致富村民、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為宗旨,以發展村級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了村級經濟持續增長,各項社會事業不斷推進的良好局面。
  • 達州市達川區麻柳鎮狠抓社會秩序促發展
    近年來,達州市達川區麻柳鎮多措並舉狠抓社會秩序治理,形成了良好的鄉風民風和社會環境,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麻柳鎮把社會秩序治理和安全工作常抓不放,嚴格落實責任制,定期和不定期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治理,建立臺帳限期整改銷號。
  • 基層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社會-忠縣-新聞中心-忠州新聞網
    「現在,兒女更孝順了,鄰裡更和諧了,治安狀況大大改觀。」1月2日,談起我縣創新社會治理改革給自己帶來的好處時,忠州街道中博社區居民牟其東表示。2019年,我縣從規範自治、抓好法治、強化德治方面著手,不斷深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改革,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增強。
  • 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治理之道)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明確了「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要求。鄉規民約是基層群眾自治規範的一種形式,在鄉村治理中具有獨特作用。進一步完善鄉規民約,提升其針對性、可操作性,使其更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更好轉化為鄉村治理效能,對於提升我國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鄉規民約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協調鄉村社會關係、約束村民社會行為、保障基層群眾利益、弘揚社會文明新風尚等方面。通過鄉規民約助推形成鄉村社會公序良俗,是我國傳統社會治理智慧的重要體現。
  • 鹿邑:培育鄉風文明 助推鄉村振興
    通過村「兩委」的說服教育,兒子經常去村圖書室閱讀,學到了很多生活常識和農業技術,也從中增長了志氣,農忙時在家裡精心種植農作物,農閒時就在村裡的家庭作坊企業裡打工,家裡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楊美榮也高興地加入了村裡的民間舞蹈隊。楊美榮家生活面貌的改變不僅僅源於精準扶貧,全家人精神風貌的大力提升還得益於鄉村文化的發展,鄉風文明的建設。
  • 潛山:精神扶貧引領鄉風文明
    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潛山市全力播撒精神文明的種子,讓「鄉風文明」的美麗之花盛開在潛陽大地,在精神扶貧中築起「鄉風文明」建設的新高地,實現物質富有和精神富足聯動推進、同頻共振。    精準扶貧,側重實在效果;鄉風文明,側重精神的鼓舞。這兩者,如何相融?「脫貧路上,無論我們如何連拉帶拽,總有個別貧困戶不上路,村干著急也沒什麼辦法!
  • 共同締造 溫暖濱城──濱海新區全面提升市域社會治理效能水平
    近日,濱海新區泰達街14個社區結合實際情況,調動廣大居民的參與性和創造性,陸續開展《居民自治章程》的宣傳動員與協商擬訂工作,有效促進共同締造和諧社區建設。  華納社區居民代表田學英說:「居民代表在社區黨委的牽線與督促下,共同協商出的《居民自治章程》,充分體現了居民自治的民主性,居民有什麼需求和意願,都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共同磋商,以達到最親民最合理的目的。」
  • 讓文明鄉風蕩漾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科學知識,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 產業興 生態美 鄉風淳 長三角媒體眼中的「丹陽小康」
    產業興,打造10條產業鏈  「整個工廠見不到工人,看上去就像一座花園。」  生態美,鄉村振興闊步行  「相傳,村莊上空有成群鸞鳥聚集飛翔,鸞集翔村由此得名。」上午10時左右,初冬小雨裡雖然寒意陣陣,但擋不住記者們體驗鸞集翔美麗村居的熱情腳步。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治理之道)
    增強時代性、針對性、實用性 提升鄉規民約治理效能(治理之道)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明確了「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要求。鄉規民約是基層群眾自治規範的一種形式,在鄉村治理中具有獨特作用。進一步完善鄉規民約,提升其針對性、可操作性,使其更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更好轉化為鄉村治理效能,對於提升我國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鄉規民約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協調鄉村社會關係、約束村民社會行為、保障基層群眾利益、弘揚社會文明新風尚等方面。
  • 山歌傳唱好鄉風 鄉土文化育新人
    如今更需弘揚仁,為人做事明榮恥……」記者一步入良慶區那陳鎮邕樂村美悟坡,一聲聲悠揚動聽的山歌就傳到耳邊。在新建的對歌臺上,村民們你一句我一句對起了自創的嘹囉山歌。   村子裡,每家每戶的門前都貼著一塊家訓家規門牌;會歌亭上,村民自創的鄉村建設歌詞映入眼帘;村道旁,清風廊橋、善行義舉榜、守廉苑等弘揚鄉風文明的建築引來村民駐足學習。
  • 臨澧:立「村規民約」倡文明鄉風
    近日,臨澧縣停弦渡鎮彭家河村黨總支書記王治國在村文明新風建設動員會上表態。今年來,臨澧縣開展村民自治創新實驗試點,為「支村兩委」換屆創造好環境,縣紀委監委抓住這一契機,以開展「糾四風,治陋習、樹新風」為抓手,抓實基層黨風廉政教育。縣紀委監委、縣文明辦從嚴肅整治鄉風民風抓起,聯合制訂完善「村規民約」。
  • 紳董與晚清基層社會治理機制的歷史變動
    此後鄉裡規制時有變化,「又有耆老一項,例有頂帶,亦與聞鄉裡之事」。所承負者「不過宣諭王化,無地方之責,非州縣鄉約比」。(20)倚重於鄉治且教養兼施,是中國古代社會治理的傳統。清前期亦曾有設鄉官之議(雍正七年御史龔健奏請添設「鄉官」),「取本鄉之人以資治理」。
  • 清風頭條 | 臨澧:立「村規民約」 倡文明鄉風
    近日,臨澧縣停弦渡鎮彭家河村黨總支書記王治國在村文明新風建設動員會上表態。今年來,臨澧縣開展村民自治創新實驗試點,為「支村兩委」換屆創造好環境,縣紀委監委抓住這一契機,以開展「糾四風,治陋習、樹新風」為抓手,抓實基層黨風廉政教育。縣紀委監委、縣文明辦從嚴肅整治鄉風民風抓起,聯合制訂完善「村規民約」。
  • 遍地盛開鄉風文明花 ——記「全國文明村」茗山鄉彭晚村
    文明彰顯一座城市的氣質與態度,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生根,在鄉村開花,在傳播中升華,在全市範圍內大力營造家風好、民風淳、黨風正、政風清的社會氛圍。■本報記者 張蕾  文/攝      11月20日,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茗山鄉彭晚村榮獲「全國文明村」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