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知道,才不好說破。如果果真有妖怪,為何照妖鏡照不出來?什麼妖怪能強大到照妖鏡都照不出來?如果這個假悟空真的強大到了連照妖鏡都照不出來的地步,甚至是地藏王菩薩都拿不下他的地步,怎麼可能只和孫悟空打個平手?估計十個孫悟空都被他秒殺,根本就不合邏輯,所以只有一種解釋,就是——根本就沒有妖怪,沒有六耳獼猴,所謂的混世四猴只是如來編出來哄人的。
縱觀整部西遊記,你會發現很有意思的現象,唐僧每次對孫悟空用緊箍咒的理由都很牽強,唐僧不殺生嗎?他殺劉洪是怎麼殺的?「丞相與小姐、玄奘,三人親到江邊,望空祭奠,活剜取劉洪心肝,祭了光蕊,燒了祭文一道。」看到沒?親手剜出了劉洪的心肝,所以不要以為唐僧不殺生,而且你會發現唐僧用緊箍咒處罰孫悟空都發生在真假美猴王之前,自真假美猴王之後,二人的關係出現了神轉折,變得親密無間,當然,再沒用過緊箍咒,在這之前,二人是勢同水火,誰也不服誰。在西遊記第五十七回「大聖疼痛難忍,見師父更不回心,沒奈何,只得又駕筋鬥雲,起在空中,忽然省悟道:這和尚負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訴觀音菩薩去來。」聽到沒,和尚負了我心,說明什麼?就這樣算了?沒你想得那麼簡單,猴子醒悟了,有好戲看了。
於是我得出了結論,猴子確實是去了普陀崖,但是去之前做了個小動作,他變了個分身,讓他的分身前往花果山稱王,自己則去了普陀崖,他讓他的分身狠狠的教訓了唐僧一頓,再嫁禍到妖怪頭上,於是沙僧在菩薩處對他動手時,他並沒有像正常人一樣表現出驚訝,問東問西,而是輕車熟路的躲到菩薩身後,說明啥?說明他心知肚明。
在西遊記第五十八回:「兩條棒,二猴精,這場相敵實非輕。都要護持唐御弟,各施功績立英名。真猴實受沙門教,假怪虛稱佛子情。蓋為神通多變化,無真無假兩相平。一個是混元一氣齊天聖,一個是久煉千靈縮地精。這個是如意金箍棒,那個是隨心鐵桿兵。隔架遮攔無勝敗,撐持抵敵沒輸贏。先前交手在洞外,少頃爭持起半空。」一句「蓋為神通多變化,無真無假兩相平。」說明根本就沒有真假,而「久練千靈縮地精」和「隨心鐵桿兵」不正是大聖千錘百鍊的毫毛嗎。
但是為了證明是妖怪打的唐僧,猴子就帶著他口中的這個所謂的妖怪四處辨真假,照妖鏡為何辨不出?因為根本就沒有妖怪,只有一個人,照出來的當然是一個人,它難道還能給你照出兩個不同的人出來?諦聽為何知道了不願說?正是因為他知道根本就沒有妖怪,只是一個分身,而他又不知前因後果(也許知道,只是不知道怎麼處理),不管他知不知道猴子為什麼要鬧這一出,但是有一點他肯定知道,那就是,猴子不可能平白無故的導演出這一場鬧劇,絕對是有原因的,我不能拆穿他,但是佛祖能處理,於是就指出讓他們去找佛祖。
在佛祖處,你看猴子是怎麼說的:「弟子保護唐僧,來造寶山,求取真經,一路上煉魔縛怪,不知費了多少精神。前至中途,偶遇強徒劫擄,委是弟子二次打傷幾人,師父怪我趕回,不容同拜如來金身。弟子無奈,只得投奔南海,見觀音訴苦。不期這個妖精,假變弟子聲音相貌,將師父打倒,把行李搶去。師弟悟淨尋至我山,被這妖假捏巧言,說有真僧取經之故。悟淨脫身至南海,備說詳細。觀音知之,遂令弟子同悟淨再至我山。因此,兩人比並真假,打至南海,又打到天宮,又曾打見唐僧,打見冥府,俱莫能辨認。故此大膽輕造,千乞大開方便之門,廣垂慈憫之念,與弟子辨明邪正,庶好保護唐僧親拜金身,取經回東土,永揚大教。
注意看,猴子並沒有直接進入正題,而是說了一大堆他保唐僧西天取經如何辛苦,如何受唐僧氣的廢話,你認為這真的是廢話嗎?這些話其實是話裡有話,意思很明顯,我待唐僧如何,唐僧待我如何,請佛祖與我辨個正邪(之前一直是真假,到了這裡就改口為正邪了),何為正邪?對錯之分即為正邪,也就是他與唐僧誰對誰錯,並非是他與妖怪誰真誰假,事實上在他來之前,佛祖就知道他是來幹什麼的了,他來之前,佛祖就說了:「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鬥而來也。」何為二心?人有二心生禍災,天涯海角致猜疑。
於是佛祖就來給他主持公道,那麼怎樣主持公道?你是佛祖你會怎麼做?把事情說明,再把唐僧訓一頓?有用嗎?你認為有用嗎?能使他二人關係轉好嗎?根本就不能,只要把事情捅破了,他二人的關係就不可能好,即便是明面上好,暗地裡也會互相較勁,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捅破,你不是說是妖怪打的嗎,那就是妖怪打的。
所以從此以後,唐僧再不敢對孫悟空用緊箍咒,你有緊箍咒,我有金箍棒,你敢欺負我,我就敲你一棍,反正不是我打的,是妖怪打的,你告到哪裡去都是妖怪打的,和我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