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宣傳
垃圾清運
義務理髮
鳥語花香的居住環境
慶祝生日
舉辦「未成年人書法培訓班」
「夫妻的相處之道,就在於互敬互愛、相互謙讓。」季興和何桂蘭是皋蘭縣石洞鎮三川口社區婚齡最長的夫妻,已經走過金婚步入了鑽石婚。七夕到來之際,這對80多歲的老人,卻在街坊鄰居們面前秀起了恩愛。
原來,這是三川口社區開展的「情暖七夕·一生相伴」主題活動,邀請了社區5對老年夫婦暢敘夫妻的相處之道,介紹家風家訓,弘揚家庭美德。
「在我們那個年代,結婚的三大件還是自行車、手錶、縫紉機呢,現如今可真是奔小康了,三大件變成了汽車、洋房、電腦。」伴隨著歌曲《甜蜜蜜》的熟悉旋律,老人們一起談論著結婚物件的變遷。從這些變遷裡,大家真切感受到了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富裕、生活水平的提高。
幸福寫在臉上
如果「小康」是一面鏡子,照出的不僅僅是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不鼓,更是每個人生活裡真實的幸福感、獲得感。「七夕」節的溫馨一幕,正是如今三川口社區居民幸福生活的一個縮影。三川口社區成立於2003年10月,位於皋蘭縣三川口工業集中區,現有16個居民小區,常住居民6248人。
走進三川口社區,一座座居民樓掩映在綠樹鮮花中,大小道路整潔有序,寬敞的健身廣場點綴其間,社區居民們在健身器材上鍛鍊身體,大爺大媽們在步道邊拉起了家常……
「社區連著千家萬戶,我們天天同居民群眾打交道,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更舒心,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如何真正讓千家萬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是社區必須做好做細的工作。」三川口社區黨支部書記火瀕說。
精細化治理暢通社情民意渠道
近年來,三川口社區以黨建引領,為居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全力打造和諧社區環境。爭取資金為部分小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為部分小區硬化了路面,為三不管樓院劃停車位線。同時,社區對重大問題實行群眾決策,並及時利用宣傳欄、社區居民微信群,對群眾關心關注的社區重要事項進行公開。通過對社區8個網格的精細化治理,進一步暢通社情民意渠道,零距離服務居民群眾。
如今,三川口社區有5支志願服務隊開展治安巡邏、轄區保潔、扶弱助殘等志願服務活動。同時,社區發揮駐區單位黨組織資源優勢,採取組建志願服務隊等方式,通過籤訂服務協議,實行契約式管理,做到定期、定點到小區、樓院開展志願服務。對駐區單位、轄區學校文化陣地、設施、隊伍等資源全面摸排,建立「社區文化資源庫」,做到設施共建、設備共享、隊伍共用,實現資源不閒置、使用最大化,打造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夏日的慵懶陽光,穿過樹木星星點點灑落,在三川口社區的小區健身廣場,伴著悠揚的樂曲,居民張靜和她的舞伴們翩翩起舞。「我們大部分人都是這個小區的,也有附近的居民。這個健身廣場環境真好,我們就都到這邊來練舞。」
「如今可是大變樣了,亂堆亂放沒有了,環境越來越乾淨了,還多了很多健身設備,大家都很開心。在這樣的環境裡跳舞健身,心情能不好嗎?」張靜笑著說:「現在不光是物質條件好了,生活更方便了,環境也更好了,真正過上了小康生活!」
讓居民「小舒心」匯聚成「大幸福」
成立僅十餘年的三川口社區,由於地處城鄉接合部,社區的環境也較為複雜。為營造和諧美好家園,今年以來,社區按照城鄉環境整治工作要求,對城鄉道路兩邊的雜草、垃圾、「牛皮癬」等進行清除,完善了道路美化、綠化等設施,明顯提升了社區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環境。
與此同時,三川口社區加強環境衛生整治,紮實開展「全域無垃圾」行動,重點對轄區死角垃圾、建築垃圾、小房頂雜物、野廣告等開展大規模集中清理整治,共開展清理衛生死角8處,出動人數300多人次,清理城鄉接合部垃圾200餘車。整潔的院落、舒心的環境,讓社區居民的「小確幸」,匯聚起來成為了一份「大幸福」。
社區有變化,居民有感受,社會有認同。近年來,三川口社區先後獲得2018年市級文明社區,2019年蘭州市十佳志願服務社區、全市「黨工共建」示範社區工會,2020年蘭州市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等諸多榮譽稱號。
「社區雖小,要做好做細服務,需要的努力卻很大。接下來,我們將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不斷改善社區環境、拓寬服務領域、增強服務功能,與社區6200多位居民手拉手、心貼心,一起走向我們的小康路!」三川口社區黨支部書記火瀕說。
總策劃 劉立山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顏晨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