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電氣新世界 創贏數位化未來

2020-12-25 美通社

上海2020年12月3日 /美通社/ -- 當前,解決環境汙染問題已刻不容緩,為應對挑戰,全球已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氣候目標。前不久,中國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基於此,找到更有力度的方式實現可持續的能源使用,推動「零碳社會」進程,已成為各行業的必選動作。

近日,以「新基建、新技術、新機遇」為主題的中國國際電力電工展(2020 EP China)於12月3日-5日在上海盛大開幕。全球能源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數位化轉型的專家施耐德電氣以「創造電氣新世界創贏數位化未來」為主題,充分展示了其依託中低壓一體化智慧,為各行業帶來的「全局掌控、全景覆蓋和全新體驗」智能配電解決方案,展示出了一個讓人嚮往的綠色「電氣新世界」。

推動電氣化與數位化融合 從供電側到用電側全局加速升級

電力作為最為清潔、高效的能源形式,對支撐全社會的正常運轉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在「十三五」與「十四五」過渡時期,伴隨「兩新一重」的政策牽引,各行業的電氣化水平也將持續攀升,預計到2025年我國電氣化率將達到30%左右。

然而,在電力設備廣泛部署的同時,未來的電力系統也將變得愈加複雜,其能耗問題正在獲得更大的重視。在數位化轉型浪潮下,依託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更多的電力設備獲得了「用數據交流」的機會,從而可幫助運維人員反被動為主動,助力運維與節能的雙效提升。由此,唯有加速電氣化與數位化的融合,才能成就從供電側到用電側全鏈路低碳化高效發展。

在供電側,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能效管理中壓業務中國區負責人徐韶峰認為:「在數位化、低碳化、電氣化的趨勢下,能源電力行業轉型已進入深水區。數位化創新將推動能源轉型,並最終實現節能增效和綠色可持續。未來的電網可以依託更多的綠色設備實現低碳化,採用更多的數位化技術提升效率、可靠性和靈活性,還可以通過容納更多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從而實現電網在全架構、全要素和全生命周期內的低碳可持續發展。」

而在用電側,電氣設備幾乎覆蓋了所有關鍵領域,而既連接能源電力生產、又連接能源電力消費的配電系統,無疑將成為支撐傳統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對此,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能效管理低壓業務中國區負責人李瑞表示:「在能源世界呈現電氣化、數位化、分散化、低碳化的今天,唯有電氣化與數位化所產生的疊加效應,才能讓配電系統更加安全、可靠,從而釋放出更大節能潛力。因此,更高等級的數位化智能配電設備,將成為實現轉型升級及智能高效管理等需求的穩固支撐,同時為綠色節能貢獻力量。」

基於此,施耐德電氣打造並升級了多款功能強大的智能配電設備產品,保障從供電側到用電側全鏈路電力系統的穩定、可靠運行,並依託EcoStruxure 架構持續強化綠色低碳的價值:

  • 施耐德電氣無六氟化硫(SF6-free)環保中壓開關設備 -- GM AirSeT、RM AirSeT與SM AirSeT系列產品重磅亮相。該系列產品使用了乾燥空氣代替強效溫室氣體六氟化硫作為絕緣氣體,結合了並聯真空開斷技術,可以更加安全、可持續地利用數位化技術解鎖數據價值,並有效控制碳排放,助力配電網建設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 施耐德電氣全新預智中低壓成套設備Smart PIX、MVnex、BlokSeT、Okken、PrismaSeT系列,可實現標準網關、無線連接、測溫等多種功能的預製化搭載,打造出廠即自帶數位化基因的新型智能成套設備,結合多款數位化軟體,全面優化配電資產從設計、建造到部署、營維的全生命周期數位化管理,提高用電可靠性及系統運維效率。
  • 全新ComPacT NSX系列塑殼斷路器,在模塊化設計和產品系列拓展上再次升級,擁有全新外觀,可滿足更多數位化功能的快速擴展和更多行業的專業應用,配合新一代預智低壓成套設備,共同塑造全新的數位化體驗。

中低壓一體化讓「數」盡其用 反哺能源可持續發展

在「大數據」時代下,雖然大部分能源電力企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專業數據,但系統間區隔往往無法突破,所產生的信息孤島效應導致數據雖得到分析,但始終不充分、不準確、不透明,無法應用數據價值推動精益化的運營決策,從而影響整體能效水平的提升。 

施耐德電氣創新性的提出中低壓一體化解決方案,通過硬體的打通、軟體的加持和全生命周期服務最大化數據的價值,從而助力項目運營與節能效率的雙重提高。施耐德電氣副總裁,數字能效業務中國區負責人張宗明表示:「作為極具價值的『決策友好型』資源,數據可以幫助我們打通電力系統的任督二脈。當數位化為電氣化插上翅膀,電力系統各個環節將清晰可控並大幅提升能源管理效率,從全生命周期各維度節能增效。而這正是中低壓一體化的價值所在。」

在邊緣控制層,施耐德電氣FE千裡眼運維專家、PSO電力監控系統以及PME電能管理系統等,幫助客戶高效採集,準確解讀海量數據,並從中挖掘價值,實現對中低壓系統的一體化監控,同時增加對關鍵設備的主動預防監測和設備分析,以數位化全面保障電氣資產健康,提高運維管理效率。

在應用、分析與服務層,施耐德千裡眼資產顧問(EcoStruxure Asset Advisor),電力顧問(EcoStruxure Power Advisor)等一系列專家級顧問應用,將數據化為智慧和行動,從關鍵電力到分散站點,以數位化工具打破傳統模式中建設投入(Capex)與運營投入(Opex)的區隔,激發行業應用再創新。而EMA微電網顧問(EcoStruxure Microgrid Advisor)等應用,不但可以幫助系統更好地提高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優化和整合,改善能源結構並進行預測性維護,更可以藉助分析以及專家技術的數位化服務為配網提供電網運行輔助/增值服務,實現更高等級的資產管理、電網運營和電網靈活性,助力配電企業數位化轉型。

充分融合數位化與電氣化,是施耐德電氣在創造電氣新世界過程中的重要舉措。依託全新升級的EcoStruxure配電及EcoStruxure電網兩大專業領域及中低壓一體化解決方案,施耐德電氣不斷加強對數據價值的挖掘,實現電力設備連接、系統架構、應用場景的全面覆蓋,並與產業鏈參與者深化合作,一同優化能效管理水平,促進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共同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

相關焦點

  • 加速電氣化與數位化融合 以中低壓一體化為基礎打造電氣新世界
    ——訪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能效管理低壓業務中國區負責人李瑞12月3日~5日,第三十屆中國國際電力設備及技術展覽會(EP China 2020)在上海盛大開幕,全球能源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數位化轉型的專家施耐德電氣以「創造電氣新世界 創贏數位化未來」為主題,攜其中低壓一體化的數位化智能配電解決方案盛大亮相。
  • 施耐德電氣李瑞:以中低壓一體化的智慧,賦能電力世界綠色加速
    提升電氣化水平是能源脫碳的關鍵因素,而數位化技術是支撐能源電力轉型的有效手段,電氣化與數位化的融合將最終推動能源電力系統朝著更加安全高效、智慧友好、綠色低碳與可持續方向發展。12月3—5日,以 「新基建、新技術、新機遇」為主題的中國國際電力電工展 (2020 EP China)在上海拉開帷幕。
  • 施耐德電氣以數位化交付助三寧化工樹立數位化新標杆
    日前,施耐德電氣與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共同接受採訪,介紹雙方合作項目的最新進展。雙方攜手為三寧化工開拓了未來項目建設及運營維護等工廠全生命周期的數位化升級之路,也為推動化工行業全面轉型升級、邁向綠色智能製造起到了示範作用。
  • 施耐德電氣何維克:由危入機,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往往更迅速
    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負責人何維克(Peter Herweck)新冠疫情無疑是全球工業遇到過的前所未有的危機,供應鏈斷裂、業務運營受阻、不確定性增加。在近日舉行的2020施耐德電氣創新峰會上,「韌性、效率和可持續」成了由危入機的關鍵詞。疫情迫使企業關注供應鏈的韌性,加強迅速調整的能力,而在疫情之後,可持續的重要性將會凸顯。根據何維克的觀察,許多中小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往往更為靈活迅速。危機中的韌性何維克回憶道,疫情暴發初期,施耐德電氣在武漢的工廠和配送中心是最先受到影響的。
  • 賦能地產行業數位化轉型升級 施耐德電氣以榜樣之力攬三獎
    數字經濟飛速發展,吸引各行業爭先在數位化浪潮中乘風破浪。在這之中,標杆和榜樣的力量正如一股看不見的「風」,引領和推動著行業加速駛向數位化新時代。近日,房地產數位化領域的前沿盛會2020 CIOC未來峰會在上海召開,發布了首屆 2020 CIOC 中國地產數字力測評成果,以致敬標杆。
  • 施耐德電氣馬曉雲:財務數位化轉型,不是為了數位化而數位化
    施耐德電氣集團董事、大中國區CFO馬曉雲女士進行主題演講由中國企業財務評價專家委員會為指導單位,中國CFO發展中心主辦的「2020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財務領袖年會暨中國國際財務領袖年度人物及中國十大資本運營TOPCFO頒獎盛典」於12月16日在北京隆重召開
  • 施耐德電氣助力軟體定義自動化,引導行業數位化轉型
    尤其是像施耐德電氣這種高耗能領域企業,在綠色化轉型上表現出了迫切的需求。施耐德電氣作為根植於中國三十多年的全球效能管理專家,適時求變,攜手合作夥伴,充分發揮數位化技術和經驗優勢,為軟體定義自動化做出了巨大努力。
  • 2020金翼獎榜單出爐,網易教育打造"守正破局·創贏未來"年度盛會
    今年,網易教育以「守正破局·創贏未來」為主題,再度搭建「金翼獎」這一廣闊合作平臺,旨在凝聚教育各界力量,共謀教育新未來。立足時代,面向未來,各位的每一分努力,都在推動中國教育的變革與發展,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田華先生提到。
  • 央視網專訪博威合金董事長:打造數位化生態鏈 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地球村背景下,數位化技術勾勒出人類的數智未來。信息共享、萬物互聯,數位化將企業與個人帶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無論是5G、人工智慧,還是雲計算,數位化技術為企業發展注入澎湃動能。博威合金邀請埃森哲作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智囊團,一起參與探討數位化模塊。此外,博威合金還攜手阿里雲,展開了全方位的數位化轉型合作。」通過與阿里的合作,運用阿里數據中臺的精準計算,打造數位化的研發生態圈,縮短研發周期,提高研發效率和質量,不斷研發出推動科技進步所需要的新材料。「在數位化營銷方面。
  • 重創新 架橋梁:施耐德電氣助力配電OEM行業描繪智造新未來
    由此可見,電力作為新一代數位技術運行的基礎能源支撐,一方面,安全、穩定與高效的配電設備及解決方案,可保障供電的持續與穩定,實現各行各業的高速發展;另一方面,「電力新基建」同樣需要以產業數位化為基礎,建立智能化的能源發展體系,打造數位化、智能化、信息化的電力基礎設備,為電力行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和運行管理提供新動能。
  • 施耐德電氣:智能中低壓一體化方案助力杭州南站數位化重啟
    全球能源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數位化轉型的專家施耐德電氣,攜旗下中低壓一體化智能配電解決方案,在長達一年的杭州南站綜合交通樞紐東廣場項目建設和後期運維中扮演關鍵角色,呈現出全國首例綜合交通樞紐配電智能化項目。
  • ABB亮相工博會:引領數位化智能化的未來
    abb在工博會上全面呈現了最新的數位化、智能化技術與解決方案,在近千平米的展區展示了領先的機器人解決方案、工廠自動化解決方案以及數位化運動控制解決方案,並通過高端訪談、新品發布、雲直播、雲展廳等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與場內外觀眾零距離互動。  ABB(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顧純元博士表示:「中國加速推進『新基建』,為經濟復甦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也為行業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
  • 施耐德電氣綠色工廠佔比近六成 數位化技術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
    在今年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中,作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位化轉型的專家,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的業務發展依然強勁。據施耐德電氣中國區副總裁、市場部負責人任婧介紹,這次疫情危機使人們意識到,數位化和合作是對抗不確定性最大的法寶。
  • 「中國家居10大品牌」西蒙電氣:數位化OA助力降本提效
    西蒙電氣由阿爾杜羅·西蒙(Arturo Simon )在1916 年創始於西班牙。1999 年 7 月,西蒙電氣來到中國,創立西蒙電氣(中國)有限公司[下稱西蒙(中國)]。
  • 施耐德電氣:以數位化「武器」助力打造四型機場
    施耐德電氣作為機場行業供配電領域專家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動。與會期間,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數字能效業務中國區負責人張宗明表示,為實現平安、綠色、智慧、人文的內涵,從全生命周期出發打造四型機場要有多維洞察、整體思考,也要兼顧不同關鍵區域的個性化需求。
  • 完美世界:文創思維 賦能未來
    7月30日,2020年完美世界CEO見面會在上海舉行,此次見面會以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完美世界CEO蕭泓發表了「文創思維 賦能未來」的主旨演講。蕭泓前瞻性預見數字文創的未來發展趨勢,並表示完美世界會以文創思維廣泛融合聯動,與合作夥伴一起開拓「大文化生態圈」。
  • 創金合信基金周志敏:深耕科技數位化核心賽道
    創金合信基金周志敏:  深耕科技數位化核心賽道  ⊙記者 何漪 ○編輯 張亦文   在創金合信科技成長基金經理周志敏看來,網際網路+趨勢仍將延續很長一段時間,通過數位化手段改造各個行業,將是未來科技行業的主流趨勢。
  • 施耐德電氣樂海雯:數位化轉型文化先行
    作者為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首席人力資源官  數位化轉型正日益縱深化,然而與一般想法相反的是,數位化並不是機器技術替代人。數位化只是工具,人才是數位化轉型成功的關鍵因素。只有領導層和基層員工共同運用好數位化工具,才能真正為企業創造價值。而要促進員工擁抱數位化,擁抱轉型,一個鼓勵創新、鼓勵試錯、鼓勵學習的文化至關重要。
  • 藍光打造數位化的「朋友圈」 以地產科技生態圈贏未來
    尤其是對於投入大、難度高的數位化轉型及科技創新,更需要多方協力並進,在相互支撐中,以更集中的資源產出更高的價值。  產業共生、互利共贏,構建並持續鞏固地產科技生態圈,這也正是藍光發展(600466)(600466.SH)始終秉承的數位化態度。
  • 贏在工業數位化轉型,西門子做對了什麼?
    長遠看,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發力數位化創新,將為中國轉型升級提供技術賦能,同時催生新商業業態。基於自身數位化轉型的成功經驗、吸取教訓以及方法論,西門子還在2020年4月正式啟動了面向企業高管的培訓課程「數位化企業的領軍項目」,助力中國工業企業在數字經濟浪潮之下把握機遇、洞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