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獵豹與它在臺灣的合作夥伴雪豹科技在臺北舉辦了臺灣首屆直播產業大會。獵豹旗下的海外直播應用Live.me 8月份在臺灣上線試運行,10月正式發布。上線後不到一個月,衝到臺灣Google Play前四。而這一次,除了報告在臺幾個月的成績之外,也是Live.me在臺灣聚集眾多合作夥伴和媒體的一次集會。
Live.me今年4月份進入美國市場,並迅速走紅,之後相繼在臺灣、日本、印尼、阿拉伯地區上線。獵豹做直播並沒有加入國內的直播混戰,在國內,已有200多個直播應用,BAT以及視頻網站和傳統的YY、9158秀場勢力都已進入,這是一個紅海,在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的情況下眼睜睜地進入紅海領域,那就近乎愚蠢了。獵豹前幾年做工具軟體,藉助智慧型手機和安卓系統在全球市場的發展紅利,也做了海外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以此優勢,獵豹做Live.me時選擇做海外,而且從美國、臺灣這樣在文化上有高勢能的地區先做。
YY CEO李學凌曾經和傅盛說過,也就你們敢於先做美國市場。YY旗下的直播應用Bigo Live也出海了,不過先從東南亞市場開始做起。獵豹在美國有著深厚的積累,包括用戶基礎、在美上市、在美建立辦公室,廣告網絡客戶等等。當年,獵豹由PC轉到移動,做工具類應用,要破局海外,獵豹孤注一擲把兵壓在獵豹清理大師、電池醫生、獵豹安全大師等產品上,把徐鳴等大將空投到美國從無到有地開拓。
全球化包含著獵豹已有的經驗和優勢。而美國和臺灣,都是獵豹的重要一環。
LIVE臺灣
在Live.me覆蓋的國家和地區中,臺灣是獵豹設有辦公室的地區之一。獵豹的緊密合作夥伴雪豹科技就在臺灣,也承擔著獵豹一些海外產品的研發工作。入臺之後,Live.me在臺灣的運營可以由其承擔。在臺灣,客觀上也可以輻射東南亞和日本,以及海外的華人圈。如果你在臺北走一走,日式居酒屋很多,也有不少日本和東南亞的人在此工作。如果臺灣覆蓋了,接下來對東南亞用戶推廣還是會有心理上的優勢的。
臺灣有2300多萬人口,在此之前並沒有像大陸一樣直播軟體紅遍天。他們使用Facebook和Youtube等,但直播還並不普及。在會議結束後,我和一位臺北本地大學畢業生交流,他還沒接觸過直播,但是聽說過17,但是對它的印象是「亂七八糟,結果就沒落了。」秀場中最接近底線的顏值直播在這裡吃不開,用戶喜歡顏值,但是並不接受色情。臺灣的法律框架和用戶群與大陸都有所不同。
Live.me主打綠色健康清新的內容直播,目前也已吸引不少臺灣藝人進駐。如果是一個烏煙瘴氣的低俗的直播應用,品牌形象不好,那麼臺灣藝人就不會加入。
在這2300多萬人口中,臺灣15-25歲的年輕人口才100多萬,這大大不同於大陸的人口結構。臺灣的Live.me的內容將更加多元化,滿足不同年齡段的用戶的內容需求。那麼Live.me在臺灣就不能學習大陸的直播應用用美女陪年輕男屌絲聊天寄希望於土豪打賞的運營模式。臺灣人民愛聊天,去寶島臺灣旅行過的人都會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和好心,在戶外、公共運輸上,你聽臺灣人的聊天都是家長裡短,他們的電視節目也是大量綜藝節目,聊天,連新聞裡都是很向裡向外的小事情聊天式的播報出來。愛聊天,就好做直播。
Live.me吸引了親子及專業人士,例如品酒、佔星師上線開直播,與同好暢談日常生活和興趣。除了內容有趣之外,Live.me的美膚、動態濾鏡等功能也在臺灣受主播歡迎。Live.me的虛擬禮物、升級機制、主播和用戶貢獻榜,加深主播與用戶的互動,如同遊戲化的產品設計,增加了趣味性。
Live美國
Live.me在美國走的並不是本土應用Periscope和Facebook Live的路數。二者都是平臺,各路人馬都可以用直播來播放自己的內容,新聞、體育、遊戲等等,它們並非秀場模式,不能打賞。與之相比,Live.me是將中國的秀場模式的基因植入,觀眾可以打賞主播,社交性更強。Live.me在美國的用戶以年輕人為主,13-24歲的用戶佔據了60%。而Periscope則是25-44歲的用戶群佔比43%。
從年齡群上可以看出,年輕人為主的直播重在互動、社交、好玩和新奇,而Periscope則更多是看內容,而不是互動。這背後體現著橫屏和豎屏的差異。儘管都是視頻,都是直播,但是豎屏是用戶與主播互動,豎屏擺不下幾個人幾個腦袋,擺不下什麼風景,更多的就是看主播在表達。而橫屏則是可以看到遠方,但是人站在遠方就會缺乏互動。這背後有細微的差異。
隨著美國用戶對Facebook Live、Periscope、Twitch等等這些直播應用更加熟悉,看到Live.me的影響力之後,投資者們或許會改變對直播以及對獵豹的看法。過去,美國投資者無法將獵豹對標,會質疑它是否能國際化,此前沒有中國公司能夠成功國際化,但獵豹的工具應用做到了。然後,他們質疑獵豹的營收數字,以及營收是否可持續。這其中有中概股整體的名聲的影響。而當下,在工具應用增長碰到天花板之時,獵豹從工具向內容轉型,股價一度持續走低。這裡面既有獵豹本身業務走到一個關鍵的需要變化的路口,另一方面也有美國投資者整體對模式的不熟悉。這也是獵豹需要承壓咬著牙走過的一段時期。
對於獵豹做直播的國際化,在美國的挑戰,一般質疑有兩個:
1.美國人是否直播?
2.美國人打賞嗎?
在史蒂夫·賈伯斯去土耳其旅行的時候,他看到那裡的年輕人吃土耳其烤肉、西土耳其浴,但也穿牛仔褲、耐克鞋,也喝著可口可樂,談論年輕人共同的話題,全世界的年輕人越來越一樣了,他相信美國的產品能夠全球化。
傅盛也相信這一點。經過早期工具應用的出海和國際化,他認為文化之間的壁壘其實只是我們自己內心中的恐懼。當他站在史丹福大學門口感受文化差異的時候,他看到那些各國的學生之間的差異比中國東西部不同地區國民的差異小的多。沒有本質上的文化壁壘,當地的文化差異就像算術題一樣是有解的,現在的信息流通很順暢了,不像以前那麼不對稱,只要你花時間去了解一下。
美國大片為什麼好看?是因為它宣揚美國主流價值觀嗎?不是,是因為它的故事、情節、特效以及激發起人類情感共鳴的那些東西。所以它拿到中國來,中國觀眾也喜歡看。
Live.me美國的主播在線時長甚至比用戶還長,他們希望這個產品。直播能滿足全球用戶的需求,它是不分地域差異的。而打賞和變現模式,傅盛說比想像的要好很多。
美國本土應用YouNow也有打賞機制,Live.me則更加極致。Live.me按照主播獲得的禮物數量進行排名,排在前面的主播更容易獲得關注,收入也更高,從而刺激主播在平臺上多直播,多收禮物。平臺還支持主播支持最多的粉絲進行排名,粉絲也會為了獲得主播關注多送禮物。
4月4日進入美國時,Live.me周活躍用戶僅佔美國安卓市場的0.03%,低於Periscope和YouNow,但7月份時,Live.me已經把YouNow甩在後面,並超過了Periscope的周活躍用戶數。如今,Live.me已經超過Periscope,在美國純直播應用中位居第一位。
接下來就看用戶數和用戶的商業價值了,打賞和廣告等變現手段的效果。
目前在國內,直播應用在激烈的競爭中普遍以虧損為主,正處於前期的燒錢搶佔市場階段,帶寬成本高昂,挖主播的成本高昂。就像微博早期段子手和大號做營銷都賺了錢,但是微博平臺本身商業化並沒有同步跟上一樣,國內直播目前是主播開始賺到錢了,他們可以接廣告,在給眾多觀眾直播時推薦個產品,但平臺還沒有從中受益。
商業化總是比較難的,需要處理與眾多合作方的利益分配,需要平衡用戶的體驗。不過眼下,獵豹要做的還是Live.me產品本身站穩腳跟,獲得更多的主播和用戶以及內容。它也肩負了獵豹由工具向內容轉型的重任。
水母科技,關注網際網路商業的大事件、新趨勢和不變之人性與商業邏輯
歡迎訂閱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