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眾人齊喊著國漫崛起,它的背後卻是在舉步維艱、為愛發電。我們看到的是《哪吒》票房大賣50億,卻不知道國漫番劇那邊在連年血虧。在查閱了數十篇有關國漫產業的學術論文之後,菜鳥最能確信的一個問題就是國漫離崛起還有著十萬八千裡的路途!而在眾專家們所指出的國漫各種問題背後,沒有一個人能夠清晰的告訴我們,國漫崛起之路到底應該靠什麼?菜鳥這裡鬥膽了。
國漫的真正痛點不是缺錢而是賺不到錢!
2019年我國的動漫產業投融資大幅度下滑,前幾年瘋狂湧入國漫市場的激進投資者們似乎變得越來越冷靜。目前一部國產動畫電影的製作總成本大約在2000萬——7000萬之間,可以說國產動畫電影並不缺錢,不過在2019年上映的33部國產動畫電影中,其中僅有六部票房過億,低於2000萬票房的國產動畫電影有21部!按照菜鳥整理出的數據來推算,至少有一半的國產動畫電影賺不到錢,再計算票房分帳的話,60%以上的國產動畫電影恐怕都是虧錢的!無論菜鳥給出的這組數據準確與否,這都是國漫產業投融資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因素。
與國產動畫電影相比,網絡國產動漫番劇的情況要更慘。因為國漫番劇的投資方多為網絡視頻播放平臺,除了會員轉化和杯水車薪的廣告以外,它們並沒有更直接的變現方式。目前國漫番劇一季的製作成本在幾百萬到一兩千萬不等,普遍國漫大IP一季的標準經費都在千萬上下。以B站和三大網絡視頻平臺為例,它們似乎就從未擺脫過虧損!當然這其中並不完全因為動畫領域,但是動畫板塊是一定虧損的,並且趨勢明顯。
賺不到錢就僅能減少製作經費,而動畫製作方也要生存,他們因為熱愛動漫可以為愛發電,但是為了生存誰也不可能一直發電。所以我們就看到某些知名動畫製作公司在能夠跑量之後,動畫的製作水準越來越爛!
日漫的成熟產業鏈能夠被國漫複製嗎?
日漫的發展起始於手塚治虫的漫畫,由於日本當時處於戰後時期,艱苦的物質生活使得人們需要得到精神上的慰籍和滿足,而漫畫作為廉價的娛樂方式自然得到了當時青少年們的追捧。隨著看漫畫的青少年們長大,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時,他們不僅給漫畫帶來了消費能力,還把這種情懷傳承給了下一代, 經過代代傳承,日漫形成了特有的文化藝術。所以日本漫畫的發展首先是得益於時代背景。
為了能夠更好的銷售漫畫紙媒內容,漫畫動畫化是擴大內容影響力的最好方式。漫畫版權方藉助電視TV這個最棒的廣告媒介,拉著音像和唱片等公司們一起出錢投資製作動畫,樹立IP。所以一直以來,日漫番劇並不賺錢,賺錢的是漫畫紙媒、以及動漫IP所衍生出的一系列周邊產品。漫畫單行本和動漫周邊的大賣,令版權方加大了動畫投資的經費,很多時候日漫番劇的精彩程度是直接影響漫畫紙媒銷量的決定性因素,比如《鬼滅之刃》。拿從漫畫身上賺到的錢,再加大動畫的投資,就此,產業鏈閉環形成。
因為漫畫在日本是特有的文化存在,所以哪怕是如今的網絡時代,漫畫實體書的銷量仍然經久不衰。相比之下,我國的漫畫不僅起步較晚,也根本無法和動畫形成有效的經濟互動。而如今各大網絡漫畫平臺的盈利模式仍然和視頻播放平臺一樣,僅是獨立的漫畫平臺還有出售漫畫版權的可能性,但當它們有能力獨立投資漫畫改編動畫之後,又進入了這個死循環!
所以無論從時代背景還是動漫文化底蘊的發展,日漫的產業鏈都始終無法被國漫照搬,而國漫將走出一條特有的文化商業之路根本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甚至到底應該是先商業還是先文化,就仿佛像國足一樣是先樹立自己的球風還是先請到好教練呢?似乎令人說不清楚。
中國傳統文化真的是取之不盡的寶藏嗎?
當你認真的打開一篇有關國漫的學術論文,你一定會發現專家們都在展望或呼籲著國漫的未來仍可以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菜鳥當然不是在反對這一觀點,但是我確實聽著有些膩!《哪吒》大火後,封神宇宙、封神N部曲、堪比漫威系列等等口號被稱為了國漫之光!但是血本無歸的那些由中國傳統文化改編的動畫電影還少嗎?
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動畫電影《小門神》都是一部精良之作,但耗資1.3億的《小門神》最後僅獲得了7000多萬的票房。《大聖歸來》火了,由孫悟空改編的動畫電影一出就是好幾部,《西遊記之再世妖王》、《大聖鬧天宮》、《西遊後傳》……這些都真能被觀眾接受或者是票房大賣嗎?孫悟空火了都翻拍孫悟空,哪吒火了都翻拍哪吒,最後哪個孫悟空和哪吒才是當今青少年們心中的那一個呢?一場國漫電影商業大戰的背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亂象,為了國漫發展,就要把中國傳統文化故事翻拍到爛嗎?所以請專家們別再呼籲了,故事只要做得精彩,封神宇宙無所謂是不是真的來自於中國傳統文化,無非是動畫電影出品方把受眾人群先瞄準了當下罷了!
說國漫在養IP,不如說在養受眾人群!
從表面來看,國漫番劇的未來是把IP養大開發周邊,但實際目前的情況是僅遊戲這塊的收益還可以令版權方向往,而中國的ACG產業一直以來都是遊戲一家獨大,但是遊戲的持久力並不能依靠動漫IP來維持,所以這個話題我們僅點到為止。至於雷聲大雨點小的國漫周邊市場,沒有動漫文化底蘊的前提下也僅是能感知到它的上限空間而已。
由於日漫中的實景地帶動了日漫旅遊業的發展,很多專家指出,國漫可以和旅遊聖地相結合,進行開發聯動!說實話,很多動漫IP已經在做了,如果不是《一人之下》的大火,誰會知道江西還真有一個龍虎山天師府呢!但是要如何真正聯動呢?旅遊業能給國漫帶來什麼?國漫在製作中又如何能把實景地做到令人神往呢?這些都不是在旅遊景點前擺幾個動漫人物就能解決的問題。
除此外,國漫番劇真正養大IP後,製作成動畫電影賣票房似乎成為了動畫官方的最後稻草。但是一部製作精良的國產動畫電影,其風險我們在文章開頭就已經談到了,僅是說IP養大後這樣的成功率會很高,比如《羅小黑戰記》。但是細數國漫番劇中真正的大IP又有幾部呢?以上種種,歸根結底都是要先做好內容,那麼誰為內容試錯而買單呢?
圈裡人都知道,做動畫很難,沒有金山銀山最好不要碰動畫!但實際目前的動畫製作公司情況還好,無論是製作技術能力,還是生存現狀都要優於過去。而真正難的是國漫番劇的出品方,購買版權的網絡平臺們!國產動畫電影如今已經完全成為了商業投資,但國產番劇目前還沒有明顯有效的回報方式,所以各大網絡平臺說其是在養動漫IP,不如說是在養受眾人群!國漫在等待著當下的這批青少年們長大,等待著他們成為社會中堅,等待著他們有能力為國漫消費。而為國漫番劇真正的付出者是B站,是騰訊視頻,是優酷,是愛奇藝……
我們大罵視頻平臺不應該進行會員制、不應該對國漫番劇超前點播的時候,是誰投資製作了國漫番劇?不管它們真正的商業目的是什麼,它們不投資我們真就看不到這些作品。與其願意給國漫番劇眾籌,為何就不能讓投資者賺一些呢?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必要大罵它們良心不好,不好看可以批評或者不看,誰也不會一直投資被大眾所詬病的作品,而為你真正喜歡的作品買單應該成為國漫迷們的消費習慣。這就好像如果沒有人買漫畫單行本,日番靠什麼維持呢?但是日漫也明明就有廉價的電子版和網絡盜版存在啊……
國漫之路僅有靠精彩的內容故事方可以取勝!
菜鳥說了一句廢話,沒錯,但總比給國漫胡亂指路要好吧!動畫電影《魁拔》系列從第一部開播,口碑就成兩極分化,但是仍然有觀眾願意為它眾籌,願意在《魁拔4》的時候還它幾張電影票,這不就是觀眾對《魁拔》系列的認可買單嗎?如果官方能夠再提高內容故事質量,把被認可的範圍擴大,《魁拔》同樣可以在最後一部作品中逆襲!
那麼在動畫畫面製作的能力提高下,中國缺少優秀的二次元故事編劇嗎?在泛二次元領域中,中國的網文要領先日本輕小說N年,你以為網文就僅是玄幻修真?黃易當年網上連載的武俠是不是網文?莫言網絡上發表的隨筆是不是網文?《三體》都被動畫化了,誰敢定義故事中的世界觀不屬於二次元?中國一定不缺少能講好國漫故事的人,國漫也絕不需要沒完沒了的榨乾中國傳統文化,但是為了提高國漫內容,誰又真正的能開發起這一塊呢?一部好的網文故事,一部有趣的漫畫作品被動畫魔改得面目全非,如果你沒有講好故事的能力,是否能把精力和經費放在製作動畫畫面上呢?如果有人願意在網絡上投資國漫故事劇本徵集,菜鳥相信中國會湧現出大批的國漫故事編劇!這絕非個人主觀判斷,當然也不會像我概括得這麼簡單,但重點是沒人在做,和投資培養國漫編劇人才相比,誰不願意去買現成的呢?買回來魔改唄!
就算如今的日本底層漫畫師,生活仍然是極其艱苦的,他們為了自己筆下的故事能夠被動畫化後發行單行本,一直在絞盡腦汁。而日本漫畫師基本上沒有繪畫科班出身,他們憑藉愛好在創作中磨練畫技,能夠真正決定他們未來的永遠都不是畫工,而是筆下的故事!所以能夠決定國漫未來的,永遠都不是動畫的製作技術能力,而是國漫的故事!一位優秀的日漫畫家不能畫出好故事成為漫畫大師的時候,他或許僅能成為動畫或遊戲的原畫師,而優秀的國漫製作團隊沒有好的題材故事,就僅能為了生存做國外動畫或他人動畫的外包!所以我們回到前面的問題,國足是先樹立自己的球風還是先請一個世界頂級教練?是先踢好球。國漫是先開發商業還是先建立文化?是先真正的重視起內容。
目前的國情之下,國漫受限制的地方很多,審核、盜版、觀眾對動畫的認知等等,但是除了提高本身內容質量以外真的還有別的辦法嗎?專家們當然不願意說這樣沒有深度,甚至是人盡皆知的廢話。但一大堆的數據分析之後,國漫崛起就又成為了無解之題。難解嗎?
不難……
看完記得幫菜鳥點一個贊,您的鼓勵是我最大的動力!喜歡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給你不一樣的動漫視角,一起回憶青春。未經作者「我是不是菜鳥」授權私自搬運者,雖遠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