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色列戰爭新劇《眼淚谷》,背景是第四次中東戰爭

2020-12-12 戰爭電影

第四次中東戰爭是歷次中東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1973年10月6日,埃及與敘利亞聯軍為一雪六年前的「六日戰爭」中被以軍吊打的恥辱,從蘇伊士運河和戈蘭高地兩個方向對以軍發起突然襲擊,缺乏戰備的以軍在戰爭之初一度被打得暈頭轉向。

但在美軍軍援的支援下,以軍集中兵力採取先北後南的戰略,在名將達揚、沙龍等人的出色指揮下,在北線反攻入敘利亞境內,打到距離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40公裡的地方;在南線偷渡過蘇伊士運河,切斷前線埃軍第三軍團的退路,成功扭轉了戰局。

最後在美蘇兩國調停下,持續20天的戰爭宣告停火,因為戰爭爆發當天正是猶太教的贖罪日,所以這場戰爭也被稱為贖罪日戰爭。由於戰爭雙方參戰兵力較多,並動用了當時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最新技術裝備,所以一直以來關於贖罪日戰爭的影視作品都相對較少,因為對中東各國來說這些道具成本都實在太高。

2020年10月19日,由以色列導演雅榮·茲伯曼 (Yaron Zilberman)執導的關於贖罪日戰爭的10集迷你劇《眼淚谷》(Sh'at Neila),已在以色列國內以周更的形式在網絡上播出。

該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贖罪日戰爭中的四個小故事,主要以年輕以色列人的眼光來審視這場戰爭,講述了他們為了生存而不得不與父輩並肩作戰,以及以色列平民在戰爭中的流離失所(由於戰爭都在以色列侵佔的埃、敘兩國領土上進行,這些地區大部分又都是不毛之地,因此劇中「流離失所」這個說法應辯證地去看待。)

相關焦點

  • 染血的贖罪日: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3年,以埃及和敘利亞為首的阿拉伯國家進攻駐守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的以色列防線。戰線一度向以色列控制區域移動,在以色列軍隊的猛烈反攻下,阿拉伯國家的軍隊最終敗退。由於爆發當日是猶太教的贖罪節,這場戰爭也被稱為贖罪日戰爭。 第四次中東戰爭的背景是什麼呢?
  • 激戰中東六:以阿第五次中東戰爭
    第三次中東戰爭是阿以戰爭中的轉折之戰,此戰後以色列獲得了與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均勢。 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以色列同埃及籤訂了和平協議,以色列雖然歸還了西奈半島,但來自埃及的威脅也消失,阿拉伯國家一盤散沙,以色列對阿拉伯國家採取戰略進攻態勢。
  • 五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國家輸了五次,他們為什麼沒有獲勝一次?
    在以色列建國後,和阿拉伯國家一共發生五次中東戰爭,其中有兩次是阿拉伯國家主動挑起的,但是在五次戰爭中,阿拉伯國家失敗了五次。這麼多年中他們難道沒有一點進步嗎?曾經強大的阿拉伯帝國再也不復存在了嗎?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阿拉伯國家很難在短時間發展起來,而且這麼多年一直戰爭不斷,所以很難取勝,讓我們分別看一下五次中東戰爭中的具體的失敗原因。第一次中東戰爭埃及、敘利亞、阿拉伯、外約旦、黎巴嫩這五個阿拉伯國家兵分五路,企圖摧毀以色列。其實當時以色列剛建立,國內的戰鬥力是低於阿拉伯國家的,可是阿拉伯各國的戰略實在是難以恭維。
  • 五次中東戰爭,為何22個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過1個以色列?
    兩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總算是意識到了戰爭的恐怖,所以現代國際社會的主題就是和平與發展,不過局部地位依然時常發生戰爭,中東就是著名的火藥桶。在這裡地緣政治複雜,國家、部落、宗教之前矛盾不斷,但整體而言,各勢力之間也有著微妙的平衡,但美國為了自身利益插入其中,這個火藥桶就這樣爆炸了。
  • 《眼淚谷之戰》英勇的以色列裝甲兵,如何摧毀敘利亞的「坦克海」
    以色列自建國以來,長期與周遭阿拉伯國家關係緊張,雙方也多次爆發大大小小的戰爭。而以色列國防軍在過程中的驍勇善戰,則是以色列得以存續下來的重要關鍵,今年新推出的影集《眼淚谷之戰》便將以色列軍隊這項元素髮揚光大,讓人們有機會在熒幕上欣賞他們作戰時的英姿。
  • 第三次中東戰爭戈蘭高地爆發慘烈白刃戰,敘利亞兩天被以色列擊敗
    1967年6月5日,在以色列空軍先發制人的空襲中,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在這次戰爭爆發前,阿拉伯國家們已經結成了強大的聯盟,但是開戰後,由於種種原因,阿拉伯國家們並沒形成統一的攻勢,最後被以色列各個擊破,其中敘利亞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 過早慶祝帶來的局勢逆轉: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如何翻轉戰局?
    樂極生悲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世界的聯軍在一開始勢如破竹,但就在自己勝券在握的時候,阿拉伯世界選擇了觀望,在觀望的時候阿拉伯世界開始了自己的內部整合,每個人都想在擊敗以色列之後分得最大的一塊蛋糕。在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其實不只是以色列剛剛建國,就連處於主動地位的阿拉伯世界也是剛剛獲得新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阿拉伯世界的內部關係還沒有來得及重新劃分,只是表面上維持著一種表面上的團結,內部各個勢力已經是暗流湧動的狀態。
  • 真實的眼淚之谷戰鬥,以色列坦克部隊幾乎全軍覆沒,最終結局慘烈
    其實這是一輛英國的古董坦克了,早在1956年以色列人就看上了這種英國坦克。第一次中東戰爭以後,英國人按照以色列的請求分兩批提供這種坦克。第二批坦克能送到以色列人手裡還費了一番周折,這批坦克交易中有人搞鬼,英國人實在不太想賣這批軍火給猶太人。50年代中期,以色列人的裝甲主力仍然是二戰時期的老古董謝爾曼坦克。在中東的早期軍備競賽中,以色列軍隊的裝備一直處於下風。
  • 第一次中東戰爭:連正規軍都沒有的以色列何以厲兵秣馬,血色開國?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建國翌日即遭阿拉伯聯盟五國三面圍攻,此後打打停停。潘多拉的魔盒一旦開啟,中東戰亂從此連綿不絕。
  • 中東戰爭疑雲密布,以色列亮出全新金鐘罩,獨門技術美國也要羨慕
    以色列是中東地區科技實力最強悍的國家,在1948年建國的以色列通過不斷的中東戰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控制範圍,以色列在發展的過程中非常注重科技的發展,如今的以色列擁有中東地區最強的工業基礎,外界普遍認為以色列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而且還擁有可以投送核武器的彈道飛彈系統。
  • 戰火:一文看懂《淚之谷》,3名以色列社會主義者的贖罪日戰爭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近日一部以色列出品的反映第四次中東戰爭北線戈蘭高地戰鬥的戰爭迷你劇《淚之谷》,在軍迷圈子中迅速火起來。 最開始引起熱議的是電視劇中以色列坦克與敘利亞坦克之間的大戰。
  • 中東的石頭戰爭,巴勒斯坦投石戰和以色列的反擊
    以色列成立之後,投石始終持續,但比較零星,一是純屬個人行為,二是這種做法得不償失。當時中東戰爭連綿不絕,以色列兵看到揚手扔東西就直接開槍,誰知道你扔的是石塊還是手榴彈呢?對於巴勒斯坦人來說,不管投什麼對面都是槍子招呼,那還不如真投個手榴彈呢。
  • 打了那麼多場中東戰爭!以色列為什麼對輪式裝甲車興趣不大?
    看以色列的公路狀況,還是不少。為什麼之前對對輪式裝甲車興趣一直不大。6月16日,以色列國防部披露了「埃坦」(Eitan)8×8裝甲車的最終版本。「埃坦」8×8裝甲車是以色列國防軍(IDF)首輛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 「埃坦」8×8裝甲車於2016年8月由以色列國防部披露。
  • 2020年,第一場戰爭就要開始了?!
    012020年,農曆庚子年。第一場戰爭就要開始了。最好的結果,密集的爆炸衝突和低烈度的代理人戰爭。不那麼好的結果,代理人戰爭愈演愈烈,最終美伊直接開戰。最糟糕的結果,在西方社交媒體上,「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上了熱搜。驚心動魄的事件,源於1月3日的一次斬首行動。若干年後回望,毫無疑問,這一天,是2020年的第一個轉折點。這也是漫長的一天。
  • 一場史上最短的戰爭,如何塑造了現代中東?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空軍先發制人,突襲了埃及的主要空軍基地,隨後調轉頭來進攻約旦和敘利亞,在短短六天內大獲全勝。這場史上最短的「六日戰爭」塑造了現代中東的國際格局,讓以色列在中東「站起來了」,也給阿拉伯各國以沉重的打擊,阿拉伯民族主義為此消沉。此後,贖罪日戰爭、黎巴嫩戰爭、巴勒斯坦大起義等衝突都是這六天激烈戰鬥的直接後果,巴勒斯坦問題成為中東亂局的重要部分。
  • 六天時間的摧枯拉朽:以色列如何通過六天成為中東「小霸王」?
    ▲夜幕下的以色列在這種戰略的作用之下,以色列決定先下手為強,就這樣,第三次中東戰爭突然間爆發了。第三次中東戰爭是一場關係到中東局勢產生根本變化的關鍵一戰,因為對於阿拉伯人來說,這一場大戰正好發生在了阿拉伯世界的第一次整合的階段,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這一場非常有名的戰爭呢?
  • 不可思議的戰爭,800萬人的以色列,是如何吊打4億阿拉伯人的?
    眾所周知,海灣戰爭對於整個世界來說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海灣戰爭落下帷幕之後,現代戰爭正式邁入了信息化時代,在如今的戰爭中,幾乎都是各個國家尖端武器在進行對決,信息化戰爭來臨之後,雖然兵力對於戰爭的影響有所削減,但是在現代戰爭中,士兵還是發揮著自己的作用,需要親自上場打仗。
  • 戰爭國家以色列,面對數倍敵軍的勝利,梅卡瓦主戰坦克的誕生
    在二戰之後本作為流浪民族的猶太人在美英的幫助下建立了以猶太民族為主的民族國家以色列。 以色列這個國家建立在中東原本屬於阿拉伯人的土地上, 而猶太人信奉的猶太教和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之間有著極深的宗教矛盾, 所以以色列從建國以來就被阿拉伯國家看不順眼。
  • 華黎明:再度刺殺伊朗科學家是想刺激伊朗,挑起中東戰爭
    華黎明:此次謀殺最大的嫌疑者,一個是以色列,一個是美國川普政府。我想不管兇手是川普政府,還是以色列當局,選擇這樣一個時機來謀殺伊朗的頂級核科學家,最主要的目的都是刺激伊朗政府做出強烈的反應,然後挑起一場中東戰爭,讓伊核協議永遠不能恢復。這是政治目的。
  • 悲劇從未間斷,被擊落的民航客機盤點——以色列製造的悲劇
    從以色列獨立建國開始,以色列就面臨著周邊國家的強大威脅。在這樣的背景下,以色列也是中東地區對安全問題最敏感的國家,而這種敏感就在一定程度上使以色列成為中東地區擊落民用客機最多的國家,闖禍最多的國家。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以色列就曾擊落民用客機。1953年10月,瑞典一架DC4民用客機被以色列空軍擊落,當時機上有35名人員,全部罹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