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智叔
最近,有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引起廣泛關注!
一家9口人,相約聚餐,本來是其樂融融的場面,卻沒想到,短短幾天內,其中8人相繼離世!
剩餘一人,還在拼命搶救中。
真心希望奇蹟能夠出現!
不要讓這個已經遭受重創的家庭,失去最後一根獨苗。
今天要說的,就是這幾天備受大家關注的「黑龍江雞西市集體食物中毒」事件!
如今調查真相終於曝光,罪魁禍首也終於查清楚了,在你家就很可能有,稍不注意就容易中毒!
所以,這篇文章把這起中毒事件理清楚!
1
中毒真相
這張照片拍攝於2020年10月5日,11個人,其中就包括那中毒的一家9口人,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可誰能想到,如今已有8個人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一切悲劇都源於那頓特色早餐!
酸湯子!
這是當地流行的一種小吃。在東北地區的遼寧東部、吉林東南部及黑龍江東部一帶,吃得人比較多,大多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
純正的酸湯子順滑爽口,吃起來很開胃。
但這家人當天食用的「酸湯子」,在冰箱裡冷凍已超過一年時間。
問題就出在這兒。
在很多老一輩眼裡,冰箱永遠是乾淨衛生的最佳儲物方式。
很多吃不完的剩菜剩飯統統往冰箱裡塞,很多時間連保鮮膜都不包,就這麼敞開在冰箱裡。
殊不知,你家的冰箱很可能比馬桶還髒!
很多人認為:「這麼低的溫度,細菌早就死光了吧!」。
事實卻絕非如此!
冰箱其實是很多致病細菌的溫床。
細菌病毒在0度的低溫情況下,只是稍微影響了一點生長速度,而並不能徹底殺死病菌。
像雞蛋裡的沙門氏菌,剩菜剩飯中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菌,在冰箱裡只是處於一種休眠狀態。
一旦把這些食物拿出冰箱,恢復到室溫環境,食物中的細菌立刻會集體復活。
因此,冰箱絕對不是萬能的。
不當的儲存方式,會讓很多食物被細菌汙染。
這一家9口人,就是因為吃了被汙染的酸湯子,才會導致集體中毒!
而另外三名年輕人,因為不喜歡酸湯子的口味,所以一口沒吃,這只能說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2
「罪魁禍首」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疑惑一直困擾著很多網友!
他們認為:「就算吃了變質的食物,印象中頂多拉肚子、吐一吐也就緩過來了,怎麼會直接把人毒死呢?」
到底是什麼毒物能夠這麼猛?!
事件剛發生不久的時候,專家初步認定是黃麴黴素。
而在專家和醫生對酸湯子及胃液的分析後,事件發生反轉!
這一家9口中毒的不是黃麴黴素,而是米酵菌酸!
但不論是黃麴黴素,還是米酵菌酸,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毒素。
兩者都有必要跟大家科普一下。
首先是黃麴黴素!
這是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一類致癌物的超強毒素。
1毫克就能致癌,20毫克一次性攝入,就能直接導致成年人死亡!
其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
想要把黃麴黴素全部殺滅,必須要用280度以上的超高溫才可以。
也就是說100度開水和日常炒菜的溫度,根本不能消滅黃麴黴素。
但這種極難被消除的毒物,卻隱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角落裡!
稍不注意,就會黃麴黴素中毒!
1
泡水太久的木耳
曾經有專家提醒:
黑木耳冷水泡1-2小時就可以達到木耳最佳泡發狀態。
而如果浸泡時間太長的話,裡面的微生物會大量繁殖,並且產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質。這些物質沒辦法通過烹飪完全消除,有可能帶來致命風險。
這段話說的就是黃麴黴素。
2
發苦的堅果
中國人有一項天賦技能,就是嗑瓜子。
有時候一嗑就是一下午,根本停不下來。而對於愛嗑瓜子的人來說,吃到發苦的瓜子是經常遇到的事情。
這時候,一定要及時吐掉並漱口。因為瓜子等堅果的苦味就是來自於黴變過程中產生的黃麴黴素。長期吃發苦的瓜子很容易致癌。
3
劣質的花生醬
有些不良商家為了降低成本,採購劣質或發黴的花生來製作花生醬。
並且在製作的過程中,添加大量的調味劑,以掩蓋發苦發臭的黴味。因此很多人都吃不出來。
但是劣質的花生醬,卻含有大量的黃麴黴素。人體攝入過多,也很容易引起肝癌等。
04
變質的大米
如果大米儲存不當,也很容易受潮變質。
很多老年人出於節約糧食的心思,都不願意選擇扔掉,而是繼續吃,並且認為只要做熟了就可以把細菌病毒都殺死。
但上文已經說了,只有280度以上的超高溫才能把黃麴黴素殺滅,日常做飯做菜都很難達到這個溫度,所以中毒的風險還是存在的。
05
自己榨的食用油
現在農村裡,很多人還會自己用機器榨花生油、菜籽油,認為自己榨的油比外面的乾淨而且質量好。
事實上,正規渠道售賣的食用油很多都採取了精煉的工藝,而且有效去除了很多有毒有害物質。
但自己榨的油就很容易被各種致病菌汙染,從而含有一定的黃麴黴素。
06
發黴的筷子、菜板
很多家庭裡都有木製的筷子和菜板。但這兩種東西,稍微儲存不當,就容易發黴。
尤其是木製菜板,如果洗乾淨沒有掛起來瀝乾水分,沒幾天就會看到板子背面布滿了綠色的黴菌。
這個時候,一定要把發黴的筷子和菜板扔掉,換新的,因為這些黴菌也可能會產生黃麴黴素,很容易在切肉、切菜的過程中汙染食物。
其次是米酵菌酸!
也就是這次集體中毒事件的真正罪魁禍首!
那一堆存放在冰箱冷凍裡一年的酸湯子,正是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從而產生了米酵菌酸。
這種毒素常見於變質的糯米麵、湯圓、小米或高粱等澱粉類米麵製品。
米酵菌酸的恐怖之處在於,即便是100度的高溫也無法將它滅殺。
而且毒性發作快,中毒後無特效救治藥物,病死率極高,可達40%--100%。蛇毒都沒有它恐怖,畢竟被毒蛇咬傷,至少還有蛇藥片、血清之類的。
一旦誤食米酵菌酸,便會表現出上腹不適、噁心、嘔吐、輕微腹瀉,嚴重者會出現黃疸、肝腫大、嘔血甚至休剋死亡。
專家介紹,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多發生在夏、秋季節。
也就是說,現在正是此類中毒事件的高發時期。
因為米麵這類澱粉類食品很容易因潮溼、陰雨天氣,貯存不當變質。
另外,米酵菌酸中毒大部分與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關,如吊漿粑、酵米麵、酸湯子等。
它們的製作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發酵或浸泡,過程中一旦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就容易引起中毒。
國內食用這類食物,導致米酵菌酸中毒的事件其實非常多!
7月28日中午,廣東惠來縣神泉鎮11位顧客在「石頭腸粉店」食用河粉後,先後出現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其中一人經醫治無效死亡。
事後,省疾控專家初步確定事件由米酵菌酸中毒引起。
2019年8月,只因吃了一盤家常菜「黑木耳」導致中毒,7歲的雯雯、弟弟還有媽媽全被送往浙大兒院湖濱院區綜合ICU搶救。
醫生介紹,系因為黑木耳在長時間浸泡過程中被空氣中的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
2018年11月,河源、東莞等地發生了多起市民吃了米粉中毒死亡事件,網絡上甚至流傳出米粉有毒的謠言。
經過省疾控中心檢測結果顯示,河源等地的米粉中毒事件是食用變質食物引起米酵菌酸中毒。
針對廣東地區的一系列米粉、河粉中毒事件,廣東省直接發布緊急提醒:謹防米酵菌酸中毒!
可以說,黃麴黴素和米酵菌酸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致命毒素。
如果稍有不慎,就容易讓自己有生命危險。
3
謹防誤食
除了黃麴黴素和米酵菌酸之外,還有很多常見的有毒食物也需要注意。
1. 魚膽:無論生吞還是煮熟都含多種毒素,損傷腦細胞和心肌
2. 織紋螺:煮沸、鹽漬均無法破壞毒素,且無特效解毒藥
3. 雞脖鴨脖:淋巴處含有多種病毒病菌
4. 長了黑斑的紅薯:水煮、火烤都不能破壞毒素
5. 發紅的甘蔗:表示黴變,可致呼吸衰竭死亡
6. 未成熟的西紅柿:吃完後有噁心、嘔吐等中毒現象
7. 發芽的土豆:進食後極易中毒
8. 腐爛的生薑:產生的黃樟素會誘發食道癌和肝癌
9. 生豆漿:「假沸」豆漿會引發腹痛、腹瀉等症狀
10. 木薯:可能引起氫氰酸中毒
11. 白果:兒童食用20-40粒白果會中毒
12. 四季豆:吃了沒煮熟的四季豆會引發腸胃炎
13. 鮮黃花菜:容易引起腸胃不適,類似急性腸胃炎
14. 柿子皮:與食物中的蛋白質化合,引起腹脹、食欲不振等
4
人生總有很多意外!
但其中大多數都是可以提前避免的。
只要我們多加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
百師君這裡有健康生活的10條建議推薦給大家,希望所有人看完都能更好地保護自己,遠離意外和危險。
健康生活10建議
一、冰箱裡,生熟要分開,不要把生肉敞開放置,務必用保鮮膜包好;
二、每天吃多少做多少,儘量不留剩飯剩菜,小心亞硝酸鹽中毒;
三、購買食材最好選擇正規渠道,比如菜市場、超市等,小攤小販少去買,出了事情連人都找不到;
四、針對很多食物一定要充分做熟,比如豆漿、豆角等,這些食物生吃都會有中毒的風險;
五、泡木耳一定不能超過四個小時,如果摸上去有粘液的木耳,就千萬不能吃了;
六、黴變的食物一口都不能吃,不要以為把發黴部分切掉就萬事大吉了,另一半很可能已經感染黴菌;
七、廚房用具一定要清洗乾淨,及時晾乾,如果滋生黴菌,就要立刻換新;
八、冰箱冷凍食品一定要及時吃掉,不要認為存放個一年半載也沒事,細菌在冷凍庫裡不會被凍死;
九、如果實在不小心感覺自己食物中毒了,一定不能繼續吃了,可以試著催吐,並撥打120急救;
十、把這些健康生活理念牢記心裡,並發給自己的家人、朋友,尤其是老年人,因為多起中毒事件表明,很多意外都是因為老一輩人的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