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409天
截止到現在,全球確診病例已經達到驚人的四百多萬,其中,美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50萬,直逼200萬。
在美國人的潛意識裡,新冠病毒只是普通病毒,他們的體質優於東方人,衛生和科技也比中國先進,既然中國可以控制疫情,那他們也能輕而易舉打敗病毒,政府和媒體如此思量,普通民眾更不會把病毒當回事。
馬雲曾給美國捐了100萬隻口罩,外加50萬隻新冠病毒測試盒,卻遭到美國的抵制,拒絕進口中國的KN95口罩:「不要,自己留著這些垃圾吧。」
天生骨子裡的傲慢和高人一等的姿態,是導致美國疫情不可控的關鍵。
叔本華曾說,人的生命就是一團慾火。可若將這團慾火凌駕於生命之上,萬劫不復也將成為必然。
他們可能還不明白,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一味的傲慢,最終也將自食其果。
關於傲慢,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它的嚴重性,然而歷史的長河早已驗證,傲慢的性格會埋下人生的禍根。
《明朝那些事》一書裡,就有許多因為傲慢,不僅自己死得悽慘,更是連累數十萬人生命的人物,無不讓人須臾。
01
比無知更可怕的,是盲目自信
第一個要說的是明朝開國以來最有權勢的太監——王振。
王振自願淨身入宮,侍奉太子讀書,在這之前他只是個連書也教不好的先生。
但他不願認清自己,不但不專注於提升自己,反而沉迷於權勢富貴,最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宣德十年(1435),一代英主朱瞻基死亡,仁宣之治就此完結,王振從此獨掌大權,廣結同黨,深得皇帝信任。
正統十四年(1449)七月,也先對大明帝國發動了進攻,王振想要遠徵立功,實現痴人說夢的抱負,於是召集了大軍二十萬出徵。
但在接下來的戰役中,本來有好幾次可迴旋的餘地,最後都被王振的愚蠢決定所誤。
正統十四年(1449)七月十七日,大軍出徵,以明軍的全軍覆沒告終,王振選擇了立刻下令班師。
當一個人習慣了某種權威和特權後,他就無法再忍受失去它們的痛苦。權力在帶給人們尊嚴的同時,也會帶給他們自私。
此時大軍剛剛到達大同,並未走遠,如果按時撤回,不會有問題,但王振的家鄉就在大同,於是想請皇帝到自己的家鄉看看,順便給鄉親父老炫耀一番。
於是大軍開始前行,但行進僅五十裡,王振又以「秋收在即,大軍路過蔚縣,必會踐踏莊稼,現命大軍轉向,以免擾民」要求所有的部隊立刻轉向沿來時的居庸關回京,其實不過又是炫耀自己的權力罷了。
但此刻大軍已經極其疲憊,天降大雨,二十萬大軍行進更加困難,士氣極其低落,士兵們怨氣衝天。
在轉回的路上,也先開始了他的第一次衝擊,於是五萬人中了兩萬人的埋伏,全軍覆沒。
雖然因為朱勇指揮不利,但他的軍隊還是爭取到了三天時間。
明軍用三天時間趕到了土木堡,這裡離軍事重鎮懷來只有二十五裡,只要進入懷來,所有的人就都安全了。而王振,又找到了一個理由,「我還有一千多輛車沒有運到,大軍暫時不入城,就在這裡等待!」
就這樣,明軍失去了最後一個脫困的機會。八月十四日夜,也先突然發動攻擊,明軍猝不及防,全軍敗退。但由於人數眾多,也先不敢過於深入,也無法擊潰固守的明軍。
於是也先派來使臣,表示願意和談。面對這種情況,熟知兵法的兵部尚書鄺埜冷靜地進行了分析,他認為這是也先軍隊的詭計,不能輕信,應該固守待援。
也就在這個時刻,王振終於又充分地使用了自己的愚蠢,犯了最後一個錯誤:「大軍立刻越出壕溝,馬上轉移!」
不出鄺埜所料,大軍出發僅三裡,已經消失的也先軍隊就出現了,「鐵騎揉陣而入,奮長刀以砍大軍」。經過長期奔波,被王振反覆折騰得已經士氣全無,達到了最後的極限。
就這樣,並迎來了最後失敗的結局,兩萬小數目也先軍隊戰勝了龐大的二十萬明軍,五十餘位大臣戰死,當然,最後王振也死了。
王振所犯下的所有錯誤,都與他的傲慢和無知脫不開干係。
因為他一個人的傲慢無知,盲目自信,導致皇帝被抓去當了俘虜,明朝危在旦夕,陷入了混沌之中,打破了明宣宗朱瞻基的初衷和他創造的良好氛圍,影響了一個王朝的興衰榮辱。
02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膨脹
另外一個要說的就是胡惟庸,因為胡惟庸這個人,導致盛行了千年的丞相制度被廢除。
早先,胡惟庸追隨朱元璋,卻一直不受待見,總是幹些知縣小官,後來機緣巧合成為了淮西集團新的領袖,在朱元璋的幫助下打敗了浙東集團,除掉了天下第一謀士劉基,大權在握。
打垮劉基後,胡惟庸越發猖狂傲慢,不僅貪汙行賄,結黨營私,還敢公然挑戰朱元璋的權威,私自截留下屬的奏章,官員升降、處決犯人,都不經過朱元璋的批准。
洪武六年(1373),胡惟庸弄走了另一個丞相汪廣洋,獨攬丞相大權,並掌權七年之久。
朱元璋是一個權力欲望極強的人,胡惟庸何許人也?既無軍功,也無政績,居然敢如此放肆!
對付一個小小的胡惟庸,朱元璋需要忍受胡惟庸的專橫,看著跳梁小丑盡情表演,忍耐他七年之久嗎?
「不為小利,必有大謀」。這其實是一個陰謀,成語是「欲擒故縱」,學名叫「捧殺」,俗語是「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朱元璋這樣委屈自己,在於要廢掉上千年的丞相制度,他一直都覺得這個制度過於限制他的權力,但是這個制度歷史過於悠久,目標過於強大,必須有一個充分廢掉的理由,而胡惟庸這種無足輕重的小人,正好可以拿來用一用。
在胡惟庸在位期間,胡惟庸拉攏了朝中各方勢力,朝中都是胡惟庸的眼線,滿朝文武都是胡惟庸的人。
但這對朱元璋來說並不構成威脅,為了消滅胡惟庸的勢力,朱元璋慣用的手法就是殺人。
他開始冷眼旁觀胡惟庸的一舉一動,伺機殺人。
很快,在一次出遊中,胡惟庸的兒子墜馬,死於路過的馬車輪下。胡惟庸一怒之下沒有通知司法部門就殺了馬車夫。
這件事情傳到了朱元璋那裡,於是命令胡惟庸向他解釋這件事情。
胡惟庸趕到朱元璋處,訴起苦來,說自己是如何可憐、兒子如何孝順、馬車夫如何不遵守交通規則、違章壓線行駛等等。
朱元璋冷冷地看著胡惟庸,平靜地說了一句「殺人償命」,便不再看他一眼,飄然離去。
在家中跟同黨商議的時候,胡惟庸覺得朱元璋軟弱得不堪一擊,各個部門都有自己的人,而朱元璋並沒有什麼親信。
隨著他的同黨人數的增加,胡惟庸不斷地感覺到自己的強大。在同黨的吹捧中不斷膨脹,甚至覺得自己可以取朱元璋而代之,成為最高統治者!
然而這個親信眼見胡惟庸不行了,便把胡惟庸的陰謀上報給皇帝,可謂真的「死黨」了。
朱元璋等待的就是這一刻,他命令立刻處死胡惟庸,並滅了胡惟庸的三族。洪武十三年(1380)案發,連續查了好幾年,被殺者超過一萬人。
胡惟庸精心籌劃多年的計劃和組織就這麼被摧毀了,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胡惟庸都只是一個拉著上萬人共赴黃泉的跳梁小丑,一顆「捧殺」的棋子,最終,還是在朱元璋的掌控之中。
03
美國的全球領導力是怎樣被揮霍掉的?
生活中,很多優秀者也常常掉入「捧殺」的坑裡。
郭德綱在相聲裡曾說過:想要害一個人,就要滿足他,拼命的誇他,給他吃最好的,用最貴的。帶他過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生活,剩下的就交給時間。
所以雖然很多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但是太過執著於好話,就容易驕傲自滿,虛弱自負,導致物極必反,自我毀滅。
因此應時刻謹記: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美國式的傲慢,在於長期處於全球第一的角色當中,長期受到他國的仰慕和誇讚,陷入溫水煮青蛙當中,以至於膨脹到不自知的地步。
網上有個視頻,講述美國民眾是怎樣看待中國的:
美國民眾對中國、對其他國家大多不了解,他們喜歡跟自己人相處,對外界的探索欲極低,因為他們從小就聽著「美國偉大」長大,他們是最棒的,最牛的,他們習慣了他們舒適的生活,於是固步自封。
所以美國的傲慢,有著根深蒂固的歷史原因,很難真正放下,除非被逼得無路可走。
為了應對疫情,川普終於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
前期因為川普的傲慢和輕視,美國錯過了最佳時間,導致疫情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而仇外心理、孤立主義和不信任的國際特徵也依然存在。
美國的問題在於,當美國的內在價值慢慢減弱,秩序紅利還能吃多久?
即使作為世界貨幣的美元,直到今天的確還沒有真正的挑戰者,但並不等於以後也沒有。
有消息就顯示,目前我國的數字人民幣在未來有望打破美元獨霸的枷鎖。
其實近些年來,美國已經辭去全球領導者的角色。
且當新冠病毒爆發,美國置身事外,不曾發揮帶領全球抗疫的好榜樣和領導作用,甚至又籤署2萬元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瘋狂印錢,雖然短期內拯救了美國經濟,但卻讓全世界為之買單了通貨膨脹等後續風險。
美國政府的公信力被削弱得岌岌可危,也估計沒有幾個國家會追隨美國的領導了。
04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看美國狀況,反觀中國
近代中國落後的原因,也是因為專制和封建,加上驕傲自滿,才導致經濟的大衰敗和任人宰割。
乾隆皇帝那一句「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就是狂妄的明證。
但中國敢於直面和解決自己的問題和缺陷,終於找到了快速發展的道路。
未來,中國文明還會不斷崛起,甚至競爭新的世界主宰地位。
中國一直在向世界證明,中國具有世界性的建設價值,我們是友好的,開放的,是擁抱世界的。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
在中國的歷史進程中,中國整個民族的心智都有所改善,不浮躁,不淺薄,不輕狂,不內心焦躁又脆弱,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作者:久梔子,精讀讀友會會員,可萌可暖可溫情的小仙女,喜歡各種稀奇古怪,毒舌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