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了當然要喝水,但是每一個心臟病患者在住院期間,雖然住在不同醫院裡,但是所有護士宣教都在反覆強調一個問題,就是少喝水,最好不喝水。
理由中最重要一條就是:喝水增加心臟負擔,本來心臟功能就不好,喝太多更不行。
但是,受到傳統習慣的影響,中國人說話很多都是不確定的,例如 什麼叫少喝,少喝多少,喝多?多喝多少毫升水算多?護士妹妹就說不出來了
那麼心臟病患者到底該怎么喝水呢?
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我們把所有心臟病患者分為心功能正常和心功能降低的二大群體。再分開描述。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我們為什麼要喝水?
人體內的液體成為體液,水是人體所有體液的主要成分。正常人的體液約佔體重的60%,也就是說你身體組成成分超過一半都是液態的。其中有四分之一在血管內不斷運動,也就是水在保持血液循環中扮演中重要角色。那麼還有很多液體存在於組織間隙,這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場所,因此人體正常生活是離不開水的。
那么正常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
按照研究來說,粗略計算方式為:體重(kg)×40ml或者 體表面積(m2)×1500ml
例如:像我體重95公斤,那麼每日需水量 為95×40ml=3800ml。
那麼是不是3800ml水都是喝的水呢,500ml一瓶礦泉水就是7瓶左右。
不能這樣計算,因為我們日常進食食物中也含有大量水,每日飲食中食物含水700-1000ml。體內新陳代謝也會產生300ml左右的水。
因此 對於正常成人每日飲水量在1000ml到1500ml左右就可以了。這是指清水,不是指牛奶、果汁這類結合水。
當然這種計算方式是在靜息、最適合溫度情況下。
如果運動或者體力勞動或者高溫,肺及皮膚蒸發量明顯增加,或者出現腹瀉及反覆嘔吐,那麼要補充更多液體。
說回來,當人體出現缺水,就是出現口渴的感覺,這時候血液更加黏稠,血鈉水平升高。
對於心臟病人來說,如果心臟功能是正常的,例如大部分心外科手術患者,術後檢查提示左心室收縮及舒張功能正常,則可以正常飲食,每日飲水在1000ml-1500ml,根據患者體重或體表面積來決定。
如果術後仍然存在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好,則需要限制飲水量,但是仍需要考慮不飲水,人體代謝廢物無法通過尿液排洩出來,也會導致患者康復延遲。因此至少保證生理需要量低限,就是1000ml的清潔飲用水還是要保證。
我經常強調一點是,看出入量,如果一個患者每天飲水多,尿少,那麼就是說明心功能還不行,要加利尿藥。如果尿多,喝得少,也不行,因為使血液過度濃縮,血壓下降,適得其反。
保持不口渴,這是我的控制飲水的一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