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莢印
國英觀察專欄作者
啪!你收費的姿勢不對!
啪!你虧損的姿勢更不對!
啪!你廣告轟炸的吃相也是超級難看!
……
B站興高採烈地打了愛奇藝幾巴掌,愛奇藝竟然毫無還手之力?
說的是5月26日深夜的美股盤面,出現了國內視頻網站的歷史性時刻——「小破站」Bilibili的市值,第一次超過了愛奇藝。當時,B站市值達117.61億美元,壓過愛奇藝的116.72億一線。
事後,愛奇藝倒是挽回了一些顏面,但B站最新市值離愛奇藝的差距,也只有區區4億美金,以B站的業績增速、財務表現,愛奇藝隨時都有被「超車」的風險。
自古紅藍出CP,誰知道,紅綠鬥起來格外狠!
01
前段時間,都在吐槽愛奇藝喜歡收費,敢情,群眾的火氣還沒有消退,B站就以挑戰者的身份,對愛奇藝發出了嚴重警告。
按說,愛奇藝收費,B站收費的花樣更多;愛奇藝一直虧損,B站也沒有體會過盈利的滋味……B站有什麼資格警告愛奇藝?
還真有!
2020年以來,愛奇藝的市值縮水了接近30%,B站的身價卻暴漲了80%。不怕你不努力,就怕形勢比人強。
同情愛奇藝,容易犯政治錯誤——今年1季度,愛奇藝的訂閱會員數量同比增長了23%,但會員費收入卻增長了35%,拒不繳納會員費、只想「白嫖」免費內容的觀眾,沒有關係,請接受廣告的轟炸。所以,用戶吐槽愛奇藝,不是沒有原因的。
資本市場更沒有同情一說——今年一季度,愛奇藝的會員費收入佔到了總收入的60%,而且是增長最為強勁的收入來源,但76億的總收入連79億的營收成本都覆蓋不了,更別說去扭轉29億的淨虧損。也就是說,愛奇藝現在是騎虎難下,想要盈利,會員增長就會進一步受到嚴重威脅,想要增長,虧損就會加劇。
一季度可是娛樂需求暴漲的疫情時期,愛奇藝的表現,特別是訂閱用戶增長的表現,實在是差強人意。盈利還遙遙無期,就失去了增長空間,即便盈利,賺的也是吃力不討好的辛苦錢。
搏一搏,單車變摩託,資本市場還是更喜歡增長的故事——B站不僅增長強勁(一季度B站營收23億,同比增長69%,移動月活1.6億,同比增長77%,每月付費用戶1300萬,同比增長134%),還是最熱門的「出圈」概念股!
所以,同樣是虧損,愛奇藝的市盈率是-7倍,B站的市盈率是-48倍。華爾街對兩家公司的增長預期,可以說截然不同。事實上,別看B站是虧損的,一季度虧了5個億,但B站23%的淨虧損率比愛奇藝的38%好了不少,相比沒有毛利可言的愛奇藝,B站的毛利率更是高達23%。
B站不僅虧得更合理,以優質內容見長而拒絕貼片廣告,也更討用戶喜歡。一季度,愛奇藝和B站的廣告收入環比都是下滑的,但B站廣告收入2億出頭,收入佔比只有9%,愛奇藝廣告收入15億出頭,收入佔比高達20%。雖說遊戲收入佔了B站收入的大頭(50%),B站內容的廣告變現潛力也沒法和愛奇藝相比,但B站廣告少是極易確認的事實。
事實上,相比過去,在付費用戶狂飆,遊戲、直播、增值服務等收入大頭快速增長的同時,B站在廣告上也已經不那麼克制(一季度B站廣告收入環比下降,但同比增長91%),但起碼對於貪婪的資本市場來說,這反而是個好消息:如果能夠成功「出圈」,B站受益最大的可能就是廣告收入。
02
有愛奇藝們這些「綠葉」襯著B站這樣的「小紅花」,「小紅花」才會顯得更美。
B站的用戶們,在B站之外實在難以再找到一塊淨土。所以,曾經的二次元小破站B站要高調「出圈」,最大的優勢其實是有恃而無恐。
啥叫B站「出圈」?
所謂「出圈」,就是全民狂歡,就是抖音的神曲,微博的熱搜,愛奇藝的熱播劇,微信公眾號的10萬+,拼多多的砍砍砍,今日頭條的刷刷刷……
這些例子舉出來,你就會發現,「出圈」對B站是何等致命的誘惑,B站的跨年晚會、《後浪》、《入海》帶來的流量,對B站「出圈」又是何等的重要……誰不想「出圈」啊?
啥叫B站「出圈」有恃無恐?
B站要「出圈」,一定會變成「渣男」。B站現在最大的優勢是優質的內容,無論是二次元還是其他內容,這些內容都是沉澱下來的、需要慢慢消化的,所以一定是沒有熱度的,一定不是普羅大眾消費最多的「剛需」。
但B站的用戶心裡很清楚,B站從少而精,到多而雜,是一個慢慢變「渣」的過程。但B站再渣,大不了最後和其他「渣男」一樣渣。
從資本的角度講,B站的故事,是一個成立11年,虧損11年的故事。和愛奇藝們簡單粗暴的燒錢虧損不同,B站給用戶的,絕對是「愛的供養」——這也意味著,B站積累下了大量有變現潛力的內容資源和極有優勢的內容創作機制!
B站要「出圈」,要變現,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2018年B站成功上市後的資本意志,但作為一種基於扭虧和持續成長的極為正常的商業邏輯,誰又能說出什麼來?
事實上,B站「出圈」,不能說沒有被動的因素。如果不考慮「出圈」,B站之前的目標用戶群體,不說已經開發殆盡,也隨時都會遏住B站的喉嚨。
辛苦了,苦心經營11年的B站!這樣一家尊重用戶、理解用戶需求的公司,真正值得我們去致敬,也理應獲得回報。
這麼多年來,B站除了留下了海量的讓「圈外人」需要百度一下才能解惑的拼音縮寫式的「黑話」,甚至都沒有知乎的梗更有熱度……
你完全不用擔心B站後繼無人,有人「出圈」,就有人「入圈」!
03
跑得太慢,就有被超車的風險。
B站的市值開始挑戰愛奇藝,拼多多屢次「超車」京東,「妖股」美團成為騰訊、阿里之後第一家市值突破千億美金的國內網際網路公司……
這些公司貴不貴?貴!
不僅貴!而且,B站「出圈」的殺手鐧在哪裡?拼多多會以什麼樣的姿勢塵埃落定?美團與商家的「大和諧」會有嗎?疫情給這些公司帶來的變數又該如何定義?
滿滿都是疑問!
但是,對普羅大眾來說,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後浪」在奔湧,沒有誰能永遠「坐莊」,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