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
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
無非是
兩具肉體碰撞的力,
無非是
這力催開的花朵。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餘秀華
餘秀華的詩不介意拿著身體作為發洩口,她的語言裡總是充滿了來自於身體和愛情的思索。她的詩文和傳統的唯美文學類有著很大的差距,很多人說她的詩文屬於黃詩,根本登不上大雅之堂。甚至還有的人認為她是可恥的,褻瀆了詩文和文學。但是對於餘秀華來說,詩文就是她對於這個世界的出口,她不管不問,只管寫下去。
餘秀華悲慘的出身和愛情
餘秀華,1976年出生,因為出生的時候缺氧等問題導致了她成為腦癱患者。餘秀華到了六歲還是不能獨立行走,要藉助學步車,最後拄著拐杖顫巍巍的勉強可以行走。
不管是哪一種女人,對於愛情的渴望從來都是如出一轍。但是,世界上又怎麼會哪裡都有白馬王子。19歲那年,餘秀華被迫輟學,在母親的安排下,嫁給了一個大她十二歲的男人。
餘秀華雖然患有殘疾,但是人殘志堅,她一直堅持寫作,尤其寫詩。丈夫不太理解她的行為,大概還有點看不起她的心態,認為她不務正業,看到她在寫東西,就氣不打一處來。對於餘秀華來說,詩文是她的天地和出口,她要麼寫下去,要麼就死掉。
丈夫尹世平發現改變不了餘秀華,於是開始外出打工。偶然回來,也是和她分床而居,或者爭吵不停。2010年,在丈夫那得不到溫情和依靠的餘秀華,還曾經爬上了天橋,想要靠乞討生活。因為她此時還沒出名,而且總得要生活。
餘秀華出名,選擇和過去再見
2015年初,《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一炮而紅。餘秀華終於靠著自己的詩文獨立自主的站了起來,她還應邀去了優酷拍攝紀錄片。年底,終於得以獨立的餘秀華選擇了和丈夫尹世平離婚。
2016年,餘秀華的母親患癌症去世,此時的她寫出了《有請主角兒》,大談特談自己的離婚細節。2017年,餘秀華被請到了朗讀者的節目現場,朗讀詩文《給你》。同年,《精神的殼》面世,餘秀華和蔣方舟談起中國式婚姻。
在面對感情問題,餘秀華始終是沒有找到自己的港灣。她愛過不多的男人,但是沒有一個有好結果。在愛情裡漂泊無依的她開始走向了另外一條路,靠著精神的毅力和詩文的力量尋找突破口。
餘秀華的詩文例如她的成名之作——《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語言看上去一點都不優美,看上去實話說還有點粗鄙不堪,但是個人感情強烈的表達在語言中間,她的精神真實而且爆滿,確實也有人引起了共鳴。
面對質疑,仍然堅持創作
和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這樣的詩文相比,餘秀華的詩確實缺少了那種唯美感。和海子的詩文相比,她顯得猶如小丑跳臺一般。但是,舞臺上總是有王子公主,但是也有小丑小矮人。面對外界的各種評價,這並不影響餘秀華寫詩的熱情。
餘秀華說:因為外貌的原因,渴望愛情的自己只能在網絡上尋找網友以達到安慰心靈的空虛。生活中總是有很多無奈,需要保持樂觀獨立的心態去面對。
餘秀華的詩總是充滿了狂放的生命力,當她回首往事,談到自己的婚姻的時候。她說:曾經因為殘疾問題和寫詩,沒少遭到自己丈夫的辱罵和毆打。有一次,她躺在地上起不來,丈夫視若無睹,看著她像是看著一個廢物。她的生命裡充滿了無力感,但是詩文給了她新生的力量。
在黃還是不黃這個問題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人看到藝術家的寫真畫作,有的人看到的是藝術,有的人看到的是黃色。怎麼定義這個東西,全看觀眾或者讀者自己的心境。
有人看小說《金瓶梅》只看到了黃色部分,但是有些人通過小說看到了整個社會。作為成人,大可不必「談黃色變」,因為誰還沒有個原始的欲望?
餘秀華的詩,雖然缺乏優美,但是好在赤裸真實。人都有欲望,它們不會因為你鄙視它就不存在,反而無處不在。重要的是,我們面對自己的欲望應該抱有什麼樣的心態。
餘秀華登上聖壇,取得成功
餘秀華絲毫不掩飾自己的一切,自己的自卑和壓抑,自己對於愛情的渴望。她的感情生活雖然一地雞毛,但是她對於愛情仍然抱有希望。這就是一個殘疾女詩人給人的共鳴,否則她也不可能作為詩人被捧上聖壇接受敬仰。
「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我把無數個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餘秀華在對無奈的生活和愛情發出吶喊,她把屬於自己的心聲寫進了詩文。你不能不感受到她強烈的感情慾望,不能說這種真實是醜陋的。如果你否定真實,那麼你也會被否定。
2018年,餘秀華詩歌集《搖搖晃晃的人間》取得了莫大的成就,甚至獲得了湖北省第七屆「湖北文學獎」。2019年,餘秀華開始涉足小說,《且在人間》開始出版。當然,她的作品並不完美,缺少了太多東西,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她的創作熱情。
金字塔也不是一天能蓋起來的,希望餘秀華的餘生能創造出更好的作品。也希望她曾經陰霾的過去永遠過去,讓這樣的人也能伸手夠到陽光,站在幸福的彼岸,真正獲得一份屬於她的愛情。
結語
餘秀華人殘志堅,拋開她的作品優劣不談。關於這樣一個人,經受了這樣多的白眼,還能一如既往的堅持創作,這對於很多的作家來說,著實不易。她用自己的方式,跟世界溝通,這本就很偉大。
對於黃還是不黃的問題,還要看讀者自己的心理。關於藝術,本就存在爭議。
本文由沁流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