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貴陽日報】;
本報訊 6月28日,作為2020貴陽進出口商品網絡交易會重點活動之一的區縣展示雲訪談繼續舉行,在第五場、第六場訪談中,貴陽綜保區、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相關負責人分別與專家共話跨境電商新局面和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與發展。
第五場訪談中,貴陽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副主任姚飛揚和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李顯波雲端對話,共話陸海新通道機遇下跨境電商的新局面。姚飛揚介紹,貴陽綜保區圍繞跨境電商綜試區「核心區」建設,提出了「跨境電商+保稅+旅遊+大數據」「跨境電商+中高端市場+自定義提貨」的發展模式,有效實現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流通和對接,與周邊區域共同實踐探索「市場引領、貿易先行、以貿促工、工貿並進」的發展路徑。同時,貴陽貴安按下了融合發展「快進鍵」,對實現本地商流、人流、財流的匯聚有積極作用,有助於跨境電商企業拓寬銷售渠道,延伸了跨境電商企業的供應鏈銷售端。
「跨境電商產業鏈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對產業的帶動作用很明顯。」李顯波認為,貴陽市乃至貴州省既不靠海也不沿邊,在新的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背景之下,依託綜保區發展跨境電商,給貴陽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有助於貴陽積極融入全球化的經濟、貿易發展中去,從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六場訪談中,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桂均與畢馬威特殊經濟區諮詢服務合伙人劉明聚焦臨空經濟示範區的建設與發展。劉桂均介紹,作為全國第8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和貴州省「1+8」國家級開放創新平臺之一,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全面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體系創新、政策創新,充分利用與改貌鐵路口岸和都拉營國際陸海通物流港的功能聯動,打造國際供應鏈樞紐港。同時,逐漸形成供應鏈體系中物流、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區域性融合和交匯,打造連接航空口岸和國內外市場的橋梁。
針對資源融合、發展空間、營商環境等問題,劉明認為,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可以依託現有開放政策,在陸海新通道上打造出一個多重資源集聚的開放性平臺。同時,規劃出足夠的戰略空間去承接後續的產業布局,採取更具特色的措施優化營商環境,形成真正的樞紐和示範效應。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嶽歡 成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