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回應稱,經過查閱資料和請教專家,在先秦時期中國就有醬菜製作工藝,三國時代中國醬菜傳到韓國,後發展演變成今日的韓國泡菜。完善了相關資料後,最新的【泡菜】和【韓國泡菜】詞條已上線。
12月8日,韓國一名教授向百度百科抗議,其「泡菜」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表述屬於「錯誤」。據觀察者網查詢,截至8日晚間,百度百科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描述已經被刪除。
據韓聯社此前報導,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教授徐坰德8日表示,他已向百度百科發郵件,就「泡菜」詞條中「韓國泡菜源於中國」一表述表示抗議,並隨信附上韓國泡菜的歷史和文化等資料。
徐坰德在郵件中聲稱,百度百科「泡菜」詞條中在介紹韓國泡菜時稱韓國泡菜源於中國是「明顯的錯誤」。他隨信附上韓國泡菜的歷史和文化等資料,要求百度方面「糾正錯誤的信息」。
「泡菜」詞條修改前的版本 百度百科截圖
觀察者網查詢百度百科發現,「泡菜」詞條中「韓國泡菜」一欄已經做了修改,刪去了原有的「製作泡菜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韓國泡菜源於中國」描述。
並且百度百科在「韓國泡菜」中加入一段「起源爭議」文字,內容為:「2013年10月26日,有媒體報導顯示: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韓國泡菜,有著深厚的中國儒家文化痕跡。在中國的《詩經》裡,出現了『菹』字,它在中國的字典裡被解釋為酸菜,正是這種醃製的酸菜傳入了韓國。韓國的泡菜經歷了幾個重要階段,三國時代由中國傳入。2020年12月8日,有媒體報導稱:韓國教授抗議韓國泡菜源於中國說,抗議『韓國泡菜源於中國』的表述。」
「泡菜」詞條修改後的版本 百度百科截圖
百度百科歷史版本顯示,「泡菜」詞條今日修改過三次,「起源爭議」這段文字是第三次修改單獨添加的內容。
今天晚上,@百度百科 回應稱,經過查閱資料和請教專家,在先秦時期中國就有醬菜製作工藝,三國時代中國醬菜傳到韓國,後發展演變成今日的韓國泡菜。完善了相關資料後,最新的【泡菜】和【韓國泡菜】詞條已上線。
此前《中國市場監管報》報導,11月24日,一項由中國主導制定、四川省眉山市市場監管局牽頭負責的泡菜行業國際標準正式誕生,引發了韓國有關部門的關注。
2017年4月,佔據中國泡菜產業半壁江山的四川省眉山市牽頭提出該項國際標準的制定,在國家標準委、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的配合下,形成ISO NP 24220《泡菜(鹽漬發酵蔬菜)規範和試驗方法》國際標準提案。
2019年3月,由中國、土耳其、塞爾維亞、印度、伊朗等5個成員國專家參與的泡菜國際標準立項提案進入第一輪投票。2020年11月24日,這項國際標準順利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為期2個月的投票,獲得一致認可。
另據《紐約時報》報導,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在上周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ISO的泡菜標準「與我們的韓式泡菜完全無關」,並補充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2001年就發布了韓式泡菜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