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紀實大片春運正式上演 提皮箱扛背包風餐露宿回家過年

2021-01-08 圖影視界

伴隨著新春的腳步日益臨近,我國的春運大幕已經拉開。今年預計輸送旅客29億人次。車站、機場、輪渡開始擠滿了返程回家團圓的人們,大型紀實類影片從各地上演。

一位民工兄弟正在站外候車,回家的路充滿了艱辛,大包小包不說還要經歷千辛萬苦。

扛起包裹,一路向前,這位大叔目測年齡已經不小了,還要為生計在外漂泊。背包裡可能就是他在外面的全部家當,走到哪帶到哪。

等車間隙,幫著同伴看行李,手機時代不忘玩一把鬥地主。

高校小情侶即將面臨短暫分離,他們在車站外激情熱吻。

一家三口踏上歸程,路途遙遠,他們全副武裝,掩蓋不了一臉茫然。

扛起編織袋,朝著家的方向一路奔波,一位扛行李的農民工正在排隊進站。

候車的時間是煎熬,不少人等著等著就睡著了,在夢中他們可能已經到了家鄉。

馬扎是春運期間必備神器,攜帶方便可以隨時坐下休息。長途跋涉有利無害。

小候鳥也已經放假,帶著自己的行李與父母一起回家,過個團圓年。

相關焦點

  • 騎摩託車回家過年成本更高也更累,但為何每年都有那麼多人幹?
    春運已經拉開了序幕,春節的腳步也在慢慢地走進,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過年了。大批的農民工們也開始準備返鄉了。春運是每年過年前的大戲,火車、飛機、高鐵、大巴等等交通工具都將人滿為患。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人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坐高鐵和飛機回家。但是,每年年前的高速路並沒有因為高鐵和飛機普及而緩解春運的壓力,選擇騎摩託車返鄉慢慢變成了一種更為主動和流行的選擇。雖說大背景上,騎摩託車回家的人是在逐漸減少,但是,騎摩託車返鄉已經慢慢成為了一種時尚或者愛好。
  • 2020年春運帷幕拉開渤海輪渡溫暖旅客春運回家團圓路
    水母網1月10日訊(記者 李波 通訊員 王建波 於超群 攝影 石澤鑫)上午9點,隨著「渤海晶珠」輪悠揚響亮的汽笛聲,渤海輪渡第一趟從煙臺起航的客滾船拉開了一年一度的春運帷幕。回家之路步履匆匆,回家之路情意暖暖。
  • 春運第一線|回家過年行李箱裡裝著什麼?是醞釀了一整年...
    圖說:2020春運首趟臨客發車 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新春將至,坐地鐵到虹橋火車站的人大多有著同一個特徵,拖著大大小小的行李箱。箱子裡或許是帶給父母的新衣,抑或是特意買來的老字號產品,當然也有送給孩子的禮物,滿滿的都是對家人的愛。
  • 國家鼓勵「反向春運」,買票更容易也更省錢,網友:還能這麼玩
    隨著新年的臨近,一年一度的 "春運 "大戲即將上演,雖然買票難,搶票無望,但人們還是樂此不疲,因為大家辛苦了一整年,都希望能回家過一個舒心的春節,對於上班創業的人來說,每年的春運是最煎熬也是最期待的事情。
  • 彩虹巴士與春運不得不說的故事
    ,眾多公司都推出了春運公益大巴活動,今年春運中乘客最關心什麼呢?春運公益大巴能給乘客和企業帶來什麼呢?  筆者與彩虹巴士春運活動主辦人取得聯繫。作為已經第二次舉辦春運公益大巴活動的北京彩虹巴士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公益大巴於2019年1月12日開通覆蓋全北京高校集中區的免費巴士線路,從北京各高校分別發往火車站和飛機場,有數萬學生報名參與此次活動。同時,彩虹巴士公益活動主辦人表示:春節是傳統帶給我們的禮物,讓更多人回家是美好的。
  • 鬥魚發起春運「鯊魚俠」公益活動,溫暖回家路
    【每日科技網】   2017年的春運比往年來得要更早一些,旅人們歸家的熱情高漲,一年一度的春運大遷徙也正式拉開了帷幕。為了幫助旅客們的春運出行,鬥魚直播攜手高德地圖共建春運直播間,線上春運直播間為歸家的人們提供最新春運路況和出行資訊,線下鬥魚主播們化身鯊魚俠在中國春運最擁擠的8大城市的火車站裡擔任志願者,展開了春運助力回家行動。
  • 彩虹春運公益巴士正式啟航
    但每年到了春運,在北京生活的學生總會有面臨出行擁堵,路途遙遠等問題,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前往火車站和飛機場,回鄉路程辛苦也無奈。值此新春佳節,彩虹巴士再次發起2019年「送你回家,讓愛團圓」春節公益大巴活動,今年公益大巴於2019年1月12日開通覆蓋全北京高校集中區的免費巴士線路,從北京各高校分別發往火車站和飛機場,有數萬學生報名參與此次活動。
  • 想躲避的「春劫」:為什么子女不想回家過年?
    但是,返鄉回家過年,該講究的禮數,走親戚、給紅包送禮、請客吃飯等儀式一點不少,你需要付出時間,付出金錢,付出健康。「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但沒錢,怎敢回家過年呢?80後蒙古姑娘Larissa,在廣州奮鬥數年,父母開明讓她沒有結婚壓力,但她決定今年春節照樣不回家過年。
  • 參考日曆 | @所有人,2019年春運今天正式啟動!
    春運人潮(視覺中國)參考消息網1月21日報導說到春節,你會想到什麼關鍵詞?是回家、團聚,還是春晚、年夜飯?除了這些,春節還有一個特別的關鍵詞:春運。今天是1月21日,也是2019年春運正式開始的第一天。每年的春運對中國的交通運輸能力都是一項挑戰。而對每一個經歷春運與家人團聚的中國人來說,「春運」兩個字又是熟悉而溫暖的。
  • 春運「返鄉熱潮」已經開始?異鄉人疑惑:「我們去哪裡過年?」
    文/情感谷島主(歡迎評論和轉載)做好防護措施,人人有責一年一度的春運又要來了,每年的春運是人口流動最多的一次,因為受去年疫情的影響,當時很多人都沒有回到家中,被迫留在他鄉過年,今年早早的就有人訂好了票,想要趁早回到家中過年,但是眼看著最近疫情又開始四處蔓延,不少地區的人們都人心惶惶
  • 過年自駕回家一定要注意這幾點,不要讓旅途變囧途
    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節日,不管這一年過得怎麼樣,都要儘量回家過個團圓年。「春運」被譽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類大遷徙。30多年來,春運大軍從1億人次增長到2015年的37億人次,相當於讓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總人口搬一次家。
  • 非人哉十一月過年回家好面子,撒了無數個謊,可就是苦了九月
    非人哉動畫進入到過年篇,九月與十一月兄妹倆都趕回老家,與外婆妲己和和美美地度過新年。其實這也是東方的一個習俗,無論在外混得是好是壞,都要過年的時候回去,從歷年的春運,就能看出來人們回家時的迫切。哥哥十一月過年回家好面子,為了營造自己光鮮亮麗的形象,可謂是撒了無數個謊言,就是害苦了九月。
  • 《頭號英雄》交通運輸部專場,春運回家路上也不忘知識分享
    1月16日晚20點,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司指導,由西瓜視頻推出,抖音、今日頭條聯合出品的,全民互動直播答題活動《頭號英雄》迎來交通運輸部「過年回家那條路」專場。讓大家在回家的路上感受濃濃年味。《頭號英雄》以「知識創造價值」為核心主旨,希望參與的每個用戶都能收穫知識、享受樂趣。即日起,《頭號英雄》入口全面升級!
  • 「返鄉潮」提前上演,農民工提桶拎包回家,城裡人:工資呢?
    同時,因近期的「疫情」反覆,為了避免年底春運潮帶來的風險,不少農民工也選擇提前趕回家。火車站門口,總能看到很多農民工提著桶、扛著包,「裝備」看起來很是簡陋。很多城裡人不能理解:農民工就算沒賺上太多錢,但一個行李箱還是能買得起吧?
  • 農民工買站票回家過年,在車廂中捲縮一天:只要能回家,怎麼都值
    這是一輛開去贛州的綠皮火車,老張和老王都是一個建築隊的,也是一個地方的老鄉,從北京回到贛州,需要花費一天,也就是24小時,他們倆因為不會網上購買,所以並沒有搶到一張坐票,只好搶了兩張站票站回家,他們已經大半年沒有回家了,農民工買站票回家過年,在車廂中捲縮一天:只要能回家,怎麼都值。
  • 2021春運將從1月28日開始!春運回家怎樣 如何輕鬆應對遙遙旅途
    2021春運將從1月28日開始!春運回家怎樣 如何輕鬆應對遙遙旅途時間:2020-12-24 17:17   來源:騰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1春運將從1月28日開始!春運回家怎樣 如何輕鬆應對遙遙旅途 2021年春運將從1月28日開始。2021年春運將在1/28日開始。
  • 春運進行時,網友熱議:歸鄉的旅途真暖心
    臨近春節,過年回家的路成為了最溫暖的旅途。機場、汽車站、火車站……歸鄉路上,手提肩扛的乘客、堅守崗位的列車員、等候接站的親友,書寫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自1月10日起,一年一度的春運正式開啟,「回鄉」再次成為網上的熱點話題。
  • 帶寵物回家過年,鏟屎官做好準備了嗎?看看還有什麼遺漏
    #回家過年#過了臘八就是年,今天已經是臘月初十了,距離過年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各位鏟屎官是否已經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躁動了呢過年回家這是每一個中國人一直牢記心中的事情,由此產生了獨屬於中國的一大特色——春運。說起春運不知道多少鏟屎官感到腦仁疼,春運對於歸家的人來說,不亞於一場渡劫,不僅買不到票還可能在火車上度過二三十個小時,吃也吃不飽睡也睡不好,要不是因為過年必須要回家肯定不會有人願意遭這種罪的。
  • 春運開始了,安全最重要,祝您旅途順利
    1、讓愛回家,漁燈暗客夢回,白髮娘親盼團圓猶有人未還,飄飄灑灑也到不了天涯回家洗洗睡吧,祝願你及全家幸福安康!2、過年就要回家,洗淨一年的疲勞,不斷延伸的路,望不到盡頭也要張望,親人的愛在家中期盼中等待享受難得的團圓。3、一年忙碌過後,分享生活心酸感受家庭溫暖,臘月白日短暫長夜難已入眠,回家是是一種精神的回歸,邁入家門盡情開心。
  • 為什麼越長大,越不想回家過年?
    又一輪春運開始了,我將自己打包好緩緩送上回家的火車。實話說,心裡並沒有回家的歡喜,反而多的是無奈與愁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開始抗拒回家過年……以下是我歸納的幾點不想回家過年的原因:一、沒攢到錢,卻需要大筆花錢工作了才發現賺錢難,攢錢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