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0溫州國際時尚文化產業博覽會上,中國(甌海)眼鏡小鎮品牌街的50餘家各品類眼鏡商家,通過展覽眼鏡行業「機器換人」智能生產線、特色眼鏡產品等,展現了甌海眼鏡的整體實力和形象。國家稅務總局溫州市甌海區稅務局聚焦重點產業培育,發揮稅務力量,推動眼鏡產業智能化、集群化改造,助力甌海眼鏡產業邁入新時代。
稅惠同行 塑造行業品牌標準像
浙江通達光學有限公司是全省唯一被評為省企業技術中心、省工業設計中心的來自甌海的眼鏡企業。「一根頭髮的粗細大概是7絲(1絲=0.01毫米),我們的眼鏡精密度能做到比頭髮絲還細緻。」浙江通達光學有限公司的經營者之一周愛松說道。浙江通達光學有限公司制定的眼鏡架標準被認證為浙江製造「品字標」團體標準,而在這技術的精準之下,不乏稅務力量的一路相伴。
「為了不斷穩固、拓展國際市場份額,提高品牌核心競爭力,企業堅持每年研發投入不少於銷售額的5%。在品牌探索的道路上,稅務部門一直為我們提供高效的服務和實打實的稅惠政策,今年1-10月,僅出口退稅我們就收到了891.96萬元。稅務力量的支持,陪伴著我們從代工生產向自有品牌製造轉變。如今,我們已經擁有專利50多項,成果轉換達80%以上。」
稅費優惠政策紅利的釋放,為甌海眼鏡行業添注了資金活力。甌海區稅務局結合大數據比對分析,梳理出口退稅清單,大力推進非接觸式退稅服務,保障退稅實惠落袋又快又穩,將3天審批時間縮短至1天,讓企業有更充足的資金實力,加大自主品牌創建,擴大「甌海眼鏡」品牌的全球影響力。
高新扶持 引領智造升級新風向
在冠豪眼鏡的門店,各種新奇的眼鏡產品層出不窮。一款用石墨烯材料製造的眼鏡,可以釋放超過普通眼鏡100倍的負氧離子;一款可調度數的眼鏡可以通過鏡框根據不同人員的視力調節眼睛度數,增加眼鏡使用壽命。還有鼻尖氧吧,AR試戴等,在黑科技、黑應用的吸引之下,顧客絡繹不絕。
近年來,甌海的眼鏡行業不斷轉型升級,逐漸引入數控化、人工智慧等新設備,將發展重心由傳統眼鏡向智能眼鏡傾斜。溫州冠豪眼鏡有限公司擁有多項眼鏡專利,是具有高新科技製造技術和國內先進工藝水平的專業眼鏡製造公司。「眼鏡產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稅收部門的支持與幫助。」冠豪眼鏡的財務負責人陳冬蘭說道,「2019年我們研發共投入經費205萬元,能享受到154萬元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務部門還就高新技術企業政策享受的難點進行解讀,明晰企業研發歸集方法,幫助我們用更少的成本,做更多的研發。」
為助力高新技術企業蓬勃發展,稅務部門為高新企業增扣除、降稅率,眼鏡行業也借著這股東風,全力智造升級,以「智」問路,催生產業動能轉化,推進產業智能化改造。
政策入企 打造產業配套連通鏈
溫州市飛力迪電鍍有限公司4樓車間,工作人員正操作電鍍自動流水生產線,先處理衝洗,再根據客戶要求做無鎳上色。經歷48小時,一副副光澤度佳、漆面均勻且不會輕易脫落的眼鏡新鮮出爐。
電鍍工藝是眼鏡配套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引入高科技電鍍工藝,對提升眼鏡「含金量」至關重要。甌海眼鏡電鍍工藝向來不佳,溫州市飛力迪電鍍有限公司聚焦薄弱技術改造,加大技術投入,在廠房新安裝了電鍍自動流水線、人工線、電泳線、噴漆線,為眼鏡鏡架生產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
「因為工藝生產線改造,技術升級投入開銷大,資金短時間又難以迅速回流,企業資金周轉一度緊張。在我們困難的時候,稅收管理員主動上門,告知我們房土兩稅優惠延期、社保費減免等稅收優惠政策,使企業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到生產線持續優化升級和後續維護中。」 溫州市飛力迪電鍍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流良說。
應對眼鏡電鍍行業的疫情困境,甌海區稅務局積極實施「一企一策」的網格化服務,紮實開展各類稅收政策宣傳輔導活動,為納稅人紓困解難,打通稅收優惠政策「最後一公裡」,助力甌海眼鏡產業配套更完善、產業鏈條更智造、行業產能更高效。今年1-10月,溫州市飛力迪電鍍有限公司享受社保減免6.7萬元,10月收入環比上升35%。(留悅悅)
責任編輯:張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