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冬天,和英達結束了10年婚姻、35歲的宋丹丹離開英家,一個人帶著巴圖住在亞運村的出租公寓裡。有天朋友打電話找她出來吃飯,其實是介紹對象。在那頓飯上,她認識了商人趙玉吉。
1997年8月25日這天,宋丹丹36歲生日,兩人登記結婚。
宋丹丹有巴圖,老趙也有個女兒。第一次見的時候,小女孩瞪著她,從嘴角擠出三個字:宋,丹,丹。
在很長時間裡,人們提起這個女孩全都是——「宋丹丹繼女」。
直到許多年以後,一則消息徹底為她撕掉了 「宋丹丹繼女」的標籤——「導演趙婷的《無依之地》獲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最佳影片金獅獎,成為第一個作品獲此獎項的華人女性。」
這部電影奪獎絕非爆冷,它在威尼斯和多倫多亮相好評如潮,爛番茄100%新鮮度。IndieWire稱趙婷和麥克多蒙德的合作「創造了魔力」。
麥克多蒙德,就是那個接下《無依之地》兩個月前,剛剛拿下奧斯卡影后的科恩嫂。
而趙婷,就是當年從嘴裡擠出「宋丹丹」三個字的女孩。
如今她是第一個獲得金獅獎的華人女導演,之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作品有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賈樟柯的《三峽好人》,還有李安導演的《斷背山》,蔡明亮的《愛情萬歲》。人們本以為趙婷會是未來十年能夠大放異彩的希望之星,沒想到僅僅拍到自己的第三部電影,她就已然封神。
2018年,趙婷自編自導的第二部作品《騎士》獲得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藝術電影獎、第33屆獨立精神獎邦妮獎的時候,宋丹丹曾為此高興得「今夜無眠」。不知道這一次,宋丹丹會說什麼。
不過被期待成為第一位拿下奧斯卡的華人女導演、下一部新片是漫威大片的趙婷,早已經走出宋丹丹繼女的故事,寫出屬於自己的傳奇了。人們現在的問題是:趙婷(而非宋丹丹繼女),會成為下一個李安嗎?
趙婷和宋丹丹的故事
在成為華語電影下一個希望之星之前,趙婷最著名的title當然還是宋丹丹繼女。
宋丹丹與趙玉吉相識28天就結婚了,那時的趙婷只有14歲。
這段婚姻中,他們兩人都是二婚,趙玉吉帶有一個女兒,宋丹丹帶著兒子巴圖,已經遭遇過兩次婚姻失敗的宋丹丹從一開始她就極力去愛老趙的女兒。許多年後她在訪談中回憶:「組合家庭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這段婚姻裡都有私心,只有極力的愛他所愛,他才會去愛她自己。」
一段後來被媒體反覆引用的話是——「可能這是違背人性的,其實人是不願意去愛別人的孩子的,她跟你沒有血緣關係,但因為這個家,也因為我們的愛,你不得不去強迫自己去愛他所愛。」
趙婷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少女時代喜歡漫畫、寫同人,和許多80後的同齡人相比,趙婷表現出更強烈的叛逆和大膽。
她最喜歡張國榮和梁朝偉主演的那部王家衛電影,電影最著名的臺詞是「黎耀輝,不如我哋由頭再來過」,許多年後,好多網友對著《劉老根3》的劇照上了電影臺詞:「德彪,不如我哋由頭來過。」
趙婷說那部電影對她有啟發性的影響,曾經反覆看了十幾遍。
在宋丹丹的《幸福深處》中,她談到過和這位超有個性的繼女的相處故事。
為了不讓兩個家庭為難,她首先和趙玉吉的前妻成為了好友。然後她會順理成章地帶著趙婷給她親生母親買禮物、寫卡片。日子久了,一家人的關係就好起來。
在一個夜裡,大家正準備去睡覺,趙婷偷偷把宋丹丹喊過去。
宋丹丹以為她犯了什麼事兒,要跟自己「求饒」呢,結果趙婷喊了一聲:「媽咪」,一下把宋丹丹喊「愣」了。
在這個類似《家有兒女》中後媽與小雪融冰化雪的故事之後,她和老趙商量著把兒子和女兒都送到外國讀書。
1997年底,老趙對宋丹丹說:妮兒,往年都是我在電視裡看你上春晚,現在你是我老婆了,你也讓我嘗嘗這滋味兒——年三十兒,我們全家圍著電視看我媳婦兒。
於是,宋丹丹給她在《超生遊擊隊》中的老搭檔黃宏打了個電話,上了1998年春晚。小品叫《回家》。
從時間線上看,這大概是趙婷最後一次在中國土地上看春晚。
1998年,她正式啟程,去往英國留學。這一年她15歲。巴圖去了美國,學美術設計。
剛去英國的時候趙婷幾乎不會說英語。英國嚴謹拘束的風格與她叛逆嚮往自由的氣質大相逕庭,冥冥之中仿佛美國廣袤的西部在呼喚著這位中國來客,10多年後,她終將憑藉在那片土地上的經歷拍出令其被封神的電影。
在完成了曼荷蓮女子文理學院的政治專業學習後,她申請了紐約大學電影學院的研究生,在那所著名大學長長的校友名單中,有一個華人都無比熟悉的名字——李安。
在此期間趙婷也曾回國, 給親媽買了一份禮物,又送給宋丹丹一個親手做的小泥人。
宋丹丹不開心,「為什麼我沒有禮物呢?」 趙婷急得快哭了,「我以為你就喜歡精神上的呢」。
宋丹丹說,自己精神和物質上都要。
趙婷哄著這位吃醋的後媽說:「那我下次給你物質的。」
這段時期,趙婷開始專注於劇作和導演。在許多國內大學生還對未來懵懵懂懂的時候,她卻一早確定了人生的方向,她一邊上課一邊在酒吧打工,聽到了很多當地人的故事,並開始為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寫劇本。
而宋丹丹在國內除了一次次上春晚,最著名的作品還是斷斷續續拍了3部的《家有兒女》,然而現實世界的情況是,家裡的兒女全都去了遠方。
少小離家的求學經歷,無疑深深影響了趙婷電影,後來她的所有影片中,都帶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漂泊感和孤獨感。但她終將在美國西部蒼涼浩瀚的峽谷和草原間,尋找到自我的意義。
電影人生最艱難的時刻,她也沒向宋丹丹開口
和學成後回國拍戲的巴圖不同,趙婷直接在美國開始了自己的電影生涯。
拍過《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和《小鬼當家》的導演克裡斯·哥倫布在紐約大學設立了一個扶持青年導演的獎金計劃,那次評選一共有三個劇本脫穎而出,趙婷就在其中。
獎金是10萬美元。
然而這部籌備了三年的電影拍起來艱難無比。因為趙婷原本為電影設定的預算是100萬美元。
趙婷後來回憶說:「我那時候一個人在印第安人聚居區、荒山野嶺裡找演員,幾乎精疲力盡。我覺得自己都30多歲了,還沒有拍出一部作品。那段時間,美國大量的獨立電影公司開始倒閉,整個電影市場的環境讓你覺得非常艱難。」
與巴圖已經在國產大劇《羋月傳》中飾演配角的如魚得水相比,
趙婷這段時期的人生經歷就是:一次次得到資金即將到位的消息、迅速租好機器設備,然而就在開拍前,電話又打了過來,投資方又撤資了。
她說,「我當時已經處於麻木和絕望的狀態。」
由於投資方一再「爽約」,趙婷只有賠自己的錢。「有次甚至都已經建組了,之前承諾的投資又沒落實。我就用自己的錢,付給每個劇組人員一半的酬金。」
體重最輕的時候,她只有98磅, 88斤,因為疲憊、焦慮和缺乏睡眠,她的一顆後槽大牙都掉了。
直到有一次,她白天知道電影籌資無望,晚上回到布魯克林的租住地,發現自己家被打劫了。攝影設備、電腦、硬碟都不見了。
換成別人八成要崩潰了,可她一轉頭就對攝影師男友說:「我需要100萬美金拍這部我寫了三年劇本的電影,現在無法實現了。我還有十萬美金,我們不能再等了,我就拿這些錢去給孩子們拍一部電影,但是我沒法現在付你錢。」
她決定不再等待的另一個原因是她的電影設定的主角、演員都是印第安的孩子,再不開拍,孩子們就都長大了。
在這最困難的時刻,她沒有尋求父親趙玉吉和繼母宋丹丹的幫助,甚至刻意瞞住了他們。
接下來的兩個月,她重寫劇本、縮減預算、租設備、建組。
後來功成名就的趙婷對記者回憶那個時刻說,「如果那一天我放棄了,我應該就不會再拍電影了。之後的《騎士》也是用相同的低成本方式完成。」
這部最終投資10萬美元拍攝完成的,就是趙婷的第一部影片《哥哥教我唱的歌》,該片先後入圍第31屆聖丹斯電影節美國劇情片單元和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並為她贏得了第24屆哥譚獨立電影獎最佳女導演獎。
對於好萊塢獨立製片界來說,這成為一塊敲門磚,但還不夠敲開好萊塢大製片廠的大門。
直到有一天,她正在印第安農場主的家裡,和她的好朋友,農場主的兒子在地下室玩遊戲機,為農場工作的布雷迪走了進來。
當天傍晚,她去看布雷迪馴馬,趙婷走近,撫摸著馬脖子問布雷迪,「馬背上為什麼有一塊兒凸起的骨頭?」布雷迪回答道:「那是上帝用來放馬鞍的地方」,這句話一下子擊中了趙婷。
她決定拍這個牛仔的故事。
可是劇本寫了一年半,還是沒想到一個好的切口。直到這個男孩在鬥馬競技中受傷,她去探望。
布雷迪對她說:「阿波羅受傷了,不能再參加比賽,他們要把它安樂死;我受傷了卻可以再參加比賽。這不公平!」
聽到這句話,趙婷心想,如果每個人生下來都有與生俱來的使命,那麼牛仔的使命就是騎馬,那麼一個不能再騎馬的牛仔,會怎麼樣?她決定把受傷牛仔無法完成宿命的故事拍出來。
當時她就對布雷迪說:「你的電影劇本有了,那就是你自己,你的生活。」
《騎士》整部影片成本僅僅8萬美元,片中的牛仔都是真實的牛仔,電影採用了近乎於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大量的手持攝影令人想起當年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
電影主角布雷迪有著牛仔的驕傲,卻飽嘗生活的無奈,渴望夢想也憂傷彷徨,這種情緒和美國西部的壯麗風景融合在一起,在趙婷的鏡頭下,呈現出一種「浩瀚的憂傷」。
在影片的最後,布雷迪經歷了命運的重重挫敗後,不顧父親的反對,再次來到了賽馬場,原本準備以死成就一段牛仔傳奇,卻在最後時刻翻身下馬,回到父親身邊,擁抱父親,放棄了夢想。
影片的主題體現在布雷迪父親的一句話中:我們要過好命運給我們安排的生活,有些時候夢想並不一定都要實現。
這部被注入豐富人生況味、又完成了美國西部片革新的《騎士》最終獲得第70屆坎城電影節單元最高獎「藝術電影獎」。
趙婷獲獎後,宋丹丹激動地在微博上為繼女送上了祝福:夢一樣的就是大人了~什麼時候回來導一部我跟巴圖都能參演的影片?(當初送你走的時候覺得學費真貴,現在見你們都出息覺得錢花得真值)。
《騎士》入圍了平遙國際電影展的「臥虎」單元,在電影展的首日紅毯秀上,趙婷身著棕色牛仔靴、藏藍牛仔褲、墨綠襯衫和外套,像個牛仔一樣和宋丹丹並肩登場,宋丹丹全程陪伴女兒,臉上笑開了花。
這部充滿著草原、峽谷、野馬、夕陽、牛仔的西部片當然也引發了好萊塢的關注,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中,《騎士》斬獲最佳影片獎,而趙婷本人獲得了最佳導演獎的提名。這一次,《騎士》徹底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
漫威邀請她執導漫威第四階段至關重要的新電影《永恆族》,電影集結了安吉麗娜朱莉、《釜山行》大叔馬東錫、《權力的遊戲》狼家兄弟的全明星陣容,投資高達2億美元。
到2018年3月,影片又獲得第33屆美國電影獨立精神獎邦妮獎,當年的新科奧斯卡影后麥克多蒙德在頒獎禮上宣布,將與趙婷合作新片《無依之地》。
宋丹丹又發微博說:「一個中國女孩,在別人的強大領地上獨自闖蕩且獲得如此成就,我太激動太高興了」。
那時候她應該也萬萬沒想到,這部影片最終會登上威尼斯電影節的舞臺,並最終拿下最高大獎——金獅獎。
宋丹丹沒能實現的奧斯卡夢,趙婷也許能幫她實現了
在被媒體封神之前,趙婷面對國內媒體需要回答最多的問題,都和 「星二代」的標籤有關,她曾說過,之前在國外沒有過這樣的問題,因為在國外不太注重這樣身份,「我覺得還是要走自己的路,不應該被這些標籤所束縛」。
《騎士》的片尾有這樣一句話:「每個騎手,都在等待他的8秒哨聲。」《騎士》之後,趙婷顯然等到了屬於她的8秒哨聲。
於是又有了《無依之地》,「當我愛上美國西部時,我不可能不被這通往地平線的冒險吸引」。
影片根據2017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故事主角是一個60多歲的女人,她在經濟大蕭條中失去了一切。於是她決定開始穿越美國西部的旅程,成為了居住在貨車裡的現代遊牧民。
趙婷在片中身兼導演、編劇、剪輯、製片等多個職位,再次講述了一個和美國西部有關的,告別美國夢,尋找新家園的故事。
這一次,她不僅有了專業演員,而且這位演員剛剛憑藉《三塊廣告牌》奧斯卡封后。
從運用非專業演員到使用專業演員意味著巨大的冒險,何況還是奧斯卡影后,任何失誤都會引發大牌明星和製片廠的質疑——「她到底行不行」?
然而看趙婷和麥克多蒙德為威尼斯電影節錄製視頻的悠然自得就能感受到,這場合作順暢無比。
《衛報》盛讚「趙婷的電影製作有著偉大之處」,並評價「麥克多蒙德的表演是她生涯最佳」。
但威尼斯金獅獎還遠非影片的終點,本片已經被廣泛看好將是明年奧斯卡的大熱:以女性為主角的西部題材、科恩嫂主演、關注底層的現代遊牧民、西部片的變奏,每一項都是奧斯卡的加分項。
影片被看好將毫無懸念將贏得奧斯卡提名,能否得獎則要看天時地利人和。
從異軍突起的獨立電影導演新秀,到被整個好萊塢關注的希望之星,趙婷只用了六年。而她的下一部新片,則是漫威大片《永恆族》。
她當然已經有資格把夢做大一點——成為李安一樣的跨文化的導演。「將來我也想像他一樣可以深入另一種文化,然後創造出一種全球通用的語言,在這點上李安可能是全世界做得最棒的人,這對我也起到很大激勵作用!」
當初宋丹丹夫婦送她去英國留學時,絕不會想到她能取得今日的成功。最終她做到了。
長期行走在美國西部的趙婷已經沒有了北京小妞的樣子,她高顴骨、皮膚黝黑,眼神清澈中帶著堅定,而歲月構成了她生動的面容。
「開掛人生」的形容聽起來適合她,其實太輕巧了。她堅持了多年才拍出人生第一部電影,最艱難的時刻也沒向宋丹丹和父親求援,全靠自己一手一腳贏得了好萊塢的通關密碼。
回到2005年夏末,宋丹丹在自己家辦了場奧斯卡頒獎典禮。她找來近100位朋友,在屋後的草坪上架上烤爐,請來歌手和樂隊。
從做演員的第一天起,宋丹丹就想拿奧斯卡。到了40多歲的時候,她覺得獎是拿不上了,但獲獎感言早已提前寫好,於是在那片自己家的空地上,她發表了一段沒有獲獎的獲獎感言。
她當年肯定想不到的是,自己的繼女真的有可能站上奧斯卡的領獎臺。
對於自己的成長,趙婷認為家庭給了自己很大的幫助,「我覺得和我父母從小給了我很多自由有關係,這就是精神上的支持,是最重要的。無論是我的生父母還是我的繼父母,他們在這一點上都很一致,都給了我充分的自由,從沒有告訴我說你應該做這個你應該做那個。」
現實生活中的趙婷就像《無依之地》中的女騎士,在影片的最後,所有人都以為她已經回到了家,可是她再次坐上汽車,啟動引擎,上路,去遠方。
她一路奔馳到現在,命運恐怕連她自己都想不到,若回望過去,那時那刻若由頭來過,還是會那樣,大概也沒有什麼後悔,有沒有宋丹丹,這都是她註定要走的路。
只是命中有緣,她或許真能把繼母宋丹丹沒有實現的奧斯卡夢,順便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