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普遍好奇日本人為何戴口罩,原因有這些……

2020-12-10 上觀

黑煙遮天蔽日,不得已的自我保護

許多到訪過日本東京的人,無論是常住還是旅遊,幾乎都對日本的藍天白雲和自然界豐富的綠意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實,東京也曾遭遇過濃煙滾滾、不見藍天的嚴重空氣汙染,給日本社會和日本人帶來了深遠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作為戰敗國面臨著滿目瘡痍的經濟社會重建任務。日本政府選擇了優先發展重化工業的經濟發展戰略,依託煤炭、石油為主要能源,構建起了京濱工業帶、中京工業帶、阪神工業帶、北九州工業帶四大工業帶。各種化工企業、石化工廠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高聳入雲的煙囪成為橫濱、川崎、大阪和神戶等工業城市的鮮明標誌。

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嚴重的大氣汙染問題。那時,人們抬頭就能看見滾滾黑煙,遮天蔽日。在東京,有時連白晝也難見太陽,城市能見度只有30米到50米,部分地區的民眾平常甚至可以明顯地聞到硫化物的刺鼻味道。空氣汙染問題持續惡化,最終引發了以「四日市公害」為代表的嚴重空氣汙染公共事件,徹底影響了日本社會對霧霾的認識與態度。

日本三重縣的四日市位於日本東部海岸,臨近海洋的地理位置為該市從海外進口石油、發展煉油產業提供了便利條件。在20世紀60年代,四日市各種規模的石化企業超過100 家,矗立著大大小小的石油工廠。由於該市的石油冶煉和工業燃油企業較多,產生了大量汙染性廢氣和廢棄物,黃褐色的煙霧籠罩在城市上空。

當地居民長期生活在含有硫化物的大氣之中,呼吸道疾病和哮喘病的發病率驟增,一些病患者因為忍受不了呼吸困難的折磨和痛苦而選擇自殺。當地一名得了咳喘病的六年級小女孩曾寫下一首詩 :「大家仰頭望著天空,陰沉沉黑洞洞。巨大的工廠在噴煙,放出了有毒的亞硫酸。今天硫酸也毒死了人,何時能還我藍藍的天?」 

這首詩引發了日本民眾強烈的情感共鳴和深入思考。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截至1972年底,日本全國確診的哮喘病受害數量高達6376人,並有11人因此死亡。空氣汙染不僅危害了人們的生存環境,而且對身體健康造成了直接威脅。日本霧霾中的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重金屬顆粒被人體吸入,附著在呼吸道和肺部,輕者呼吸困難、咳嗽,重者死亡。這種危害對於老人和小孩來說幾乎是不可逆轉的傷害。當時,政府為了減少霧霾對市民的傷害,勸告市民出門要儘量佩戴口罩。

此後,除了四日市哮喘病之外,日本還發生了廢水銀汙染導致的水俁病、第二水俁病,鎘汙染導致的痛痛病,合稱為日本「四大公害病」。

    10月18日,在日本東京的淺草寺,人們戴著口罩參加「三社祭」慶典活動。 新華社 發

在自下而上的民眾監督以及輿論的壓力下,日本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法案對環境汙染進行整治。1968年出臺了《空氣汙染防治法》,將空氣汙染物排放標準上升到法律層面。政府針對公害病的訴訟,頒布了《汙染損害健康賠償法》《職業健康受害補償法》,健全法律賠償途徑 ;2000年日本修訂了《關於確保都民健康和安全的環境條例》,明確規定嚴重空氣汙染時應採取的緊急措施。此外,日本政府調集專家分析大氣汙染的原因,認識到大氣汙染主要來自「固定發生源」工廠和「移動發生源」汽車。於是日本大力推行公共運輸,提倡綠色出行。現在,日本家庭汽車的佔有率從20年前的69.7%降至38.6%,大大減少了汽車尾氣的排放。

全年消耗幾十億隻,折射出社會責任感

20 世紀後半葉以來,日本的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空氣新鮮,藍天常在。然而,佩戴口罩仿佛成了日本社會的重要習慣。今天走在日本街頭,你會發現日本人佩戴口罩及由口罩延伸的口罩文化十分顯著。

美國亞裔喜劇演員楊珍妮(Jenny Yang)曾經在美國新聞聚合網站 BuzzFeed出過一個關於「問一個亞洲人」的系列視頻。該視頻中,被問到頻率較高的一個問題是「亞洲人為什麼戴口罩」。在亞洲國家中,日本是真正的口罩大國。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度(2018年4 月—2019年3月)日本生產口罩 11.1 億隻,進口44.3 億隻,合計 55.4 億隻 ;扣除庫存全年度消耗口罩 55.21億隻,即人均一年消耗口罩約 43 只。這一數據充分證明,口罩亞文化在日本已然非常流行。

「戴著口罩快步走路」是日本人長期以來給予很多人的印象。諸多日本上班族戴著口罩奔跑在人流中,特別是在公共場所,如公交、地鐵、商場等地,成為日本各大城市街頭的一大奇觀。然而,我們不禁要問,當霧霾的歲月已經遠去,為何日本人不像英國人、美國人那樣甩掉口罩,反而更加喜歡佩戴口罩了呢?

首先,這仍然是保護他人和保護自我的一種便捷方式。日本人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既防止自己受空氣中病毒的傳播,也避免在與他人交談中相互傳播細菌。自己患感冒或其他傳染性疾病而主動佩戴口罩,以避免傳染給他人。正如前文中介紹的那樣,日本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出現大規模的環境汙染問題。1995年日本暴發過大規模花粉過敏,2009年暴發甲型 H1N1 流感。佩戴口罩以預防傳染性疾病逐漸成為日本人民的生活習慣。環境汙染問題和公共衛生問題共同塑造了日本人佩戴口罩的生活習慣和文化禮儀,也是日本人社會責任感和國民素質的體現。

此外,雖然霧霾天不見了,但花粉過敏者(花粉過敏也稱花粉症)還是大有人在。據統計,大約每5個日本人中,就有2個是花粉症患者。每年春季,萬物復甦,鮮花鬥豔,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花粉。口罩是日本人防止花粉過敏的有效護具。一方面是為了防止吸入花粉,造成過敏;另一方面,還可以遮擋因花粉過敏而變紅的鼻子。在日本的一部著名動畫片《蠟筆小新》中有一集畫面,就是主人公蠟筆小新佩戴口罩,擔心自己會花粉過敏。由此可見,花粉過敏在日本是一件極其使人困擾的事情。

一名男子戴著口罩走在日本東京街頭。  新華社 發

其次,日本人保持著東方人(東亞人)內斂內向、謙遜嚴謹的特有傳統。這種內斂和謙遜在西方人甚至其他亞洲人看來有些過于謙卑。他們甚至經常將自己圍裹起來,遮蔽自己的面部,不輕易暴露自己的表情和情緒的微妙變化,不輕易外露自己的喜怒哀樂,只露出兩隻眼睛。尤其是女性,在公共場合非常注意、注重遮擋自己的外在形象。

「低欲望社會」中,另一種「安全毯」

進入 21世紀的日本年輕一代,佩戴口罩並非為了衛生防疫防霾,其「遮臉」與日本當今所謂「低欲望社會」密切相關:老齡化時代的日本青年一代(2歲到40歲)崇尚「佛系」,宅男宅女們一旦走出「宅己地」,就好像深藏於黑暗洞穴中的動物那樣害怕露出真容,所以他們喜歡戴著口罩,以便隱藏未化妝的「灰頭土臉」,也不擔心傷心或嘲弄的表情會被人看到,正所謂「面具戴久了,就摘不下來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戴口罩是緩解社交恐懼症的一種重要機制。日本心理諮詢師菊本裕三在《口罩依賴症》一書中,描述了日本市民逐漸形成的口罩依賴症。書中寫到,尤其是在 2009 年H1N1流感結束後,一些年齡在30歲到40歲的人,常年受到工作、社交等壓力,佩戴口罩可以讓他們更好地隱藏自己的情緒,尋求內在的安全感,緩解自己的社交恐懼症。與此同時,隨著網絡、社交媒體的日益發展,相當一部分日本青少年保持在社交媒體上與人交流的習慣,對於線下面對面的交流反而會產生手足無措的窘迫感。

這一現象不僅在日本尤為突出,也是所有被喻為網際網路原住民的青年一代共有的問題。耳機和口罩儼然成為當下各國青年群體的標配。仿佛戴上耳機和口罩,周圍的一切就與我毫無關係。青少年戴上耳機和口罩,就像是在網絡空間實現了匿名交流一樣,避免了社交尷尬和心理壓力。

           小口罩蘊含著大歷史,《口罩文化史》細細講述這些故事。  作者供圖

總之,佩戴口罩在日本可謂一種極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和地方文化。當佩戴著口罩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這似乎又回到「忍者面罩」的時代,也許歷史總是會以某種形式再現。

所以說,日本公眾喜歡佩戴口罩正逐漸從個人衛生防護向尋求心理安撫轉變。「安全毯」(security blanket)是一個較為常見的心理學名詞,原本指可以讓小孩子入睡更安穩的毛毯,現特指向物品尋求安全感的行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福島核電站洩漏事件之後,日本民眾普遍對看不見的「核輻射」極為恐慌,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個體對於眼前潛在災難的束手無策。於是,人們想起了口罩,儘管它可能並不起多少作用,但可以安撫民眾的不安情緒。因而,佩戴口罩的人多了起來。從這一角度來看,佩戴口罩尋求心理安慰的行為也與人類社會早期的宗教面具或歐洲中世紀的鳥嘴面罩有著共通之處。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相關焦點

  • 是口罩還是面具,為什麼日本人熱衷戴口罩?
    此後,日本又遭遇了關東大地震後的霍亂疫情,日本社會日漸意識到保持公共衛生並佩戴口罩的重要性。 在冬春流感高發季節戴口罩,不光是為了防止被人傳染,也是為了防止自己傳染人。日本人普遍有「不給別人添麻煩」的自覺,如果得了感冒還不戴口罩出門,在公眾場合打噴嚏散播飛沫,會被視為不負責任。
  • 【深度揭示】:疫情大蔓延,為何歐美人普遍不喜歡戴口罩? ——面具...
    導語: 疫情在全球蔓延,但是西方人依然不願意戴口罩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東、西方文化差異;二是西方各政府害怕引起恐慌,有意引導。 關於在疫情期間,西方人不喜歡戴口罩主要原因,從深層次講,這是西方社會對蒙面法規的顧忌。 在西方,「禁蒙面法」有百餘年歷史。
  • 日本人為什麼平時就喜歡戴口罩?
    從前,我們在街上看到人戴口罩,也許會擔心對方是不是感冒了。現在,我們看到人戴著口罩,反而會有種安心感。 不舒服就自覺戴口罩,在日本早已成為一種社交禮儀。
  • 小團團自曝真實案例,解釋為何露臉也戴口罩,曾被「好奇粉」蹲守
    想必許多網友應該也都是有看到關於鬥魚主播「一條小團團」直播露臉的相關新聞,可以說每次她直播露臉或不小心出鏡都會引發網友熱議。至於網友們為何會對「一條小團團」的長相如此好奇,想必也是因為有著如此搞怪聲音的小團團,究竟長啥樣吧。
  • 日本人為什麼愛戴口罩?
    最近我們最常聽到的兩句話就是「買不到口罩了」「哪兒還能買到口罩」。面對突然的疫情,即使我們都宅在家儘量不出門,但家裡如果沒有備足口罩,還是很沒有安全感。如今,不僅國內口罩缺貨,日本情況也很嚴峻,這對於世界上最愛戴口罩的日本人民來說,尤其是趕上現在的花粉和流感季節,真是不好過。
  • 戴or不戴?東西方的口罩之爭,不只是口罩有沒有用那麼簡單
    在堀井教授看來,日本政府在西班牙流感期間之所以大力推廣口罩,是為了減少這些「迷信療法」對國民的影響,從而讓國家快速步入現代化——口罩在當時代表了先進的西方醫學,戴口罩意味著日本是個現代的、科學的國家。公眾們質疑口罩對抗流感的有效性,認為這種措施不過是在模仿照抄舊金山這些大城市的做法。面對公眾和輿論的壓力,政府終止了「口罩命令」(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疫情得到控制,病例數減少)。堀井教授認為:「在西方,尤其是美國,人們不喜歡『被強制要求』戴口罩,很多人會覺得自己作為公民的自由被侵犯了。」
  • 美國人不願意戴口罩的真實原因?原來和這個黑社會組織有關
    一直以來,關於美國人為什麼不願意戴口罩的討論熱度就是居高不下的。但是,討論來討論去,得出的結論也不過是「戴了口罩像是生了病」「沒有戴口罩的習慣」等表面原因,因為在大眾的普遍印象裡,口罩本來就是生病的人才會戴的,而誰又有莫名其妙地戴口罩的習慣呢?這些原因並不是美國人所特有的。
  • 讓美國人戴口罩太難了!下死命令也沒用,反對者憤怒:魔鬼的法律
    連日來,美國的疫情瘋狂反彈,新增確診病例暴增,雖然美國當局一直在狡辯,稱確診病例增多是因為檢測數量提高了,但美國人也不傻,知道疫情反彈跟檢測數量沒有太大的關係,早已不相信那些亂七八糟的說辭。不過還是有一部分奇葩,他們對川普高度信任,相信美國疫情沒有那麼嚴重,堅決不戴口罩。
  • 英國人為什麼不喜歡戴口罩?
    他聲稱應將不戴口罩與酒後駕車一樣等同視為是反社會的行為,並稱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戴口罩將有助於保護他人,並保護自身。新的研究表明,現在導致案件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可能是「隱形傳播者」,即無症狀或輕微症狀的人。該研究報告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現無症狀或有不明顯症狀的宿主可能是導致目前一半的病例產生的原因,而這突顯了口罩在預防病毒傳播方面是如何的有用。
  • 日本人到底有多矮?看這些老照片就明白了,為何叫「小日本」了
    導語:日本人到底有多矮?看這些老照片就明白了,為何叫「小日本」了在我國古代時期,稱日本為「倭」,在之後才變成「日本」。原本「倭」這個字在古漢語當中是一個具有褒義含義的字。但在抗日戰爭中,日軍侵略了我國國土,有很多愛國英雄都奮起反抗,對日軍的稱呼也就變成了「倭寇」。在一些抗日電視劇中,我們也會發現「小日本」這一個稱呼,那麼,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原來早在日本奈良時代,就已經禁止老百姓吃肉食。當時佛教傳入當地,主張不殺生,所以才會有營養跟不上的情況出現。
  • 心理學角度解釋:為什麼人戴上口罩就變好看了?
    遮住半張臉,既省去了表情管理,不化妝也讓人變得更從容自信。為什麼人們會有種「戴上口罩變好看了」的感覺?今天生命君結合日本綜藝節目《summers的神疑問》,從心理學角度給你解釋。為什麼日本人熱衷於戴口罩?
  • 為什麼日本漫展上許多COS妹子喜歡戴口罩?難道是怕自己顏值不夠
    如果大家有經常關注日本漫展的話,應該會發現許多在漫展上的COS妹子都喜歡在臉上戴著一副口罩,要是放在國內肯定有不少人會以為這個妹子可能是感冒了或者是因為空氣太差防霧霾才戴著的,但是在日本漫展上這個現場卻不是個例,而是非常普遍的存在,當然其中有一些是因為妹子們COS的動漫角色有這方面需求才戴的
  • 在歐洲,戴不戴口罩為何變成哈姆雷特式命題
    全球各國民眾的文化心理與日常習慣在疫情面前不斷進行著調整和變化,其中,戴不戴口罩成為了一個顯著的外在標識。對不習慣將口罩引入日常衛生習慣的西方民眾而言,從初期對口罩的拒絕,到如今逐漸接受了口罩有利於阻擋病毒的觀念。5月3日,美國紐約州州長在電視講話中從禮儀角度敦促民眾,認為公共場合不戴口罩的行為是失禮之舉。近日英國《每日郵報》也預告民眾在公共場所戴口罩將成為規範建議。
  • 戴上口罩自嘲:看起來像獨行俠……
    在訪問沃爾特裡德國家軍事醫療中心之前,川普專門向記者解釋了自己為何將會在星期六戴口罩。他表示:「我認為,當你在醫院裡,尤其是在那種特殊的環境下,你要和很多士兵以及剛從手術臺上下來的人交談,我認為戴上口罩非常棒。」此前,川普拒絕戴口罩,稱這是個人選擇。但許多親特媒體將此解讀為捍衛西方民主精神的表現。
  • 為什麼日本人身高普遍矮小?日本醫生說出原因,這都歸功於中國!
    為何日本人身高普遍矮小?日本醫生大膽說出原因,這都歸功於中國!人類文明的發展促進了多元化社會的引入,人們已經不再停留過去,對新時代事物都抱有好奇心,國際化交流也越來越普遍。異國風情所帶來的感知,讓不少人驚嘆這個世界的美妙之處。
  • 鳴人為什麼不像卡卡西一樣戴口罩?原因竟然是這樣,作者早有安排
    相信有很多小夥伴跟我一樣,特別喜歡《火影忍者》這部動漫。我們的主人公漩渦鳴人也是大家日常中比較熱門的話題之一。身為主人公的漩渦鳴人,我們可以從他的身上可以學到很多的優秀品質。然而經常看火影的漫迷不難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主角漩渦鳴人鳴人為什麼不像卡卡西一樣戴口罩?
  • 日本人把口罩玩上了天!金槍魚口罩、冰鎮口罩、防水透明口罩……
    之所以有冰鎮口罩的誕生,是因為售賣口罩的地區日本山形縣有獨特的「冰鎮文化」,在這裡,連拉麵和洗髮水都會被拿來冰鎮。走在太陽下,小編不時會覺得天氣太悶熱,戴上口罩分分鐘要窒息,上網看了一下,不少網友都有同樣的看法。日本某企業針對口罩不透氣的情況,也有對策……他們研發了新材料,開發出了——和紙口罩!
  • 戴口罩運動是否危險?什麼人不適合戴口罩?科學家又有新論斷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有一個話題一直在運動健身圈甚至是科學界爭論不休,那就是「運動時戴口罩到底危險不危險」。近日,《紐約時報》就援引了歐美科學界的兩份權威實驗結論,試圖為「戴口罩運動」證明它的清白——戴口罩運動並不會直接造成心率、呼吸頻率的明顯變化。
  • 卡卡西戴口罩是為了掩蓋感情,再不斬工作需要,他是為了保命!
    在火影忍者這部動漫中,每一位忍者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穿衣風格,有的保守有的豪放,還有的略顯騷氣,而在這眾多忍者當中,戴口罩的忍者算是比較特殊的,因為他們的實力普遍都很強,卡卡西,再不斬,角都,每個人都是忍界有名的強者,那麼這些人戴面具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 76年前,南陽人就戴口罩防病了
    一本泛黃的民國時期中學生日記裡,記錄了76年前傳染病流行時,一所學校的學生被要求戴上口罩的事兒。在學生們的影響下,宛城民眾從最初的「茫然大笑」到「拘泥亦成自然」,最後也戴上了口罩防病。他在日記中說,由於「天氣過於乾燥」,在南關一帶,出現一種急性暴症,人得病後一個對時(24小時)即會送命,無藥可救,十分可怕;同時又流行腦膜炎,人得住頭疼發昏,身上發熱,四肢無力,亦無藥可救。這種情況發生後,他所在的南陽戰時中學採取措施進行防治。一方面要求同學們注意衣、食、住、行的衛生,特別要注重食、住的衛生,不能再吃街道上的食物,以根絕病菌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