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謙虛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一些家長過于謙虛,以至於讓孩子認為自己總是得不到父母的認可。
01
中國式謙虛「哪裡哪裡」,是如何傷孩子的?
「你家甜甜畫的畫還挺好的呀,小姑娘一看就經常在家練習吧?」「誒呀,哪裡哪裡!她呀就是亂塗亂畫的,沒指望她這方面能有多出彩,上課要是用點兒心啊比啥都強。」
「聽老師說你家大壯這次考試名次可往前爬了不少啊!看來大壯下了不少功夫吧?」「哎,哪裡哪裡,還差得遠呢!要能有聰聰一半兒強,我就燒高香了!」
這兩個場景在生活中很常見吧?
家長應對孩子被誇獎時的態度都是保持一貫的「謙虛」,但是有誰注意過一旁的孩子呢?
有一次我去幼兒園接福林的時候,碰到了福林同班小朋友的媽媽。等孩子那會兒時間少不了要聊會兒天,不一會兒,老師就帶著她的兒子和福林就一起走過來了。
老師說他兒子今天很棒,主動去安撫班上的新來的小朋友,還把自己的小豬佩奇貼紙分給小朋友兩個。
我對著小朋友說道:「你好棒啊!」
小朋友聽到我說的話後,立馬兩眼放光,結果他的媽媽卻在一旁說到:「就他?還幫助同學?他沒給老師添亂就不錯了。」
小朋友的表情立馬由期待轉成了失望。
中國式謙虛,用在孩子被誇獎的場合一點都不合適。
否定了孩子的天賦,否定了孩子的長處,否定了孩子的努力……
就像一盆冷水,在孩子滿懷期待得到父母認可時,卻被從頭澆到腳,澆滅了孩子滿滿的自信。
02
父母的肯定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足球巨星C羅,不管是否喜歡足球,但應該都知道有這麼一號人物。
他身價過億,坐擁名車無數,事業、名氣、金錢、愛情,人生應有的幸福他都有了。
但即便如此,一向以自制出名的他,在看到父親誇獎他的錄像時,激動到落淚,哭得像個孩子一般。
那個錄像是父親生前留下的,當C羅聽到父親說:「看到兒子有這樣的成就我很自豪」時,他不再鎮定,哭到雙肩顫抖,用手臂去擦拭眼淚。
主持人看到這樣的C羅就問道:「情緒有些激動,對嗎?」
C羅忍不住哭泣地點點頭:「我從來沒有看到過這個視頻,從來沒有……」
一句話他重複了兩遍,說著眼眶又溼潤了,拿面紙遮擋。
等他平靜之後,記者又問道:「聽到你父親說他很自豪,這對你來說一定很重要吧。」
C羅答道:「對!很重要!」
C羅的父親迪尼斯,愛酗酒,不善言辭,父子倆很少交流。
視頻是04年C羅去參加歐洲杯時,記者在他們家門口拍的。父親在解釋自己為什麼沒有去現場看兒子的比賽,他說自己容易情緒激動,怕太緊張會添亂,所以讓C羅的媽媽去比較合適。
拍下這個視頻後不久,迪尼斯就因為腎衰竭去世了。
當時的C羅20出頭,正在為了夢想而努力,但還沒有取得如今的輝煌成就。
時至今日,當初的毛頭小子現在成了世界第一,拿獎拿到手軟,但是父親卻沒有親眼看到。
他看到視頻的時候驚喜是有的,但是也夾雜著遺憾:「我成了最棒的,贏了各式各樣的獎盃,可他都不知道……」
不管有沒有成年,對於一個孩子來講,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認可他,讓他獲得無數榮耀,但始終沒有父母那一句「我為你自豪」的分量要來得重。
03
父母的不認可,將是孩子一輩子的傷痛
姜文,金雞、百花雙料影帝。
但他卻有人生一大敗事「我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處理不好我和我媽的關係。」
無論他在我們眼裡多麼成功,但是在他母親那裡,卻始終得不到一句正面的肯定。
他回憶自己當時考上中戲時,興高採烈地拿著通知書給母親看,本以為母親會露出笑容誇她,沒想到母親只是看了一眼,就將通知書扔在了一邊,並讓他趕快去洗衣服。
他出演《紅高粱》出了名,賺了錢,學別人家孩子給父母買房,但是他的母親卻一天都沒去住過。
一直在討好母親,但是直到母親去世,也沒對他笑過一次,也沒肯定過他一次。
他身邊熟悉他的人都覺得很奇怪,明明演技過硬又很有才,為什麼還總是靦腆害羞不自信?
弗洛伊德曾寫道:一個被母親完全喜歡的人,終其一生,都會有一種作為勝利者的感覺,而這已成功的信心,通常會導致真正的成功。
父母對孩子的喜歡,孩子從父母的肢體動作、神情、說話語氣都能分辨出來,而誇讚恰恰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也是表達愛的一種方式。但是姜文卻沒有得到。雖然在大家眼裡是成功的,但是他卻缺少勝利者的感覺,只因為母親的不偏愛。
一個長期得不到父母肯定的人,心理上受到的傷害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深遠。
04
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誇獎,不要放過在外人面前誇獎孩子的機會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曾說過一句話: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
家長不誇孩子,怕孩子飄,怕孩子變得驕傲自大這樣的擔心沒錯,但不至於發展成打擊。
「我不打擊你會飄」這樣的想法請摒棄。
你可以不去主動誇孩子,但是外人誇的時候也別讓孩子難堪。
那些「一般般」、「不太好」、「差太多」這類「虛偽的謙虛」常用的詞不要再說了,久而久之只會讓孩子喪失動力和信心。
還是開頭提到的那兩個場景,甜甜媽可以這樣回:「是呀,她從小就喜歡塗塗畫畫,現在也是沒事兒就畫幾筆,聽到你這樣說,我感覺她是可以朝著方面努努力力。」
大壯媽:「確實這次進步了不少,在家每天都複習,看來還是真知道學了,媽媽感到很欣慰啊。」
這樣的說法肯定了孩子的努力,會讓孩子更有努力的動力。
所以,之後再遇到有人誇獎自己的孩子,別再動用「中國式謙虛」了,「哪裡哪裡」、「一般」這樣的詞反倒顯得虛偽。
不如選擇承認對方的讚賞,順帶用自己的肯定給予孩子更多的動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