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提示
把握好時代新人的豐富內涵,對完成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黨和國家事業接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再次強調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豐富拓展了「時代新人」的意蘊內涵。從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正式提出「時代新人」概念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一系列關於時代新人的重要論述,是指導我們理解明晰時代新人特質內涵的時代表達。把握好時代新人的豐富內涵,對完成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黨和國家事業接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時代新人表達的豐富拓展。黨的十九大以來,圍繞「擔當民族復興大任」這一基本點,習近平總書記就時代新人的素質修養、目標誌向等內容作出了重要論述,時代新人表達在要求不斷明確中豐富拓展。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從使命任務角度奠定了時代新人的基調,也對素質能力提出了要求期待。
首先,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需要具備高水平的素質修養。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育新人是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一項重要使命任務,強調育新人就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從信念修養角度闡釋了時代新人的特質內涵。時代新人必然是與黨和國家前進方向相一致、與現代化發展相適應的有用人才。其次,時代新人培養是體現傳承和超越的新時代育人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從歷史沿革的角度闡明時代新人是新一代建設者和接班人,既體現各個時期培養目標的一脈相承,又提出全面發展的時代要求。再其次,時代新人在目標確立和責任擔當中成長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西南聯大舊址時指出,要培養有歷史感責任感、志存高遠的時代新人。這從責任志向的角度強調時代新人既肩負著也應當積極承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責任擔當。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主題,著重強調「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這從信念修養角度進一步拓展時代新人的素質要求,明確時代新人培養的重點內容,是具有總結性和開創性的時代表達。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時代新人的時代表達,不斷豐富拓展時代新人的特質要求,為我們深入把握其內涵及構建邏輯奠定了基礎。
時代新人內涵的構建邏輯。時代新人是一個內涵豐富並隨時代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拓展的概念。基於對時代新人表達的歸納梳理,以愛國情懷為初心信念、以全面發展為成長路徑、以責任擔當為發展旨歸的時代新人內涵構建邏輯逐漸明晰。
以愛國情懷為初心信念。愛國情懷在時代新人素質修養中居於首要地位,是其內涵構建的關鍵核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愛國情懷對時代新人成長發展具有根本引領作用,指引時代新人前進道路。是否具備堅定愛國情懷成為衡量時代新人的首要標準。歷史和實踐證明,祖國的命運與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密不可分,廣大青少年必須與黨和國家發展需要相適應、與社會主義前進方向相一致,才能成長為時代新人。愛國情懷是時代新人的根和魂,必須堅定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的初心信念,實現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的有機統一。以全面發展為成長路徑。時代新人是以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素質協調發展為成長目標和路徑的建設者、接班人。這既是由我國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也是當前國家發展進步的現實需要。一方面,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取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為人的成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促進時代新人全面發展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目標。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面對複雜國際形勢和繁重國內建設改革任務,迫切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特別是具備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等突出品質的時代新人。全面發展作為必備素質要求,成為時代新人成長發展的現實路徑。以責任擔當為發展旨歸。時代新人要以牢記責任、敢於擔當為成長發展的價值旨歸。縱觀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黨和國家政策文件,「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已然成為時代新人的固定搭配。堅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是立足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站在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的高度作出的戰略決策。廣大青少年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成長進步的,既享有國家和時代的發展成果,也承載國家和時代的期待厚望。這就形成時代新人肩負的責任使命,更提供了施展才華、實現價值的時代舞臺。時代新人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勇於奮鬥、敢於擔當,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成就自我價值,在追求人生理想的不懈奮鬥中助力國家建設。
時代新人培育的實踐進路。發揮教育的立德樹人作用。教育系統集合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幫助廣大青少年更高效地汲取知識、提升素養,掌握當代社會必備的素質基礎。青少年的成長發展離不開正確教育引導,集中體現在思想覺悟、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導上。面對多元的教育引導需要,必須堅持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增強教育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質教育有機統一,既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和工作的思想引領作用,又推動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各項素質教育之間協同共進,在優勢互補中共同助力時代新人培育。堅持在時代新人培養中總結經驗、把握規律,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現時代新人培育的良性循環。
引導青少年在參與國家建設實踐中成長進步。青少年堅定信念、提升覺悟,既需要教育引導,更需要在實踐參與中內化養成。實踐中的觀察比較、知識運用、攻堅克難等考驗鍛鍊,幫助青少年堅定信念、強化認同、提升素養,更快成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需要的時代新人。必須堅持實踐育人理念,整合運用學校、企業、社會各類實踐資源,通過設立項目、搭建平臺等方式創造實踐參與的機會。堅持在實踐鍛鍊中貫穿教育引導,抓住契機開展思想價值引領,切實提高實踐鍛鍊的育人效果,培養既符合實踐需要又理想信念堅定的時代新人。構建完善時代新人培育的制度機制。落實保障機制,堅持黨和政府的組織領導,做好各方資源投入人才培養的統籌協調、督促落實工作;貫徹黨和政府的政策決定,為明確時代新人培育目標要求提供方向保障。完善動力機制,激發家庭、社會各界參與人才培養和青少年期待成長發展的內生動力,做好多方力量有序參與時代新人培育的統籌協調工作,為持續有效培育時代新人提供動力保障。構建評價機制,通過科學評價掌握時代新人培育實際效果,認識差距、找準問題,明確推進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吸引更多力量參與時代新人培育事業。
(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馮剛系北京師範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2020年度思政專項「抗疫鬥爭展現的新時代中國精神研究」[20VSZ008]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31日第8版
作者:馮剛 朱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