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存儲技術重大突破,全球市場變化莫測

2021-01-20 TechSugar

作者:趙元闖 

轉載自芯思想


與2018年的併購、建廠、擴產、投產相比,到目前為止,今年的存儲器領域並未出現大規模的併購建廠,而是更加注重技術的升級、以及新產品的研發。

 

2019年長鑫19納米DRAM正式量產,17納米工藝重大突破;長江存儲64層3D NAND量產,128層3D NAND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中國大陸存儲進入豐年。

 

下面一起回顧一下2019年存儲產業領域發生的那些大事件。

 

 

20192月20日,東南大學國家ASIC工程中心時龍興教授楊軍教授團隊在ISSCC上發表了題為《Sandwich-RAM: An Energy-Efficient In-Memory BWN Architecture with Pulse-Width Modulation》的論文,這是ISSCC上第一次錄用中國大陸存儲晶片領域相關論文,是首次深度學習處理器領域入選的論文。

 

2019年5月15日,DRAM生產商長鑫存儲董事長兼CEO朱一明介紹長鑫的建設經歷和智慧財產權體系。

 

朱一明表示,長鑫存儲通過自主研發再創新,累計投入25億美元研發費用,建成了嚴謹合規的研發體系,並結合當前先進設備完成了大幅度的工藝改進,開發出獨有的技術體系,拉近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差距。長鑫存儲完成了第一座12英寸DRAM存儲器晶圓廠的建設,技術和產品研發有序開展。目前,製造工藝進展順利,已持續投入晶圓超過15000片。

 

 

2019年9月19日,長鑫存儲副總裁、未來技術評估實驗室負責人平爾萱博士在演講中表示 基於授權所得的奇夢達相關技術和從全球招攬的極具豐富經驗的人才,長鑫存儲藉助先進的機臺已經把原本奇夢達的46納米 DRAM平穩推進到了10納米級別。公司目前開始在EUV、HKMG和GAA等目前還沒有在DRAM上實現的新技術進行探索。

 

2019年9月20日,在2019世界製造業大會上,合肥長鑫自主製造項目宣布投產,其與國際主流DRAM產品同步的19納米第一代8Gb DDR4首度亮相。

 

據了解,長鑫存儲內存晶片自主製造項目於2016年5月由合肥市政府旗下投資平臺合肥產投與細分存儲器國產領軍企業兆易創新共同出資組建,是安徽省單體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一期設計規劃產能每月12萬片晶圓。

 

目前,該項目已通過層層評審,並獲得工信部旗下檢測機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的量產良率檢測報告。據長鑫存儲董事長兼執行長朱一明表示,投產的8Gb DDR4已經通過多個國內外大客戶的驗證,今年底正式交付。8Gb LPDDR4X也於第四季度實現投產。

 

 

2019年9月21日,在2019世界製造業大會上,合肥市政府與長鑫存儲技術有限公司、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北方華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就合肥長鑫集成電路製造基地項目籤約。

 

合肥長鑫集成電路製造基地項目總投資超過2200億元,選址位於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佔地面積約15.2平方公裡,由長鑫12英寸存儲器晶圓製造基地項目、空港集成電路配套產業園和合肥空港國際小鎮三個片區組成。

 

其中長鑫12英寸存儲器晶圓製造基地項目總投資1500億元;空港集成電路配套產業園總投資超過200億元,位於長鑫存儲項目以西;合肥空港國際小鎮總投資約500億元,規劃面積9.2平方公裡,總建築面積420萬平方米,位於長鑫存儲項目以北。

 

製造基地全部建成後,預計可形成產值規模超2000億元,集聚上下遊龍頭企業超200家,吸引各類人才超20萬人。

 

 

2019年12月,長鑫存儲和WiLAN Inc.聯合宣布,長鑫存儲與WiLAN Inc.合資子公司Polaris Innovations Limited有關達成專利許可協議和專利採購協議。依據專利許可協議,長鑫存儲從Polaris獲得大量奇夢達(Qimonda)的DRAM技術專利的實施許可。

 

 

根據規劃,長鑫存儲合肥12英寸晶圓廠分為三期,第一期滿載產能為12 萬片,預計分為三個階段執行,第一階段要完成單月4萬片,目前為2萬片,2020年第一季底達到4萬片。2020年開始規劃建設二期項目,並於2021年完成17nm工藝的DRAM研發。

 

 

2019年6月30日,紫光集團正式宣布組建DRAM事業群,委任刁石京為DRAM事業群董事長,高啟全(Charles Kau)為DRAM事業群執行長(CEO)。此舉標誌著DRAM業務版塊在紫光集團內部獲得戰略提升。

 

隨後,紫光迅速布局,8月27日和重慶市人民政府籤署紫光存儲晶片產業基地項目合作協議。根據協議,紫光集團將在重慶兩江新區發起設立紫光國芯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建設包括DRAM總部研發中心在內的紫光DRAM事業群總部、DRAM存儲晶片製造工廠。

 

12英寸DRAM存儲晶片製造工廠計劃於2019年底開工建設,預計2021年建成投產。

 

 

2019年8月26日,長江存儲64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在第二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首次公開展出。

 

9月2日,長江存儲在其官方微信正式宣布,已經投產基於Xtacking架構打造的64層256 Gb TLC 3D NAND快閃記憶體,以滿足固態硬碟、嵌入式存儲等主流市場應用需求。

 

 

2019年8月31日,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生態引領、智鏈浦東」峰會在世博中心召開。會上,長江存儲上海研發中心籤約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

 

紫光長存(上海)集成電路有限公司與張江高科籤約的長江存儲上海研發中心為自主研發存儲晶片項目,將在張江成立上海研發中心,預計研發投入每年不低於1億元。

 

 

2019年11月15日,紫光集團正式宣布任命前爾必達CEO坂本幸雄(Yukio Sakamoto)為紫光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日本分公司CEO,負責拓展紫光在日本市場的業務。

 

坂本幸雄在接受《鑽石周刊》獨家專訪中談到,紫光的目標是5年內量產DRAM,他的工作就是協助達成目標。紫光要在日本神奈川縣川崎辦公室設立「設計中心」,預定招募70到100位工程師,和中國的製程據點密切合作,大約花2、3年建構量產的體制。


2019年武漢新芯二期擴產項目順利投產,將於2020正式量產。


2018年8月28日,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召開二期擴產項目現場推進會在武漢召開。據悉武漢新芯二期擴產項目規劃總投資17.8億美元;2018年12月開始進入設備安裝調試。

 

2019年,原預計於2020年第三季投產的紫光成都存儲器製造基地項目主廠房還在建設中。

 

2018年10月12日,紫光成都存儲器製造基地項目開工。據介紹,紫光成都存儲器製造基地項目佔地面積約1200畝,總投資達240億美元,將建設12寸3D NAND存儲器晶圓生產線,並開展存儲器晶片及模塊、解決方案等關聯產品的研發、製造和銷售,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的半導體產業基地。據悉,項目全部建成將可形成月產晶片30萬片。


 

2019年長江存儲128層3D NAND Flash已經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正在改進良率中,預期2020年投產。

 

長江存儲武漢廠目前的產能約月產能2萬片,預計到2020年四季度會達到月產能5萬片。

 

紫光成都廠按計劃2020年第三季度投產,到2020年四季度月產能可爬升到1到2萬片。

 

按照計劃,2019年順利量產64層3D NAND Flash之後,長江存儲會跳過96層堆疊直接殺向128層堆疊,而據悉128層3D NAND Flash也已經取得重大突破,這也意味著,2020年長江存儲將要進行128層3D NAND Flash的量產。

 

 

據悉,晉華工廠有200餘臺設備,原計劃2018年底試產。然而,由於福建晉華和美光之間的訴訟,美國當地時間2018年10月29日,美國將福建晉華列入了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隨後,聯電也宣布暫停為福建晉華提供研發協助。至此福建晉華的DRAM幾乎陷入停滯。

 

但是2019年以來,筆者在多個場合見到晉華集成副總經理徐徵,雖然並未透露任何有關晉華的信息,但其代表晉華公開現身,應該表明「晉華仍在運轉當中」。

 

 

2019年5月,和西數達成正式協議,共同投資在日本巖手縣北上市建造的「K1」製造工廠。

 

K1工廠的建設預計將在2019年秋季完成,而東芝存儲器和威騰電子對K1工廠設備的聯合投資將從2020年開始實現96層3D NAND Flash的初始生產。

 

 

2019年6月15日,日本四日市停電13分鐘(從18:25到18:38),而東芝存儲器因為在該市擁有多個工廠也隨之備受關注。

 

東芝存儲器在四日市市運營的6個晶圓廠(NY2,Y3,Y4,Y5-1,Y5-2和Y6),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

 

2019年6月下旬,威騰電子表示停電事故影響到威騰電子共約6EB當量的wafer產出,約佔當季供應量的一半左右。

 

 

2019年8月30日,與光寶(li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籤署了收購其SSD(固態硬碟)業務的最終協議。收購價格為1.65億美元,該交易預計將於2020年上半年完成,並將根據慣例進行收市調整和監管審批。

 

其中收購包括存貨、機器設備、員工團隊、技術與智慧財產權、客戶供應商關係等營業與資產,預計2020年4月1日完成。

 

此次收購視為加強公司SSD業務的一種方式。

 

 

2019年10月1日,東芝存儲器正式更名為Kioxia公司。全球所有東芝存儲器公司都會採用新的品牌名稱Kioxia,基本上同一天生效。而東芝電子(中國)有限公司計劃將於2020年春天完成更名。

 

東芝存儲器稱,融合了「記憶」與「價值」的雙重含義,Kioxia代表了公司以「存儲」助力世界發展的使命,同時也是公司願景的基石。

 

Kioxia將開創新的存儲器時代,以應對日益增大的容量、高性能存儲和數據處理的需求。

 

 

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一項黑名單後,美國存儲晶片大廠美光也停止了華為的出貨。然而,不久之後,有外媒報導,美光執行長Sanjay Mehrotra表示,在評估美國對華為的禁售令之後,已經恢復部分晶片出貨。

 

美光確定,可以合法恢復一部分現有產品出貨,因為這些產品不受出口管理條例 (EAR) 和實體清單的限制。Mehrotra同時指出,因為華為的情況依然存在不確定性,因此美光無法預測對華為出貨的產品數量或持續時間。

 

不過,到目前為止,尚未有美光再次向華為停止出貨的消息傳出。

 

 

美光位於日本廣島的DRAM工廠(Fab 15)最新的生產廠房B棟已於2019年6月初落成啟用,其無塵室的面積較原先擴大了10%,並計劃進行新一代DRAM 的生產,以縮小與三星的差距。

 

Fab 15實際上是在2013年美光買下爾必達後納入麾下的,原計劃在今年中期在該廠展開1Z nm製程的下一代DRAM 生產,不過據傳該廠已動工的F棟廠房部分擴建已經向後推遲了7個月,F棟廠房原本預計在2020年的7月份完成興建,如今已經延遲到2021年的2月份,足足向後延遲了7個月的時間。

 

各中原因,眾說紛紜,有說是因為對華為禁運,有說是因為數據市場低迷。

 

 

2019年8月14日,美光宣布完成新加坡NAND Flash廠Fab 10A的擴建,這是繼Fab 10N、Fab 10X之後的第三座NAND Flash工廠。

 

擴建的Fab 10A為晶圓廠區無塵室空間帶來運作上的彈性,可促進3D NAND技術先進位程節點的技術轉型。另外,擴建的Fab 10A廠區將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資本支出,在技術及產能轉換調整情況下,Fab 10廠區總產能將保持不變。

 

 

2019年8月,美光(Micron)將在臺灣加碼投資,要在現有廠區旁興建2座晶圓廠,總投資額達4000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903億元),生產最新製程DRAM。美光此次4000億新臺幣擴建案,規劃在目前中科廠旁,興建A3及A5二座晶圓廠。

 

其中,A3廠房是以擴建無塵室為名,且已進入工程興建階段,預定2020年8月完工投,並陸續裝機,2020年第4季導入最新的1Z製程試產,藉此縮小與三星的差距;第二期A5廠將視市場需求,逐步擴增產能,規劃設計月產能6萬片。

 

 

2019年10月31日,美光完成對英特爾在雙方合資公司IM Flash Technologies的股權收購,位於猶他州Lehi的工廠成為美光的全資子公司。此舉表明,美光和英特爾在NAND Flash方面的合作也將徹底結束,包括3D NAND技術的研發,將各自獨立推動自己的未來技術路線圖。

 

 

2019年第一季度,SK海力士財報表現不盡如人意,營收為6.77兆韓元,環比下滑32%,同比下滑22%;營業利潤為1.37兆韓元,環比下滑69%,同比下滑69%;淨利潤1.1兆韓元,環比下滑68%,同比下滑65%。

 

因此,SK海力士表示,為專注於改善收益,在NAND Flash部分,將停止生產成本較高的36層與48層3D NAND,同時提高72層產品的生產比重。

 

在DRAM領域,將逐漸擴大第一代10納米 (1X) 產量,並從下半年起,將主力產品更換為第二代10納米 (1Y) 產品。與此同時,為支援新款伺服器晶片的高用量DRAM需求,將開始供給64GB模塊產品。

 

 

2019年4月18日,SK海力士無錫二工廠(C2F)舉行了竣工儀式。二工廠是在原有DRAM生產線C2的基礎上實施的擴建工程。二工廠項目全部建成後,SK海力士無錫工廠將形成月產18到20萬片12英寸晶圓的產能。

 

不過由於各種原因,目前產能推進不是很積極。

 

 

2019年6月26日,SK海力士宣布,已成功開發並開始量產世界上第一款128層1Tb TLC 4D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

 

在相同的4D平臺和工藝優化下,SK海力士在現有96層NAND的基礎上又增加了32層,使製造工藝總數減少了5%。與以往技術遷移相比,96層向128層NAND過渡的投資成本降低了60%,大大提高了投資效率。

 

這款128層的1Tb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實現了業界最高的垂直堆疊,擁有3600多億個NAND單元,每個單元在一個晶片上存儲3位。相較於此前的96層4D NAND,SK海力士新的128層1Tb 4D NAND可使每塊晶圓的位產能提高40%。

 

 

2019年2月27日,三星電子宣布,全球首發量產512GB eUFS3.0快閃記憶體晶片,成為了全球唯一一家可以量產512GB eUFS3.0快閃記憶體晶片的公司,該晶片用於三星摺疊屏手機Galaxy Fold。

 

三星電子表示,eUFS3.0晶片連續讀取速度可達2100MB/s,是現有eUFS 2.1速度的兩倍有餘,也是普通SD卡速度的20多倍,計劃下半年開始供應1TB與256GB規格的eUFS 3.0快閃記憶體晶片。

 

 

在DRAM製程陸續進入10納米級製程後,三星電子於2019年3月21日宣布,開發第三代10納米等級(1znm)8GB DDR4。

 

而這也是三星發展第二代(1ynm)製程DRAM之後,經歷16個月,在不使用EUV的情況下,再次開發出更先進位程的DRAM產品。

 

隨著1znm製程產品問世,並成為業界最小的存儲器生產節點,三星的生產效率比以前1ynm等版DDR4 DRAM高20%以上。

 

三星指出,跨入1znm製程的DRAM生產,將為全球IT加快朝向下一代DRAM界面,包括DDR5、LPDDR5和GDDR6等預做準備。

 

 

2019年7月18日,三星電子官方宣布量產全球首款12Gb LPDDR5 DRAM。據了解,三星12Gb LPDDR5 DRAM主要針對未來智慧型手機,優化其5G和AI功能。

 

採用第2代10納米等級(1ynm)製程的新款12Gb LPDDR5 DRAM,傳輸速度可達到5500Mbps,是現有LPDDR4X速率4266Mbps的1.3倍。

 

三星表示,2020年將量產16Gb的LPDDR5 DRAM顆粒。


 

2019年12月25日,三星西安二期二階段開工,預計投資達80億美元,規劃月產能7萬片。

 

三星西安基地二期一階段月產能6萬片,已經開始投片試產,將於2020年3月正式量產。

 

二期整體完工後,西安總產能將高達25萬片。

 

 

2019年12月31日下午,三星華城基地發生大約一分鐘的斷電事故,導致三星華城晶片工廠的部分晶片生產已經暫停。

 

據悉,此次斷電是因為區域電力傳輸電纜出現問題,目前部分DRAM和NAND快閃記憶體的生產已經暫停,預計需要大約兩到三天時間才能全面恢復。此次事故可能造成數百萬美元損失,但沒有造成重大破壞。

 

而2018年,三星平澤工廠一次半小時的斷電造成了據估計高達500億韓元(約合4332萬美元)的損失。

 

 

2019年9月,英特爾表示,3D XPoint快閃記憶體依然採用第一代兩層堆疊技術,製造還依賴美光工廠的產能。

 

明年上市的第四代3D快閃記憶體已經確定將使用144層堆疊技術,並且同96層堆疊時代不同的是QLC快閃記憶體將成為首發產品。但繼續沿用Floating Gate浮柵結構,英特爾表示這種結構在數據保存期上較Charge Trap結構更有優勢。

 

PLC(5bit per cell)可行性也在討論中,並沒有量產的時間表。

 

 

2019年10月31日,英特爾完成在和美光的合資公司IM Flash Technologies中的股權出售,位於猶他州Lehi的工廠成為美光的全資子公司。此舉表明,美光和英特爾在NAND Flash方面的合作也將徹底結束,包括3D NAND技術的研發,將各自獨立推動自己的未來技術路線圖。

 

 

華邦電子高雄12英寸廠房於2019年7月封頂,原本預期2021年底可開始進入生產,初期以25納米DRAM開始投片。2019的2月6日華邦電子表示,由於2012年存儲器市況將趨於穩定,但因存儲器價格仍然不好,所以高雄12英寸廠的裝機時間將遞延到2022年第一季。

 

 

2019年,中科廠已經安裝20納米和25納米的DRAM設備,在此試驗新製程,如果良率得以提升,然後再搬到高雄新廠量產。

 

 

2019年12月9日,旺宏公司表示將於2020年下半年開始量產48層3D NAND存儲器,並且已經收到了客戶的訂單。此外,公司計劃在2021年量產96層,在2022年量產192層3D NAND存儲器。

 

旺宏成立30年,目前已經在ROM、NOR Flash拿下全球第一的地位,下一個目標則是要在20年內,成為NAND Flash的領導廠商。


2019年,南亞科技完成自主研發10納米級DRAM技術,將在2020年下半年試產。

 

南亞科技現在以20納米技術為主力,技術來源為美光。隨著南亞科技10納米製程導入自主技術,意味未來不再仰賴美光授權,擺脫數十年來技術長期依賴國際大廠的狀況,免除動輒上百億元的授權費用。

 

南亞科技已成功開發出10納米DRAM新型記憶體生產技術,使DRAM產品可持續微縮至少三個時代。第一代的10納米前導產品8Gb DDR4、LPDDR4及DDR5將建構在自主製程技術及產品技術平臺,2020下半年後將進入產品試產。第二代10納米製程技術已開始研發階段,預計2022年前導入試產,後續會開發第三代10納米製程技術。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內容!本文內容為原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焦點

  • 晉級挑戰者背後,浪潮存儲的創新與突破
    兩步跨越完成原始積累 這次成功從Gartner的存儲象限利基者晉級到挑戰者的廠商,是浪潮存儲,並且是本年度唯一晉級的廠商。我們就此來盤點一下浪潮存儲這幾年的發展過程。 其一,G2一鳴驚人。在Gartner發布的2019全球分布式存儲和主存儲魔力象限中,浪潮存儲是唯一兩家同時入圍的中國廠商之一;在Gartner分布式存儲全球用戶評測中,浪潮存儲排名第一。 此外在Gartner全球分布式文件存儲關鍵能力報告評測中,浪潮分布式存儲AS13000是唯一一個在每個場景下都進入前三的產品。
  • 2019年中國企業外部存儲市場新華三排名升至第二
    日前,全球權威ICT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中國企業級外部存儲市場2019年第四季度跟蹤報告》(預覽版)。報告顯示,紫光旗下新華三集團在2019年第四季度以12.1%的市場份額位居中國企業級外部存儲市場第二,與此同時,2019年全年市場份額也增至9.6%,市場排名躍居中國市場第二名。
  • 突破中國存儲創新窘境,XSKY獨樹一幟!
    突破中國存儲創新窘境,XSKY獨樹一幟!  XSKY CEO 胥昕  與中國存儲過去創新少、跟隨多的窘境相比,近年來,以XSKY為代表的中國新一代存儲創新公司,正在刷新我們對中國存儲的認識和認知,它們正利用最新的存儲創新技術,努力改變已有的市場格局。
  • 對存儲產業影響深遠,2020年發生的大事件和技術突破,都在這裡!
    雖然存儲產業面臨著較大的挑戰,但是依然抵擋不住存儲產業前進的步伐,為了更好的應對市場變化,三星、鎧俠、威騰電子、SK海力士等原廠在投資、技術、策略等方面有了新的變化和突破。 NAND技術:SK海力士、美光相續突破176層3D NAND 2020年三星、鎧俠、威騰電子、美光、SK海力士等主要是擴大9x層3D NAND在市場上的普及。
  • 我國OLED面板蒸鍍源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日前,全球首批OLED蒸鍍用陶瓷點源在京東方OLED產線實現規模應用。作為顯示面板蒸鍍機的核心部件,此舉意味著中國OLED行業核心裝備及器件的國產化實現重大突破。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存儲信息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信息...
    中國海量數據助推信息存儲市場發展中國是全球數據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2019年大數據儲量高達9.3ZB,2020年預計達到12ZB。而在這海量數據快速增長的背後,是對信息存儲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根據測算,2016年我國信息存儲市場規模已經接近2500億元,2019年更是高達4770億元,2020年預計將突破5000億元。
  • 重大突破!中國潛水器成功下潛一萬米!這項技術是中國又一裡程碑
    中國這些年一直都在致力於科技的發展,並且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這些突破都是中國的科研人員在背後辛苦鑽研的結果,有的科研成果甚至要研究個上十年甚至幾十年。所以說中國有現在的成績都離不開他們在背後的辛勤付出。
  • 國內存儲市場快速增長 浪潮存儲市場份額居中國前三
    來源:經濟日報國際數據公司(IDC)日前發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存儲市場調查數據,本季度中國外部存儲市場整體銷售額92.1億,同比增長25.2%。浪潮存儲銷售額同比增長97.2%,市場份額居中國前三。
  • 中國買下全球35%的存儲晶片,逐步開始影響全球存儲格局
    而在這3000多億美元的集成電路進口額中,約有三分之一為存儲晶片,而在這存儲晶片中,又以NAND、DRAM這兩種佔比最高。而從全球的數據來看,中國也是全球存儲設備的重要市場,中國甚至購買了全球製造的所有NAND和DRAM晶片的1/3以上。
  • 華為旗艦機皇新存儲技術大曝光!高端國產存儲晶片:成全球唯一
    ,但不得不說,華為Mate 40系列手機上所使用的自研的 SFS 1.0 高速方案,也是簡單又粗暴的向廣大網友們介紹了華為存儲晶片技術,為何這麼說呢?如果一提到華為存儲,相信很多網友們絕對會感覺到非常陌生,因為在個人消費者終端產品中,也從未聽過華為存儲晶片產品,但實際上華為存儲的OceanStor系列產品,一直都是hi華為智能計算中的明星產品,在很多企業存儲領域,華為的OceanStor系列存儲產品都是首選,市場份額也長期碾壓主要競爭對手H3C,位居中國市場第一,如此可見華為存儲產品確實也是有著非常穩定的技術
  • IDC公布三季度中國存儲市場數據,浪潮全快閃記憶體儲躍居中國第二
    其中浪潮存儲銷售額和出貨量保持了中國最快增速,銷售額7.8億元,同比增長90%;出貨量6,637套,同比增長120%,增速蟬聯中國市場第一。從細分市場維度看,三季度中國全閃銷售額18.3億元,市場佔比接近20%;混快閃記憶體儲銷售額52.6億元,市場佔比56%。
  • 2019年電池技術研究突破不完全匯總
    中國工程師成功破解蘋果USB PD充電器!07. 華為正式開放手機配件授權,推出DFH認證08. 手機大功率快充普及:小米、華為、OPPO爭相推出新技術09. 一口氣搞懂蘋果C94到底是咋回事?10.
  • 2020年中國挖掘機全球佔比或突破70%,成為全球最大挖掘機市場
    原標題:2020年中國挖掘機全球佔比或突破70%,成為全球最大挖掘機市場[圖]   「受疫情影響,全球很多
  • 國產雷射電視技術獲重大突破
    「品牌強國工程」將依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各平臺,通過全媒體傳播品牌強國戰略,助力培育能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文化交流的新時代國家級品牌。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祖彥認為,雷射顯示是「人類視覺史上的革命」,具有方向性好、單色性好、亮度高三大優勢,可以實現12bit顏色灰階編碼不重疊,總顏色數是目前高畫質電視的4000倍以上。
  • 2021年全球NANDFlash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長江存儲蓄力打破壟斷
    NAND Flash作為全球最為重要的存儲晶片之一,目前被全球六大廠商進行壟斷競爭,中國NAND Flash廠商長江存儲(YMTC)已在2020年第一季將128層3D NAND樣品送交存儲控制器廠商,目標第三季進入投片量產,未來中國的長江存儲有望打破國外在NAND FLASH的壟斷競爭格局。
  • 浪潮存儲:聚焦前沿技術領域 打造安全可靠、簡潔高效的存儲產品
    除此之外,數據的複雜多樣性特點也日趨明顯,為了保持系統的穩定運行,存儲的性能也待提升。浪潮存儲作為領先國內的存儲專家,多年來不斷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突破,為不同用戶提供了各種適合業務應用的存儲和場景化的解決方案。近日,中國移動採購與招標網發布「2020年至2022年磁碟陣列集中採購中標候選人公示」,浪潮高端存儲AS6800G5和AS5500G5成功入圍。
  • 熱點報導:「2020全球分布式存儲技術創新研討會」暨張家港分公司...
    2020年12月18日,IPFS星際特工「2020全球分布式存儲技術創新研討會」在張家港隆重舉行,在此盛會之際,全球幣碼翁區塊鏈研究院張家港分公司也迎來盛大開業典禮!開業典禮結束後,下午將迎來聲勢浩大的2020全球分布式存儲技術創新研討會,此次盛會業界大咖雲集,現場爆滿,引來各大媒體的爭相報導,以共享區塊鏈分布式存儲技術帶來的盛宴!
  • 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2-04
  • 【題材】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獲重大突破 概念股待秋收(附股)
    業內人士的共識是:隨著算法的完善,生物識別技術已獲得重大突破,在越來越多的領域不斷跨越用戶接受的門檻,其市場呈快速爆發之勢。其中,人臉識別的國內市場規模在未來五年有望達到千億級別。  【人臉識別迎來市場爆發】  「隨著算法的不斷完善,未來三五年內,生物識別或許將完全取代密碼。」
  • 霍爾發動機關鍵技術被突破,中國彎道超車歐美,多項技術全球首創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國航天科技801所在霍爾發動機上突破新高,在關鍵技術上實現了彎道超車趕超美俄,那我們究竟突破了什麼技術呢?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完全掌握了20千瓦霍爾推力器的關鍵技術,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部分國家的技術還卡在離子推力器的關鍵技術上,這兩個技術雖然類似,但是在功率上卻天差地別,這也就是中國航天技術能夠取得這麼快速發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