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情卿
有句話說:「最好的感覺是,當我回頭看你,你早已在凝視我。」這種最好的感覺也可以理解為:當我喜歡你的時候,恰巧你也很喜歡我。
不過,感覺終究只是感覺,有些話是必須要說出口的,尤其是愛情。無論眼神裡有多深情,飽含著多少愛意,如果沒有在合適的時機說出口,也可能只剩下錯過。
還記得以前看《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時候,最讓我感動的不是哪段愛情,而是么雞這個女孩本身。
么雞的名字很有趣,母親給她取名字的寓意大概就是:「么雞是麻將牌裡最小的一張,但如果沒有么雞,也胡不了十三么。」
么雞是個怯生生的姑娘,從小到大都很膽小,甚至在一座陌生的城市兩三年了,都還不敢出門交朋友。她第一次學會勇敢是因為那個喜歡的人,陳末。
為了離陳末近一點,么雞進入了電臺工作。他們熟悉了以後,么雞就幫忙照顧陳末老年痴呆的母親,幫陳末打開自己的心結,她把能做的都做了以後,就離開了那座城市。
其實么雞不知道的是,陳末的心結早就因為她慢慢打開了,也愛上了她。所幸幾年後,兩個人還是重逢,幸福的在一起了。
可生活不是電影,沒有那麼多重逢,幾年時間裡的每一分每一秒也都要慢慢熬。所以感情裡勇敢一些,總是沒有錯的。不過勇敢也需要合適的方法,否則會把對方越推越遠,甚至鬧場烏龍。
而想要知道你愛的人是不是喜歡你,通常,可以這樣「試探」。
01 多談論情感的話題,暗示自己的態度
和喜歡的人相處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表現的『特殊』。
這種特殊是指,也許有的人平時話很多,在喜歡的人面前卻很沉默;也許平時很理性,但在喜歡的人面前很莽撞。
這種特殊的表現,無可避免。就像阿蘭德波頓書裡所說:「你越不喜歡一個人,你越能夠信心百倍,輕而易舉的吸引他。你如被人吸引,就會產生自卑情結,因為我們總是想把最完美的品質賦予我們深愛的人。」
所以,想要試探你愛的人是不是喜歡自己,首先要保持相對理智,既不要過多矯揉虛飾,讓對方不自在;也不要過分坦白自己,喪失神秘感。
然後在此基礎上,儘量把雙方所談論的話題往愛情或者其他情感方面靠攏,只有這樣,雙方才能彼此了解更多。
好比有段時間,一個朋友經常向我問候,每天都會發幾條信息,甚至幾十條信息。不過這些內容大都關於消遣的話題,比如最近看了什麼綜藝,生活中遇見了那些段子,做了什麼事。
對於這些信息,像大多數人一樣,我也不會過多理會,因為既沒有營養,也很無趣,甚至搞不懂用意何在。
相比較之下,人們顯然更傾向於情感方面的輸出,首先如果對方喜歡自己,那麼她也會對情感的話題感興趣,想要了解你的愛情觀或者其他的性格特徵,這是判斷好感的第一步。
其次,心理學家發現那些在親密情感話題上交流多的人,更容易在一起。兩個人在交流的過程中,有輸入也有輸出,這樣印象深刻,也能增進感情共鳴。另外感情的進程,無非就是從無到有,從有到更甚,對方甚至還會在交流的過程中愛上你。
所以,學會找好時機談論情感話題,是試探對方態度最為穩妥的一步。
02尋找共同朋友圈,從好友身邊了解更多
沈從文《湘行書簡》有句話說:
「風大得很,我手腳皆冷透了, 我的心卻很暖和。我要傍近你,方不至於難過。 」
足夠喜歡自然想要無限傍近,哪怕「試探」,也是一種暗自的靠近。
所以,如果足夠勇敢,也有了些把握,就可以直接多製造單獨的相處機會,觀察對方的反應。
畢竟大家都明白,生活那麼忙碌,如果一個人總是約自己,心意已經不言而喻了,這時對方應對的反應就能說明百分之八十的態度了。
不過,也有很多人不想那麼明目張胆,給自己留好退路,不至於到最後關係太僵。這時,共同好友就成了最好的突破口。
雙方共同的好友,是很多曖昧關係裡必不可少的角色,當自己和對方的好朋友也成了朋友,不僅有了更多了解她的機會,也相當於有了個助手。
從對方好友的視角裡,你可以看到對方更多的經歷,性格特徵以及你沒有看到過的很多面,給了自己進一步判斷如何推進這段關係的思路。同樣,自己也可以讓對方的好友幫忙打聽,自己在她心裡的印象,對方好友甚至可以直接判斷出她是不是喜歡你。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學會找到雙方共同的好友,都是「試探」的好方法。
試探對方心意的方法有很多,甚至自己可以根據這段感情的特殊性得到適合的答案。但很多人的問題出在只是停留在想像,並沒有為之行動。
最多的理由是還沒有足夠的勇氣,可勇氣本就是個很懸的東西,更像是一股勁。也許當時打算去做的時候,已經很有勇氣了,但當真到了那一步,又開始打退堂鼓了。
很喜歡松浦彌太郎說過的這句話:
「有很多時候,勇氣不是從你的腦袋裡生出,而是從你的腳下湧現的。」
同樣,愛情裡更為重要的是,不要把這些想法都只停留在腦子裡,當你去做的時候,勇氣已經在積累了。
所以,想知道你愛的人是不是喜歡你,要學會合適的談論情感話題,也要找到共同好友的突破點,再加上行動的勇氣,你想要的喜歡一定會接踵而至。
----END----
今日話題:
你都是怎麼」試探「喜歡的人呢?
歡迎留言,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