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放·搖滾英雄演唱會」的初衷很純粹,就是想要為中國搖滾做點事。
從80年代末期開始萌芽,到94年魔巖三傑的鼎盛;從崔健、黑豹、唐朝等搖滾樂代表人物及樂隊的興起到舞臺上幾乎很少再看到他們的身影,搖滾樂經歷著幾度跌宕起伏,無論是對於搖滾樂隊還是喜歡搖滾的樂迷來說,他們已經太久沒有一場痛痛快快的演出了。「怒放」的出現在當時實現了無數熱愛搖滾樂迷心中的夢,也成為了中國搖滾歷史上最值得被記住的事件。
時間追溯到2010年8月27日,四萬多樂迷聚焦在北京工人體育場,或慷慨激昂或熱淚盈眶,齊聲呼喊「返場」,最終在體育場「觀眾朋友們,演出已經結束,請您有序退場」的廣播聲中,呼聲漸息,現場充斥著猶如青春將要落幕一般傷感與不舍。
這一場雲集了張楚、何勇、崔健、唐朝樂隊、汪峰、鄭鈞、許巍等等眾多中國搖滾史上的風雲人物的演出濃縮了中國搖滾樂30年曆程,如同一本中國搖滾發展史,帶著濃厚的底蘊重現曾經的輝煌。
這場演出在風華秋實決定主辦伊始並不被看好。要把搖滾樂搬上工人體育場的舞臺,加之兩岸三地13組搖滾樂隊要在一起演出,這在當時憑誰看都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在初邀嘉賓的過程中,儘管這些搖滾老炮兒迅速擰成一股繩一口答應下來,但這事兒能不能成,其實大家心裡都在打鼓。
當然,難處不僅於此。
當時媒體對搖滾樂報導十分謹慎,前期宣發十分艱難。風華秋實不到10人的團隊,每個人四處奔走,一家一家地拜訪,帶著「想為搖滾做點事兒」的真誠和純粹打動了當時的各大媒體,並逐漸獲得了諸多音樂、影視及文化界名人的關注和支持。在團隊不懈的努力和堅持下,「怒放」最終獲得了媒體和文化市場空前的關注。
籌備半年後,怒放·搖滾英雄演唱會首站北京站正式拉開帷幕。沒有哪一場演唱會能像「怒放」一樣,開場前觀眾就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熱血,整場過程中很多人都全程站著,伴著樂隊輪番上臺表演,隨聲合唱,追憶著那些輝煌的年代和自己逝去的青春。
因為工體場地的特殊性,必須嚴格控制整場演出的總時長,13組樂隊每組只有15分鐘演出時間,且每組樂隊的換場時間必須控制在1分30秒之內,這個換場時間的精準控制是迄今為止很多演出或音樂節都難以超越的。為了保證整場演出的時長,黑豹樂隊主動壓縮自己的表演時間,汪峰也將原本準備的5首歌盡力濃縮在十幾分鐘內。正是因為這些搖滾音樂人共同為之奉獻的努力才讓這場演出成為許多人至今難以忘卻的回憶。
許久未見的何勇,已不復少年時的伶俐身手,發福的他站在舞臺中央。
何勇的父親何玉生老先生因先前發生意外,坐著輪椅演奏大段三弦solo。當年紅磡的場景重現,有一種恍若隔世的錯覺。
再見張楚,他瘦了也老了,再度唱起《姐姐》,還是深邃含蓄,讓人捉摸不透。可青春不再的又何止臺上的他,所幸當我們唱起那些歌,還能再次感受一把年輕的滋味。
崔健壓軸登場,唱起《超越那一天》時突然在臺上說「請方便的女士們,和我上臺上跳舞好嗎?」,隨後十幾位女士陸續跑到臺上跳起舞來,這成為後來很多人對這場演出記憶尤深的場景。
這最後一首《超越那一天》很長,長到足以讓所有人都忘記時間,忘記再漫長的歡愉,終有盡時。演出已經超時二十分鐘,作為主辦方負責人之一的趙明義收到演出必須結束的信息後,他上臺與崔健溝通並幫他拿走吉他。卻因舞臺上一個姑娘的手鍊掛在吉他上而產生的一些「拉扯」還被坊間傳為「便衣」上臺「搶」走了崔健的吉他。
演出至此落幕,迴蕩在夜幕中的「返場」因時間的原因也未能得到回應,這也成為當時很多在場樂迷的遺憾。「怒放」在那個頻傳「搖滾已死」口號的年代可謂橫空殺出了一條血路,也成為了當時文化產業大事件。這不僅是搖滾樂迷的一次狂歡,更是中國搖滾樂歷史上不可或缺的裡程碑,但對風華秋實來說,這只是他們想為中國搖滾樂鋪的一個臺階。
有人說「怒放」是中國搖滾樂的一場盛大告別。中國搖滾樂三十年潮起潮落,在這一刻落幕。中國搖滾沒有死,也不會死。「怒放」整整十年過去,當年的老炮兒成為了傳奇,曾經的新生代成長為「老炮兒」,無數年輕人依然在搖滾樂的道路上前僕後繼地「橫衝直撞」。時代在更迭,但搖滾精神不會被磨滅。
十年前在工體的舞臺上,崔健謝幕時說到:
「再見朋友們,搖滾樂過了二十四年,還有一百年等著我們呢」
在此特別鳴謝所有為「怒放」奉獻精彩演出的音樂人和樂隊,所有為之奔忙的臺前幕後工作人員,以及那些曾為「怒放」發聲的媒體和朋友們,還有當年所有來到現場的每一位觀眾,你們都是「搖滾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