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旋的山路上,一名禁毒民警正與毒販進行「生死時速」般的追逐。電光火石間,車輛在猛烈撞擊中變形。民警奮力打開車門,衝向毒販……
這一幕,許多人只在電影中見過,卻真實發生在普洱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民警吳凱的人生裡。
12年來,吳凱參與偵破毒品案件26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200多名,繳獲各類毒品5000餘公斤、各類槍枝35支、子彈600餘發、涉毒車近百輛、毒資8000萬元……他以在刀尖上的瀟灑起舞,書寫了80後禁毒警察的機智神勇。
民警吳凱工作場景。省公安廳 供圖
禁毒戰場:是心理博弈和智慧經驗的戰鬥
普洱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有長達 486 公裡的國境線,與世界毒源地「金三角」相毗鄰,陸路水路通道隨處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使普洱成為境外毒品滲透的第一線,是全省乃至全國禁毒鬥爭的主陣地。
1983年出生於普洱市的吳凱,和那個時代的許多男孩兒一樣,從小就夢想著成為一名警察,守護社會安寧。
2006年7月,23歲的吳凱從雲南警官學院畢業後,分配到普洱市公安局禁毒支隊工作,終於圓了兒時的警察夢。
12年來,在一起起特大販毒專案的偵破中,吳凱大展身手,守護著邊境平安和社會安寧。
2014年底,禁毒支隊在偵辦一起毒品案件時,獲得一條重要線索。一名藏匿在西雙版納的毒販與多起毒品大案有關聯。
但警方對這名毒販的年齡、身份、外貌,都一無所知,唯一的信息,就是這名毒販的外號叫「崽崽」,特別喜歡賭錢。
只憑這點線索,要在每天遊客數萬的旅遊勝地找到「崽崽」,仿佛大海裡撈針。可吳凱二話沒說接受了任務,馬上到西雙版納開展摸排。
7月,正是高溫多雨季節。晴天酷暑難耐,雨天又多是中雨、大雨、暴雨不斷。案偵期間正遇上超強颱風「威馬遜」登陸,一連十幾天的狂風暴雨天氣引發山體滑坡,很多路段被堵,只能徒步開展工作。吳凱和隊友奔波在村寨裡、膠林中、山路上,餓了吃塊乾糧。蟻蟲叮,螞蝗咬,衣服溼了又幹,也不知是汗溼還是雨淋。幾天奔波,終於在一個邊境小寨找到了「崽崽」的家,但這離破獲案件,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
「崽崽」到底什麼樣?為了尋找行蹤不定的「崽崽」,不打草驚蛇,吳凱化裝成遊客、膠農、邊民……跑遍了景洪市、勐海縣所有的住宿小區、酒店、停車場,邊境沿線30餘個村寨,並多次奔赴境外。在守候十多天後的深夜,在一個停車場,終於見到了偷渡入境的「崽崽」——一個胖胖的年輕人,雖然是90後,但從事販毒多年,早已成為了一隻狡詐的「狐狸」。
找到「崽崽」,為案件的偵破找到了突破口,吳凱在緝毒同行中名聲大振,他們心服口服地說:「像這種沒有一點線索的案子,愣是讓吳凱給查了出來,佩服!」
「禁毒工作很多時候是漫長而枯燥的,和兒時夢想中的緊張刺激與轟轟烈烈完全不一樣,更多的是心理博弈和智慧經驗的戰鬥。」但在與這「漫長而枯燥」的堅守之中,卻讓吳凱感到理想的逐漸堅實與豐滿。
這一天,兩輛嫌疑車輛一先一後從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區駛往普洱市江城縣方向。此時已是夜深人靜。大雨瓢潑的夜晚,公路上幾乎沒有其他車影人跡,無疑增加了跟蹤的難度。為了不讓毒販察覺,吳凱決定對兩輛嫌疑車進行交替跟蹤。
暴雨使公路沿途多處塌方,夜路行車異常艱難。幾個小時後,嫌疑車輛陸續進入江城縣城,但卻沒有停車,而是繼續行駛,一行數百公裡後,第二天凌晨 4 時許,駛進了玉溪市新平縣嘎灑鎮。
此時的嘎灑小鎮一片寂靜,街道上見不到行人和車輛。嫌疑車輛入城後不進酒店,時而街邊停靠、時而加速行駛,跟蹤過程中只要稍有異象就會被毒販發現。
面對狡猾的毒販,吳凱決定以不變應萬變,他和專案人員忍著蚊蟲叮咬的劇痛和多日的勞累,悄悄隱蔽在進出城必經路段旁的草叢裡。
雙方周旋之中,天邊泛起了魚肚白,毒販的兩輛車終於駛入了酒店。吳凱安排人員化裝成旅客入住房間隱蔽觀察。而吳凱自己,則守候在停車場裡,伴著大雨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當天14時許,兩輛嫌疑車繼續上路。狡猾的毒販又換了一個招數。他們先是緩慢地向嘎灑鎮出城方向駛去,隨後又調頭返回,就這樣兩輛車一直在嘎灑鎮與新平縣城之間的路段來回行駛。
「採用迂迴的方法,轉來轉去浪費時間,只是為了確定自己是安全的。我們不能打草驚蛇,駕車跟蹤的同事就把守主要路口,我找輛摩託車跟著他們。」
吳凱就地找了一輛摩託,化妝成不同的角色在路邊遊動著對兩輛車進行尾隨偵查。這條路每天有近萬輛的車流量,加之正在施工,每過一輛車便是漫天塵土,跟蹤偵察的難度顯而易見。
從14時到22時許,經過8個多小時,往返20餘次的探路,沒有發現任何異常的毒販終於覺得自己安全了。
23時許,兩輛車從新平縣城駛上昆磨高速公路。這一次,放了心的毒犯沒有再耍花招,一路直奔目的地,而迎接他們的,則是吳凱和戰友設下的天羅地網。
民警吳凱工作場景。省公安廳 供圖
「著魔」個性:練就「臥底神探」的十八般武藝
「他有一雙火眼金睛,有時候只需要看一眼,就能判斷出一個車子或者一個人有沒有問題」。
吳凱很「神」,在看似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路段,每日成千上萬匆匆而過的人流,看上去再平常不過的場景,他一個眼神,卻能掃出平靜下的暗流湧動。
2009年,在參加「2009.09.09」特大系列販毒案件的偵破工作時,憑藉繳獲的一串鑰匙,判明了車型,找到了車輛和1800多萬毒資——參加工作僅兩年多的吳凱第一次辦專案,就讓人刮目相看。這一案件是普洱市近年來一案繳獲毒品、毒資數量最大,抓捕毒梟、拔除「釘子」最多的案件,被公安部列為全國十大禁毒精品案例之一。
吳凱的好眼力,源於豐富的經驗和善於總結。平時,他對什麼都上心,也很容易著魔。有「車魔」之稱的吳凱,不管碰到什麼車輛,只要看一眼,他就能說出車型,這其中也包括最新款和限量版的豪車。
銅皮鐵骨?其實鐵的是心
「製販毒是暴利的違法犯罪行為,犯罪嫌疑人往往都是鋌而走險的亡命徒。」吳凱常說,抓捕之時,常常就是生死對決。
一次,在抓捕販毒嫌疑人的過程中,吳凱駕駛警車和一輛涉嫌運毒的越野車展開了生死時速的對決。
警方在獲得販毒團夥將駕駛越野車運輸毒品的線索後,馬上對嫌疑人和車輛進行布控,一路民警負責跟蹤販毒嫌疑人,另一路則在收費站,事先布置了兩輛車偽裝成交通肇事現場,試圖以此逼停毒販車輛。當毒販駕車來到收費站時,發現兩輛「肇事車」之間有一條狹縫,稍一遲疑,準備駕駛越野車強行過關。
當時,吳凱駕駛的汽車與毒販的車輛僅僅相距10餘米,他握緊方向盤用力踩油門,打算用自己的車堵住狹縫,強制截停運毒車輛。
喪心病狂的販毒嫌疑人突然瘋狂加速向吳凱的車輛直面撞來。吳凱心一橫,緊踩油門,以幾乎同樣的車速向嫌疑車撞去。就在兩車車頭即將相撞的一剎那,吳凱透過前擋風玻璃看到,毒販露出了膽怯的神色,接著踩下了剎車。兩輛越野車,就這樣面對面緊擦著停住了。
敢用身體去攔毒販,難道吳凱練就了一身銅皮鐵骨?回憶起這個瞬間,吳凱緊張了起來,他說與其說自己是銅皮鐵骨,倒不如說是心比較鐵,不抓到毒販絕不甘心。
12年的時間,經歷過多少驚險與懸念,面臨過多少刀光和劍影,究竟深入毒販中多少次,繳獲了多少毒品,包括有多少年沒有與親人們好好地吃一頓晚飯,就連吳凱自己,都記不清了。他只知道,自己是一名緝毒警察,而禁毒民警的宗旨就是:毒品一日不絕,禁毒工作一刻不能鬆懈!
雲南網記者 趙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