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球是一種融合了排球、足球、羽毛球等運動的特點,技巧性和觀賞性齊備的運動,最早發源於東南亞地區,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傳統體育項目, 1990年第11屆北京亞運會上,藤球首次成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藤球為圓形,用天然藤料或塑料條編成,其表面有12個孔和20處交叉。
藤球比賽的場地和羽毛球場的大小、中網高度一樣,不同的是藤球場兩邊各有一個發球圈。
比賽在兩個單組之間進行,每個單組由三名隊員組成。三名隊員中,站在後面的一名隊員稱為「後衛」。其他兩名隊員立於前方左右兩邊,左邊者稱「左內衛」,右邊者稱「右內衛」。沙灘藤球則是一邊兩人,由其中一人進攻,其他人準備防守。
藤球是一項很高技術的項目,規則類似排球和羽毛球,需要發球或者把球打到對方的有效範圍內,控球方式又類似足球,比賽中運動員可以用腳、腿、肩、頭等部位控制球,但不能用手,當對手無法接住球,球落地則得分。
為了不讓球落地,運動員在場上經常要閃轉騰挪、高躍低伏地去接球,每個運動員都要有很好的靈活性和身體柔韌性,為了得分,比賽中也經常會出現倒鉤扣球、足底吊球、騰空轉體抽射等高難度的技術動作,因此藤球比賽的觀賞性很高。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