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洋河股份(以下簡稱洋河)真可謂是屋漏偏遭連夜雨。
先是申請的"洋河年份原漿"商標,因容易誤導消費者,被國家工商總局做出"不予核准註冊"決定。後有市值被瀘州反超,投資人怒斥洋河。白酒板塊的資本格局出現改寫動向:"茅五瀘"取代"茅五洋"。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前五家上市白酒企業中,只有洋河的營收和淨利潤都在下滑。
當年市值曾經力壓五糧液的洋河,真的不行了嗎?
(圖片源自網絡)
營收利潤雙雙下滑 增長乏力跌出一線陣營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洋河實現營收134.3億元,同比下滑16.06%;實現淨利潤54億元,同比下滑3.24%。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洋河的現金流很"扎眼",實現現金流-27.3億元,同比下滑435.89%,在白酒行業18家上市公司中"墊底"。9月18日, 洋河股份在其發布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表示,近兩年增速放緩與公司既定的調整戰略有關。但這一解釋似乎並不妥當,顯得過於蒼白無力。
據悉,為保證實現較好的業績增長,洋河曾被爆大量向渠道壓貨。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洋河在全國範圍控貨、整頓渠道、恢復市場秩序,這導致洋河去年業績的下滑。數據顯示,去年洋河實現營收231.3億元,同比下滑4.28%;實現淨利潤73.8億元,同比下滑9.02%。但是白酒專家坦言,雖然洋河做了大量消化庫存的工作,但就目前來看收效甚微。
渠道管理、市場控貨並非業績下滑的主因,品質下滑才是消費者拒絕買單的重要原因。而洋河的品質問題由來已久。
100多箱洋河小曲現絮狀懸浮物 質量瓶頸難突破
"散酒門"等事件爆發後,洋河做了大量公關及品牌工作,同時高喊"品質革命",但今年再被曝出100多箱酒裡出現絮狀懸浮物。
今年3月,陳姓經銷商正規渠道購買的100箱洋河小曲裡,白色渾濁懸浮物清晰可見。有絮狀懸浮物的這箱酒,每瓶酒的瓶蓋都十分完好,沒有打開的跡象。瓶蓋上的噴碼顯示,這批酒的生產日期均為2019年7月1日,生產廠家是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洋河酒廠")。該批次洋河小麯酒的《成品酒出廠檢驗報告》中關於產品的技術要求是:無色透明、無懸浮物、無雜質、無沉澱。檢驗結果是:無色透明、無懸浮物、無雜質、無沉澱,為合格產品。
(圖片源自網絡)
專家認為,白酒中只要有沉澱物、懸浮物的就是不合格產品,不允許上市銷售。
雖然經媒體曝光後洋河酒廠對產品進行了召回,但洋河質量提升和品質管理的瓶頸似乎仍然難以突破。
洋河依靠著有點急的策略讓自己走到了今天的位置實屬不易,但再往前走,這就不是著急能解決的事情。業績提升與品牌建設本來就是白酒企業的重點難點,而洋河的"品質"與消費者的"口碑"卻雙雙擱淺,再加上市值跌出行業前三,讓本來就已經艱難發展的洋河"雪上加霜"。試圖重回"茅五洋"的行業格局,恐怕洋河這次的"夢"要做得久一點了。
此內容由騰訊新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