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挑戰」的流行,讓我們思考「綠茶婊」背後的偏見,同時也使它獲得了去汙名化的機會。
我發現,最近微博、朋友圈裡流行起了「綠茶照挑戰」。顧名思義,就是模仿「綠茶」女孩的形式拍照。
● 一位自稱「茶藝課代表」的朋友的展示
具體做法是:裝出又純又欲的表情,做出各種看似不經意,實則撩撥直男的舉動。經典造型有雙馬尾、淺色吊帶、偽素顏妝容,標配動作有往臉上抹奶油、歪頭殺、露腳丫子等等。
● 「茶藝風」的源頭可能是網紅@半藏森林
● 露腳丫也是「茶藝照」一大特色 | 圖:網絡
也有不少人當起了「鑑茶專家」,樂於識破「綠茶」的各種小伎倆。
● 圖源:小紅書、抖音
說白了,大多是在嘲諷「綠茶婊」為了吸引異性做出的一系列造作行為。其實,在演變成一場全民娛樂之前,「綠茶婊」這個稱謂就在網絡上橫行多年了。
01.
「綠茶婊」是怎麼來的?
我查了查網絡,「綠茶婊」這個詞最早來源於2013的「海天盛筵」,是指那些「外貌清純脫俗,實質生活糜爛,思想拜金,裝出楚楚可憐,但善於心計,靠出賣肉體上位的妙齡女子」。說白了,就是為了好價錢,披上清純外衣的性工作者唄。
發展到2020年,「綠茶婊」的使用範圍寬泛了不少。哪怕作為平平無奇的普通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根本接觸不到「陪睡3天賺60萬」的高級性工作者,但周圍還是充斥著對於「綠茶婊」的討論和討伐(而且大多出於女性之口)。起初,有某女喜歡和自己男友玩曖昧,要叫人家「綠茶婊」。後來,有清純掛的美女很受異性歡迎,也要扣上「綠茶婊」的帽子。
● 建築師林徽因也被網友質疑是「綠茶婊」 | 圖源:網絡
到現在,一個女生哪怕看起來清湯掛麵,但只要交過不止一個男朋友,就有好事者抓住所謂把柄,罵她是深藏不露的「綠茶婊」。如果你還不懂「綠茶婊」怎麼用,就讓我們來拆解一下。「綠茶」,意思是和這款茶飲品一樣,散發著清新淡雅的氣質。只要你外形清純氣質可人,舉止萌軟惹人憐愛——換言之,具備一定性吸引力,而且是比較能被異性欣賞那種,就具備了「綠茶」的外部條件。
● 綠茶,清新淡雅。
「婊」,最初的含義是「像婊子一樣勾引男人」,後來泛化成指女性「心機過重」,尤其是在擇偶這件事上,有很多小手段。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得到男人的歡迎,還懂得怎麼去吸引和撩撥他們,就可以說具備了「婊」的內在條件。
● 圖源:《致命女人》
聯合在一起,「綠茶婊」可以解釋為:懂得用清純無辜的面孔,掩飾撩漢的內在動機的「心機女」。像之前日本雪印的「聯誼心機女」廣告,還有最近熱門的綜藝節目《有點心機又如何》,說的就是身為女孩,要如何利用一些無傷大雅的小技巧,提升異性對自己的關注度。
● 身為一名合格「綠茶」,裝扮要往「好嫁風」靠攏 | 圖源:《有點心機又如何》
● 撩漢的核心精髓:裝純、賣蠢、扮柔弱 | 圖源:《有點心機又如何》
● 讓異性感覺親和、沒有威脅感是至關重要的 | 圖源:《有點心機又如何》
● 還要犧牲自己的一部分喜好和個性,以此來迎合對方 | 圖源:《有點心機又如何》
「綠茶婊」雖然被渲染成十惡不赦的惡女形象,但她們搞那麼多花樣,出發點不過是「想要被喜歡」而已。
這樣一想,「綠茶婊」還是挺無害,甚至是卑微的。
02.
為什麼男性沒有「綠茶婊」?
我努力搜尋「綠茶婊」這個詞在男性中對應的詞彙,好像只有」小白臉」這類「應用」較窄的。
大概是因為,男生大多不需要通過示弱來博取憐愛吧:他們個人成功的標準,和在婚戀場上受歡迎的標準完全一致;而女性在異性眼裡的性魅力,往往會隨著個人事業上的成長,以及個性的放大而被削弱。
● 圖源:《三十而已》
另一方面,我們詞庫裡對男女的羞辱性詞彙,其實一直不太對稱。對女性的汙名,有蕩婦羞辱系列的,除了比較古早的「爛貨」「破鞋」「黑木耳」「公交車」「easy girl」之外,還有新近的「綠茶婊」,以及一路衍生出來的「紅茶婊」「奶茶婊」「地溝油婊」「拜金婊」「聖母婊」「白蓮花」「歲月靜好婊」……總有一款適合你。還有辱罵女權主義者的「女拳」「田園女權」和「拳師」;辱罵女性身材的「坦克」「肥婆」和「豬扒」;有針對沒有在規定時間內結婚的「剩女」、「滅絕師太」;有針對性彆氣質的「男人婆」、「女漢子」;有針對職業和身份的「女博士」和「女司機」,有針對男性出軌對象的「小三」和「狐狸精」;甚至還有由女權主義者創造出來的,針對為男人犧牲了個人發展的「婚驢」「扶弟魔」和「扛鼎」。
● 春晚中也有關於「女神」和「女漢子」等符號化內容
對於男性,也有不少。最廣為流傳的是針對出軌的「渣男」、「大豬蹄子」;針對性彆氣質有「娘炮」,針對家庭關係有「媽寶男」,針對感情有「喜當爹」、「接盤俠」,針對性有「金針菇」、「秒she男」等。而針對「蕩夫羞辱」、身材、單身等等的詞彙,就顯得比較匱乏。不過細品這些詞彙會發現,「喜當爹」「媽寶男」「接盤俠」等羞辱,實則是在羞辱他缺乏控制的能力;羞辱女性的「拳師」「剩女」「女漢子」等,實則是在羞辱她不被乖乖控制;且對於女性的性道德審判往往更強,「大豬蹄子」毫無殺傷力甚至帶些撒嬌意味,「公交車」之類就顯得惡意很多。
● 圖源:《編輯部的故事》
語言反映了我們的態度,也形塑了我們的思維。有學者認為,當各種有「趣味」、易傳播的詞彙被創造和流行時,就會很快成為人們認識現象的簡便工具,也使人輕易被父權文化下的偏見控制,從而加深性別對立。
03.
被罵一下又何妨?
回顧這些羞辱性詞彙,還可以發現:女生必須美,但又不能美得太張揚;必須討男人喜歡,但是又不能搶光了其他女性的婚配資源;需要有一份自己的職業,但又不能做得太優秀。加諸女性的條條約束,使得她們就像一邊背著鍋,一邊奮力往前跑一樣。仔細一看,鍋上面寫的是「溫良恭儉讓」一類的文字;而大部分男人在旁邊賽道,卻可以身無掛礙地起跑。
● 近期熱播的《三十而已》中的顧佳人美聰明,操持家務還要打點公司事物。
這累不累啊?當然累啊!人畢竟精力有限,所以女性也會策略性地抉擇,最終形成兵分三路的局面:第一路,好嫁派。她們的人生目標,就是順應社會的期望,適配一張旱澇保收的長期飯票,所以提升女性魅力、儘量抹去稜角,讓自己便於被操控(或偽裝成容易被控制的樣子),好讓高淨值男性買單。針對這類人群的羞辱性詞彙有:「綠茶婊」、「拜金女」、「靠男人吃飯的米蟲」,等等。她們相當於扛起了大鍋,但放棄了奔跑的機會。
● ayawawa通過「找到好男人才能讓自己獲得幸福」的觀點,收穫大批粉絲關注。
第二路,事業型。她們注重個人事業發展,選擇不去削足適履,適應外界對女性的價值評判標準,戀愛結婚都一切隨緣。形容她們的詞彙有:「女博士」、「女強人」、「女漢子」、「嫁不出去的剩女」等等。她們相當於放下了無實質意義的大鍋,和男人一樣輕盈起跑。
● 董明珠以「霸道總裁」形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第三路,中間掙扎派。她們往往事業、婚戀兩頭燒,經常處於「精神分裂」的狀態:既要兼顧996的工作,又要趕在適婚的年齡,把自己「嫁」出去;既要有一定的事業心,又不能趕超老公,以免他覺得自己太強勢、太沒有女人味;既要看老闆和甲方眼色,勤勤懇懇地加班打卡,又要照顧好家庭和孩子,當一名「合格」的母親。這類女性雖能免於受輿論攻擊,往往還能收穫「賢惠」「能幹」等美名,但是付出的最多,得到的最少,實際上處於非常吃力不討好的一種狀態。
● 小s一邊照顧事業,同時也要面對育兒、婆媳相處等問題。
綜上所述,在仍舊由男權主導的社會,輿論會習慣性地攻擊得到利益的女性——比如「綠茶婊」就是獲得異性好感及某些資源傾斜的女性,「女強人」就是事業發展得很好,乃至不需要依賴男人的女性。從這個角度來看,被攻擊似乎也不是什麼壞事?至少說明你在某個領域成功了。
● 前段時間papi生子冠夫姓也引發大量攻擊和謾罵
最後,再反觀這場「綠茶挑戰」風潮,我還看到了一些積極的部分:越來越多人曬出自己「綠茶」的樣子時,「綠茶」似乎獲得了某種去汙名化的機會——
不再全是為了討好異性,而是更多變成了一種單純的風格。這裡面包含了女性對女性的理解,和對自己身體與情慾的釋放。
也不再全是陰陽怪氣地嘲諷,而是:我就「綠茶」了,「綠茶」一點又何妨?
文 | 阿貓
圖 | 網絡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