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經常出差的同事曾經和我感慨過,人生中一定要有一款得心應手的降噪耳機。今年因為疫情沒怎麼出差,但每天一個多小時的通勤時間還是促使我買了一款降噪耳機。在降噪市場,索尼可以說是最有代表性的品牌之一了,尤其是1000X系列。這個系列目前已經到第三代了,在精心對比後,我最終入手了WH-1000XM3。仔細對比了前兩代,感覺WH-1000XM3不是例行升級款,而是從外到內,從降噪到音質,從外觀到操作等各方面,都給足了老索粉驚喜。
外觀沉穩,攜帶便捷
不得不說,現在的物流速度很貼心,上午訂貨,下午就能送到了。WH-1000XM3在外觀顏色上還是採用了穩重大氣的商務風,有黑色和鉑金銀可供挑選,只是機身上的SONY字樣變成了金屬設計。耳機和配件都裝在一個便攜盒裡,方便外出攜帶。裡面除了耳機,基本的Type-C、耳機連接線外,還贈送了機上專用插頭適配器。
設計精緻,佩戴舒適
相比較外觀,第三代在佩戴舒適度上的調整要更多些。買之前,我特意去了索尼實體店體驗了一下,WH-1000XM3比上一代重量輕了差不多20克,戴起來感覺輕盈一些,沒什麼壓迫感。頭梁部分做了曲線設計,能更好地貼合頭部,而且頭梁還是支持摺疊收納的。耳罩則變得更大更柔軟了,可以把整個耳朵罩住,材質是海綿的,軟軟的,不僅密閉性更好了,佩戴起來也很舒服,不用的時候取下來掛在脖子上可以向內翻動。說點個人的一點感觸,無論是出差還是交通出行,耳機的佩戴時間往往會達到兩個小時以上,所以佩戴舒適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降噪強大,智能匹配
這款耳機最核心的當然還是降噪功能,索尼WH-1000XM3最強大的改變就是在於降噪的提升,它採用的是專業的HD降噪處理器QN1。索尼官網上貼了一張二代和三代的降噪效果圖,相比較二代,三代在低頻噪聲(如交通工具上)的降噪功能有提高了一些,但最顯著提升的還是在高頻噪聲(如人聲、日常噪聲)中。對我來說,生活中的降噪是我更當下迫切的需求,這也是我購買三代的主要原因之一。
具體在生活體驗上,回老家坐高鐵、公交時發現,戴上耳機效果可以很大程度的隔離車輛噪音,當然這主要的還是取決於自己對環境音降噪的要求,有時需要保留一點環境音確保自己不漏聽播報消息。日常通勤的降噪效果我就感觸頗深了,人聲、環境的隔離效果確實很不錯,有時候幾乎有種按下靜音鍵的感覺。
而且,索尼WH-1000XM3已經實現智能降噪了,而且智能得很強大。在手機上下載Sony Headphones Connects App,就可以自己根據環境噪聲的大小來個性化選擇環境聲模式或者降噪方案,自己可以根據經常身處的環境來定製20種環境聲級別。我設定了幾個有辦公室環境、地鐵環境等,點擊一下自適應聲音控制就好了。
我還準備順便安利一下給同事,經常需要坐飛機、汽車的人也特別適合這款。索尼WH-1000XM3在上一代的基礎上優化了私人降噪功能,會根據不同海拔導致的氣壓不同來優化降噪效果。生活中如果要和規律性低頻噪音的交通工具打交道,主動降噪必須入一款,否則換來換去也影響休息效果。
超強音效,如臨現場
三代不僅在降噪能力上大大提升,音效也有往更強大的方向發展。之前在官網上看,索尼WH-1000XM3內置了40mm驅動單元,配備了鍍鋁液晶高分子振膜,支持高解析度音頻,從低頻到40kHz高頻都可以很好地展現出。我對音效的要求音樂發燒友那麼高,但一段時間使用下來,感覺音樂還是不錯的,音樂中的鼓點、人聲、弦樂這些都能清晰飽滿地展現。
操作簡單,隨時隨地
在硬性的剛需過後,操作上如果更便捷就更好了。索尼WH-1000XM3的觸控面板還是一如既往地能讓人實現操控自由。在右耳罩上有幾個功能鍵,播放或暫停,音量增加或遞減,切換上下曲,接掛電話等,都可以通過在這幾個功能鍵上點擊或滑動實現。如果用手捂住右耳罩,可以快速啟動環境聲,如果長按觸控面板,就可以激活語音助手。尤其要好評一下的是,索尼耳罩上的充電口終於換成了Type-C,這樣出門不用再為了耳機多帶一根充電線了,臨時有需求也方便借到。
續航持久,支持閃充
說到充電,必須要強調一下索尼WH-1000XM3的續航能力。之前我看官網上介紹,耳機在正常狀態下的續航時間達30個小時。雖然我沒有明確計算過時間,但在我的使用實測中,我白天打開降噪功能聽音樂,一天至少使用4小時,到周五仍有電量剩餘。這已經能滿足我的通勤需求了。給它完整充好電大概需要3小時,當然它也支持快速充電,充電10分鐘,路上可清淨5小時。這樣的續航表現,完全可以滿足全天聽音樂或需要長途出行者使用。
索尼WH-1000XM3目前體驗下來,最明顯的感受是這代確實強大了很多,索尼在三代上不是做點小修小補的例行升級款,而是一次比較全面的跨越,降噪技術進一步提升,其他細節上也很講究,增強了設計感,更人性化了。索尼大法好,好在是一次全面升級。索尼WH-1000XM3值得好評,也值得安利給身邊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