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及經濟形勢的影響,2020年農民工賺錢有點難!依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297元,而人均消費支出為9430元,兩者相減僅剩餘2867元。顯然,在高彩禮、高物價的背景下,人均淨收入不足3000元恐難以支撐家庭的正常開支。因此,「借錢」對於農民而言,也變成了一項「常規性操作」。
俗話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無論是找親戚借錢,還是找朋友拆兌,在經濟難關渡過去之後都應該趁早歸還。不過,在實際生活當中,「要債」並不容易,許多人因各式各樣的原因最終導致「負債」無力償還。數據顯示,我國90後群體的人均負債為13萬,許多人都因為「欠錢」而最終成了「老賴」,限制高消費與高鐵、飛機出行。
現如今,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崛起,人們借錢的渠道也不再僅僅局限於銀行。借唄、網商貸、微粒貸等等新興貸款產品的興起,也為急需用錢的人提供了方便。與此同時,高利貸、套路貸、校園貸等等違規借貸平臺層出不窮,一部分年輕人甚至農二代出身的大學生也深陷其中,最終無力償還被非法催收。
因此,為了整頓借貸環境,2020年國家不僅全面叫停了P2P貸款平臺,還將部分的貸款平臺接入央行徵信系統。同時,國家及各地金融監管部門也進一步加大監管與懲治力度,針對違規借貸進行嚴懲。在此背景下,3種貸款可以不用還!
①套路貸
站在法律的角度,從本質上而言,套路貸就是違法犯罪行為,借貸雙方籤訂的虛假合同及惡意壘高的債務均不受法律保護!如果借款人遭遇套路貸,則因此而背負的債務部分,可以不用還。
②被迫形成的貸款
什麼叫被迫形成的貸款呢?即出借人以恐嚇、威脅等手段逼迫借款人形成債務合同,依照法律規定,這種被迫形成的借貸關係是無效的,即便是借款人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只要借款人能夠提供法院所能夠認定的「強迫貸款」證明,則這筆錢就可以不用還。
③違法用途的貸款
如果出借人或者貸款平臺事先就知道借款人借錢用於從事違法用途,比如賭博、放高利貸等等,那麼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雙方所籤訂的民間借貸合同便是無效的!當然,如果借款人對於借款用途這一項撒了謊,則依然需要進行還款。
其實,除了上述這3種類型的貸款可以不用還之外,對於貸款年利率超過36%的部分,如若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經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法院也是會支持的。當然,再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遇到資金難題一定要找正規的金融機構借款,否則深陷套路貸或者高利貸,不僅要多還利息,還會給自己招惹不小的麻煩!對此,你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