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8日,山東省婦聯發出通知,在全省實施送技能、送崗位、送健康、送關愛、送服務「巾幗脫貧『五送』行動」。各市婦聯紛紛行動起來,發動縣鄉村三級婦聯多措並舉,推動貧困婦女如期脫貧,鞏固脫貧成果。本文選取濟寧「『五送』行動」的幾個側面,窺一地而知全省。
」
送技能、送崗位、送健康、送關愛、送服務
△濟寧市婦聯積極與金融服務機構對接,幫助創業婦女解決融資問題。
送技能:「空中課堂」學家政
「睡眠不足影響孩子發育……寶寶出生後一年內會出現厭奶期……」金鄉縣雞黍鎮趙莊村的朱大姐每天下午4點準時收看「誠信大姐」在線微課堂,認認真真做筆記。疫情防控期間,她不能出門參加線下培訓,幸好有「空中課堂」幫忙,讓她能及時學習家政新知識、新技能。
從2016年起,金鄉縣婦聯攜手家政服務公司,為當地廣大有家政就業需求的婦女尤其是貧困婦女提供技能培訓等服務。疫情防控期間,轉為線上教學,還為學員提供合適的就業崗位。
△這是疫情之前「巾幗家政」服務項目的技能培訓現場,如今課程在線上開展。
朱大姐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孩子們都在上學,丈夫有肢體障礙幹不了重活兒,養家的重擔落到朱大姐一個人肩上。朱大姐很要強,也不怕吃苦。村婦聯主席了解到她的情況後,讓她報名參加學習,並很快拿到了從業資格證書。朱大姐在縣城找到一份育兒嫂的工作,離家很近,月薪3700元。疫情防控期間,朱大姐天天到「空中課堂」學習,「學得多了,經驗多了,掙得還能更多。」朱大姐說。現在的她對生活充滿信心,她相信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過上小康生活。
近些年,很多金鄉人從農村搬到了城鎮生活,收入來源卻仍以務農和打工為主,外出打工不能照料老人和孩子,金鄉縣婦聯確立了「巾幗家政」的就業脫貧思路,2000餘名婦女群眾從中受益,其中包括貧困婦女100多名。
金鄉縣「陽光大姐」是第一批加入的家政企業。負責人韓金鳳表示,「如果沒有婦聯,我們根本聯繫不到這些姐妹,也不知道誰有這方面的就業需求。婦聯就像是一條紐帶,把我們緊緊聯繫到了一起,既幫助企業招到了人,也幫助婦女姐妹學到了技能、找到了工作。」
送崗位:「流動車間」在家門口
魚臺縣王廟鎮南房村,安燕一大早就來到省級「大姐工坊」——太陽貿易有限公司扶貧車間。她是車間主任,按照防疫要求,每天都對車間進行兩次消殺。
消殺工作做完,戴著口罩的工人也陸續來到車間並自覺拉開距離坐在工位上開始嫻熟地編織草製品。車間復工已經有一段時間,大家對工作要求早就熟稔於心。
扶貧車間2月下旬開始著手復工,可當時許多工人心有顧慮不敢上班或者想上班卻出不了門。安燕對著採買來的一堆口罩和消殺用品嘆氣。後來,在鎮婦聯的指導下,車間借鑑「外賣無接觸送餐模式」,這才得以順利復工。
△疫情發生後,車間借鑑「外賣無接觸送餐模式」,大部分員工在家加工,車間內人不多
什麼是「外賣無接觸送餐模式」呢?
50多歲的殘疾人徐禮春打開扶貧車間微信群熟練地輸入:我加工了80件草編件,麻煩上門收貨的大姐給俺捎來5把蒲草和一捆棉線。
安燕收到信息,馬上回復,並安排配送工人及時上門收貨並配送原料。
因這種「下單——配送」模式類似外賣送餐,故而稱作「外賣無接觸送餐模式」。
「雖然這樣做給公司增加了一些成本,但是我們這裡有不少婦女是殘疾人,扶貧車間無接觸配送的模式既方便了這個群體,也能有效地防控疫情。」太陽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魚臺縣返鄉下鄉創業聯盟理事房從景說。
「我在這廠子裡幹了好幾年了。招工的時候,聽說優先錄用殘疾人和貧困戶,當時還有些不信,哪有工廠願意用殘疾人呢?再說,我年齡也大了,想幹也得會幹才行啊。後來,到廠子裡一看,有專人對我們進行一對一幫、手把手教,而且和我類似的殘疾人已經有上崗的了,我才真相信有廠子願意接納我們。」徐禮春說。扶貧車間離徐禮春家不遠,她平時去廠裡幹活很方便,疫情期間不能出村,她本來以為自己要失業了,沒想到原料配送到家裡,在家裡也能幹,這讓她十分高興。
徐禮春編完當天最後一件工藝品時已經是晚上8點多了,在家裡幹的好處就是開工、收工時間自己說了算,家務事也不耽誤。這讓她更是滿足。
△馬大娘和老伴兒在家裡做插花,每月能掙2000多元
魚臺縣先後建立了13處就業扶貧車間,扶貧培訓790人次,吸納了265名貧困人員就業,幫助189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實現了就業脫貧。
送健康:女性安康工程暖了心
泗水縣泉林鎮白廟坡村的劉大姐逢人就說:「婦聯和人壽的人對我可關心了,我這個坎可算過去了,以後複查、吃藥就行了。」
建檔立卡貧困婦女劉大姐患了乳腺癌,這讓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幸好,女性安康保險及時給她發放了理賠款,加上新農合報銷了一部分,劉大姐才渡過了這個難關。
想當初,村婦聯主席跟她說辦這個保險時,她沒把它當回事兒,沒想到關鍵時刻發揮了大作用。劉大姐很感激政府給她買了這個保險。
△濟寧市「關愛女性 健康扶貧」公益保險捐贈儀式在泗水縣召開
女性安康保險,是向18~60周歲的健康女性提供的專項保險保障。泗水縣婦聯結合本縣婦女「兩癌」篩查工作,有效運用保險補償機制,與中國人壽泗水縣分公司聯合推出了「愛心溫暖婦女 真情傳送健康」女性安康工程,34名患病女性獲得理賠金83.2萬元,其中有2名是建檔立卡貧困婦女,劉大姐是其中之一。
女性安康工程不僅有效解決了患病婦女因病導致的家庭困難,更給她們送去了溫暖和信心。
送關愛:婦聯執委下鄉送菜
陳其芸是濟寧市婦聯執委,也是汶上縣巾幗返鄉下鄉創業聯盟會長。她創辦的山東喜氣洋洋喜慶用品有限公司坐落在汶上縣中都街道,是山東省殘疾人就業輻射示範基地和汶上縣扶貧示範點。公司採取「公司+農戶+殘疾人」的外加工生產模式,把生產一線下沉到千家萬戶,為300餘戶貧困家庭和100餘名殘疾人解決了就業問題。
△汶上縣巾幗返鄉下鄉創業聯盟助力貧困戶「清潔庭院」創建工作
陳其芸1999年創建了這家公司,經過多年苦心經營,公司營業額已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婚慶用品市場第一位。「這仰賴婦聯『娘家』的幫助。巾幗好產品推介會、『春風送崗』招聘會、貼息貸款支持……是婦聯助力公司步步升級。」陳其芸說,現在她有能力了,也要響應婦聯號召為貧困戶做點事。
疫情發生後,陳其芸每天都很焦灼,公司開不了工,員工的生活讓她擔心,「公司員工大部分是留守婦女、家庭貧困的和殘疾人,疫情當前,更不能少了收入啊。」在市婦聯的指導下,陳其芸組建起了10人的配送隊伍。配送人員做好自我防護,把製作絹花的原材料分別送到32個村的村口,發給殘疾人和貧困戶,每10天配送一次,並回收加工好的成品,支付加工費。同時送到的,還有她精心準備的1萬斤新鮮大白菜和土豆。
「村裡的大喇叭天天喊,讓大家少出門、少扎堆。最近一直待在家裡,春節準備的菜早就吃完了,正愁沒法去買呢。這下可好了,廠子裡不但送來了菜,還送來了活兒。」貧困戶馬大娘說。馬大娘和老伴兒在家裡做插花的活兒,每月能掙2000多元。「有活兒幹、有菜吃,咱老百姓就圖這個唄!」
送服務:搭建平臺實力帶貨
針對受疫情影響出現的產品滯銷的情況,濟寧各級婦聯積極搭建購銷平臺,開展「攜手抗『疫』 愛心助農」活動,幫助解決銷售難題。
△濟寧市婦聯開展「婦聯嚴選,愛心助企」直播帶貨公益活動
「蘑菇姐姐」臧秀霞就受益於這一活動。
當時,臧秀霞的種植基地的草菇豐收了,可是受疫情影響賣不出去。臧秀霞把價格從市場價30多元一斤降到10元一斤促銷,仍然找不到客戶。市婦聯了解到這個情況後,走進基地實地考察,通過婦聯新媒體和微信群進行產品推介,不幾天時間,1000多斤草菇就被搶購一空。嘉祥縣貧困戶劉福碧養的大公雞也是這麼賣出去的。因為銷路受阻,資金周轉出現困難,劉福碧一家人愁得不得了。市婦聯執委司秋英帶領「秋英愛心義工團」的志願者發出購買愛心雞的號召。微信群、朋友圈,銷售信息越傳越廣,頭一天就賣出去1600隻,6天售罄。
市婦聯積極建立了巾幗好產品網絡推介銷售平臺,截至發稿,已有30家企業的200餘種商品加入平臺進行銷售和推廣。
文/石彬彬
原文刊於《祝你幸福》2020年第5期
更多精彩,關注《祝你幸福》雜誌
郵發代號:24-71
編輯:PP 璇璇 校對:璇璇
齊魯女性郵箱:sdflxmt@163.com
你的每個贊和在看,我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