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空軍宣稱其對地攻擊能力基本能夠「決定性地擊敗所有對手」,實際上這都是針對中小國家而言。隨著各國戰爭技術的發展,美國空軍也開始懷疑自己的對地攻擊能力能否維持過去的輝煌,在這樣的背景下,美軍進行了新型武器的測試。
據美媒近日報導,美國國家實驗室、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以及美國空軍共同合作,完成了F-35A戰機攜帶B61-12智能核彈的飛行試驗,其測試視頻首次被公開於眾。視頻中顯示,新的B61-12核重力炸彈從F-35A聯合攻擊戰鬥機的內置彈艙發射,在新式尾翼套件和環式自旋火箭發動機的協助下旋轉著攻擊目標,經過42秒的飛行準確地擊中了預設靶區。
按美軍的說法,這次公開測試是今年8月進行的,使用的B61-12智能核彈高度貼近實戰,和F-35之間的聯繫都得到了測試和證明,除去核彈沒有按照戰鬥部之外,其他部件和實用版本基本一致。美軍將F-35投擲B61-12的視頻公開,意在展示美軍在這方面的技術推進較為順暢。
從美軍目前公開的數據資料來看,表面上,美軍已經具備了使用5代機隱蔽投送B61-12智能核彈的能力。F-35和B61-12的組合具有一定的戰術威懾性,或有可能引發戰略核誤判風險,但美軍還有一個明顯打「擦邊球」的做法,是什麼呢?
B61-12被美軍稱為「智能核彈」,其圓概率誤差約為30米,雖然這個精度在現代精確制導武器中並不優越,但B61-12可調控核當量,最低當量約為300噸TNT,最高約為5萬噸TNT當量,在300噸TNT當量下,其接近於常規炸彈,但威力還是遠勝一般常規炸彈。美軍的計劃,是將這款核彈以低當量模式當作常規炸彈使用,美國人認為由於當量不高,使用B61-12不算正式發動核戰,這顯然是在打「擦邊球」。
(扎哈羅娃指責美國在北約聯合演習中使用核武器,違反《核不擴散條約》)
按美軍公布數據最低估計,一枚B61-12可摧毀拉開作戰距離的一個裝甲營,甚至重創一個師。美軍試圖將其作為常規炸彈,但使用時靈活性極高,目前測試數據顯示,被襲擊者很難檢測到美軍是否將使用核彈。尤其是安置在內置彈艙中搭配F-35使用時,堪稱「隱形殺手」。因為,原本大國對核預警的重要指標是觀測洲際飛彈、潛射飛彈和戰略轟炸機,此後,可能一架隱身戰機就可悄無聲息地進行核打擊,這將令現有的核預警體系遭受挑戰。
B61-12若用於實戰,則可能提升各國發生核誤判的風險。
為了顯示自身對地攻擊能力的增強,不惜踩過「核常」武器的紅線,這是美國一貫以來的作風。無論是為了國際局勢穩定,還是為了減少核戰被觸發的風險,都該對美國的這種模糊化核武器與常規武器界限的行為予以堅決反對,保持足夠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