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力排眾議,支持正在低谷的好朋友吳宇森開拍《英雄本色》,但公司層面還是很擔心,畢竟新藝城是靠一系列創了記錄的賣座喜劇擦亮的招牌。現在要拍一部現代的英雄槍戰片,而且市場上從來沒有成功過的先例,這不是砸自己招牌嗎?就拿徐克自己跑去和嘉禾合作的古裝玄幻大片《新蜀山劍俠》來說,也因為成本太高也沒賺錢,可見開拓新的題材片種風險太大了。和新藝城高層相持不下,最後徐克也做出了讓步,他和吳宇森商量,讓吳宇森別收片酬了,將來收分紅,以此來表明誠意和決心。
吳宇森也深知這是他最後的機會了,之前他在嘉禾也嘗試過動作片,像《少林門》、《豪俠》都失敗了,那個時候失敗還可以去拍喜劇補償公司的虧空。但現在嘉禾兩部新藝城兩部,吳宇森連續指導4部喜劇都失敗了,這讓他已經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本了。
這個時候的吳宇森非常需要好朋友的支持,徐克也義不容辭。這支持首先體現在劇本上,《英雄本色》的劇本第一稿是別人寫的,還不是吳宇森想要表達的英雄本色。徐克就鼓勵吳宇森改劇本,把他當時的真實情緒、情感寫到戲裡面。吳宇森那個時候是什麼情緒?不得志,是低谷困頓的不平之氣從電影裡的很多對白中都能體現出來。
"阿sir.我沒有當大哥很久了","我等了三年,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要證明我了不起,我是要證明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拿回來"。
這些鏗鏘有力的對白至今聽來還是非常具有感染力,可見吳宇森把他真實情緒投射到電影裡,還是產生了很好的化學反應。《英雄本色》不論是1967年龍崗那版,還是吳宇森拍的這版,劇情都聚焦在一對親生兄弟的情與義上,哥哥的角色都是絕對男主角。
吳宇森這版的狄龍在70年代可是香港的票房巨星,邵氏頭牌,但到80年代古裝狄龍成了過氣大俠。到1985年邵氏停產,他也被邵氏辭退。古裝大俠在喜劇當道的潮流中就顯得有點格格不入了,弟弟的扮演者正是哥哥張國榮,那個時候他還沒有「哥哥」這個綽號。彼時他剛剛籤約新藝城,是當時人氣最紅的歌星,但在電影市場上還沒有亮眼的成績,沒有一部電影過千萬。對新藝城來說,《英雄本色》這個題材不太行,導演過氣,主演過氣,必須得來個張國榮加加人氣。因為之前本來是徐克自己要做導演拍《英雄本色》,現在變成了徐克支持好朋友。
吳宇森也非常尊重徐克,在改劇本的時候就問他有什麼意見。徐克一開始的意思就是他想戲裡有三個主要演員,兩兄弟跟另外一個好朋友,這是和龍剛那版有很大不同的創意。吳宇森也深以為然,他就把他和徐克那份惺惺相惜,互相尊重的友情都寫在了戲裡面。所以吳宇森一直沒有把英雄本色當成什麼警匪片,英雄槍戰片,他就把它當成一個友情的故事。這份友情在戲中主要體現在豪哥和小馬哥身上,但在劇本裡,小馬哥的戲份是很小的一部分,雖然是主要角色,但考慮到成本的角度,從一開始就是想找人客串,就拍12天。
這個角色最早定的是新藝城的男星鄭浩南,所以在寫劇本的時候,豪哥這好朋友的角色就叫馬克。
因為鄭浩南的英文名就叫mark,本來定好的事情,鄭浩南辭演,因為他要爭取徐克同時開拍的另外一部電影《刀馬旦》的男主角,《刀馬旦》裡那男主角同時要跟林青霞、鍾楚紅、葉倩文三大女星談戀愛。這邊 mark號稱是主要角色,但實際就是一客串,排名最多第三。鄭浩南辭演了馬克這個角色,只好另找演員,然後就找到了周潤發。
1985年拍《英雄本色》的時候,周潤發在內地剛開始受到矚目的。因為1985年內地引進了 TVB拍攝於1980年的《上海灘》,周潤髮飾演的許文強,禮帽風衣、白圍巾的形象風靡全國,引領了當時的時尚風潮,讓女性觀眾如痴如醉。而男性觀眾是到了《英雄本色》之後,才對周潤發開始非常的擁戴。但1985年在香港的周潤發可沒有這麼風光,正值轉型期,他的電視劇時代已經過去了,電影之路卻一直不太靈光。
發哥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在TVB訓練班出道的,它與杜琪峯、林嶺東、吳孟達都是同班同學,在訓練班發哥的表現比較一般。在林嶺東和吳孟達都已經有重要角色演的時候,他還在跑龍套,但是周好在潤發的形象高大帥氣,通過磨練演技也很快就出位了。1976年主演的《皇朝》就讓他小有名氣,但是因為亦正亦邪的形象原因,還沒有多紅。到1979年,周潤發憑藉《網中人》這部電視劇大紅大紫,到80年《上海灘》一出來就奠定了在螢屏的地位。這段時期發哥也進軍電影圈,和許鞍華等導演合作了《胡越的故事》,《傾城之戀》,也有幾部口碑不錯的電影,但更多的是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電影給周潤發的機會不多,所以在80年代最初那幾年,周潤發雖然紅,但主要還是來自電視,在電影市場上很難獨當一面。所以每當沒戲拍,TVB也沒新劇的時候,周潤發就到處登臺表演。熬到1985年,周潤發憑藉電影《等待黎明》獲得了金馬影帝和亞太影帝。這個時候他決心專注在影壇發展,就拒絕再跟TVB續約了。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當時TVB的五虎將崛起了,各個獨當一面,已經成為老前輩的發哥,聲勢首先受到影響,因為公司捧他就沒有五虎那麼多了。如果繼續在電視領域發展,不僅很難競爭的過5虎,可能還會被指責,倚老賣老,跟後輩搶飯碗,何必呢?但是發哥跟TVB解約,還是被做了最後壓榨,比如在《新紮師兄二》裡給梁朝偉做配角,《大香港》給關禮傑和劉青雲做配角。
到85年的臺慶劇《楊家將》裡,發哥不僅淪為配角,還變成了反派。這部戲裡五虎苗僑偉演四郎,黃日華演五郎,劉德華六郎、梁朝偉七郎、湯鎮業八賢王,發哥演的是呂洞賓。有人問了,怎麼楊家將裡還有八仙呢?原來 TVB這版《楊家將》還真的是按照古本小說拍的,小說裡講的呂洞賓和師傅漢鍾離賭氣鬥法,分別下界。呂洞賓保大遼國,漢鍾離保大宋朝,發哥演的呂洞賓還是反派。發哥一想,與其這麼不堪,不如就離開螢屏,轉戰大銀幕。
當時的周潤發電影片酬沒有那麼多,經常拍完這一部,不知道下一部在哪,這個時候其實處在一個撈的狀態,但是他也在等一個機會,想證明自己,結果他等來了《英雄本色》。
王晶導演曾經說過發哥拍《英雄本色》時的一個故事,說有一天要拍周潤發和狄龍說:我等了三年就是等一個機會「這場重要對白的場面,結果拍攝當天發哥來晚了,就被狄龍批評那樣演不好戲。結果周潤發回答呢:龍哥,我們撈算了!」撈「字很能代表當時香港電影人的普遍心態,因為環境好有很多機會,幾乎每個人在當時同時都打幾份工。如果有正式工作做兼職就叫」秘撈「,連吳宇森還化名吳尚飛偷偷從嘉禾跑出來,幫新藝城拍戲呢。
當時的香港電影的臺前幕後人員,從演員到編劇到攝影,龍虎武師經常幾個劇組幾家公司的片場,有時候連導演都是。你能想像王晶白天拍成龍的《城市獵人》,晚上拍周星馳的《鹿鼎記》嗎?你能想像徐克白天拍成龍的《雙龍會》,晚上拍李連杰的《黃飛鴻》這種景象嗎?都是真實發生的,所以撈不代表不專業。
那個時候的香港電影人憑藉多年片場的經驗歷練,技術非常熟練,不僅藝多不壓身,也是戲多不壓身,算是正直創作巔峰的壯年,遇到了港片的黃金時代,就碰撞出了香港電影的很多風雲和傳奇。因為吳宇森是想把他和徐克的友情投射到小馬哥和豪哥身上,所以小馬哥的這部分就越來越強。而周潤發雖然只是客串,也偶爾會晚來,但他還是將小馬哥角色視作一個機會,非常的認真和投入,拍攝過程中還提出很多意見,讓吳宇森十分驚喜。
吳宇森後來回憶說,在這戲裡有一個年輕人都競相模仿的鏡頭就是發哥風衣、墨鏡,叼著火柴棍,其中叼火柴棍就是發哥自己設計的。因為本來吳宇森就是想用慢鏡頭讓發哥走進楓林閣,把槍埋伏好,但周潤發和吳宇森提議咬個火柴棍,這樣更從容,更瀟灑,更好玩,更能體現這個角色。吳宇森一聽覺得很好,就用了這個設定,事實證明這個效果真的非常出彩。還有一場周潤發跛著腳和狄龍再相見那一場,發哥是吃著盒飯,也是發哥想的。
當時在拍戲的時候都是吃盒飯,因為盒飯也不會那麼好吃,有的工作人員吃一兩口就丟下來,但是周潤發看到誰把盒飯丟下來,他就拿起來吃,吃完就說大家不要浪費糧食,搞的現場工作人員都很慚愧,不好意思太隨意了,都很珍惜飯盒。所以發哥就把經驗放在戲裡面,他建議在吃盒飯的時候看到狄龍,這樣就可以表現人物的落魄和心酸,吳宇森也覺得非常好,結果拍出來的效果非常漂亮。
對於《英雄本色》這部戲,王晶導演有一句總結的很好,他說這部戲認真演戲的狄龍獲得了金馬影帝,撈的周潤發得了金像獎影帝。
《英雄本色》拍完,周潤發和狄龍,包括張國榮,都認為這是部好戲,但是好戲還得經受住票房的考驗。而當時的潮流又是喜劇當道,所以大家對於票房都不敢抱有多少期待,《英雄本色》拍完剪完就要給新藝城的高層看,吳宇森徐克都滿懷期待。
結果新藝城高層看完片之後,第一句話就是別上映了,先雪藏!辛辛苦苦拍了一場戲,居然不讓上映。這讓背水一戰的吳宇森心生絕望,也讓力挺吳宇森的徐克難以接受,那麼吳宇森和徐克該怎樣應對呢?
下篇文章我們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