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CCSChemistry ,作者CCS Chemistry
CCS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由中國化學會創辦的高水平旗艦新刊,面向全球科學家,收錄化學各領域高質量原創科技論文。關注CCS Chemistry,即時獲取期刊相關資訊。
CCS Chemistry 創刊至今,已有10餘位女化學家作為通訊作者在CCS Chemistry發表了她們高質量的科研成果。三八國際婦女節之際,小編特地對她們進行了訪談。讓我們一起分享鏗鏘玫瑰的科研感悟。今天在第一輯中和我們分享的是:香港大學任詠華教授、中科院化學所呂鳳婷副研究員和華東理工大學黃瑾教授。
任詠華 Vivian WW Yam 1982年考入香港大學化學系,1985年取得學士學位後隨即在原校深造,1988年取得化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當時的城市理工學院(今城市大學)任講師,1990年回母校香港大學任教,1995年為高級講師,1997年為教授,1999年講座教授,2000-2005年當系主任。現為黃幹亨黃幹利基金教授(化學與能源)、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主要研究無機及金屬有機合成化學。
呂鳳婷 1998年9月進入陝西師範大學化學學院學習,2002年7月本科畢業後繼續留校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師從房喻教授。攻讀博期間作為聯合培養博士生赴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學習一年。2008年12月博士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出站後留所工作。
黃瑾 於2004年在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專業為無機化學;在美國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 進行了近兩年的博士後研究工作,博士後期間接受了系統的生物學訓練;2006年起就職於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現為教授、博導。
Q1: 在科研的道路上,誰是對您幫助最大的人?
Vivian:我的丈夫很支持我的工作,明白做科研要求怎樣的專注與用心,丈夫和家人幫我照料了很多家務,使我能安心做自己的研究,我很幸運擁有一個全力支持我追求科學夢想的家庭。另外,我也在我的博士導師支志明院士身上學會了做科研應持有的態度。
呂鳳婷:我的兩位導師在我科研道路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位是我的博士導師房喻教授引領我走入光物理知識的大門,另一位是王樹研究員指引我利用化學方法不斷探尋生命科學的奧秘。
黃瑾:我的博士導師南京大學唐雯霞教授是我科研道路上的領路人,唐老師是一名女科學家,是無機化學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我非常有幸成為唐老師的關門弟子,從我進入實驗室第一天起,她就不斷鼓勵我們要勤思考多動手,要關注實驗細節和實驗中重要現象產生的關鍵時間節點。在我們研究課題遇到困難時,彼時已六十餘歲的她仍會全力陪同我們一起完成關鍵實驗的操作和數據分析。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了我,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我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式。我工作之後,很多前輩、同行、合作夥伴以及同事等都給了我非常多的幫助和支持,讓我的科研之路越走越順。
Q2: 誰是您心目中最美女科學家?或者說您的榜樣是誰?她給了你什麼樣的啟迪或動力?
Vivian:居裡夫人是我心目中最美女科學家。她給我的啟迪是做科研無分性別、民族、個人背景,只要有激情、有獻身精神和全心全意追求科研的決心,就能出類拔萃,並做出傑出的成績。
呂鳳婷:哈佛大學的莊小威教授,女神級科學家。她心無旁騖的做科學,持之以恆的努力,篤定自若的心態,都是我一生學習的榜樣。
黃瑾:我中學時代最崇拜的女科學家是居裡夫人,她對科學的獻身精神深深影響了我。我的博士生導師唐雯霞教授更是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讓我逐漸堅定了自己的科研信念。由於我從事的是藥學相關研究工作,我國諾貝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認真負責的科研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科研精神也時刻提醒著我在工作中要堅守初心並持之以恆。
Q3:如何鼓勵自己的女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信心?
Vivian:我常常鼓勵自己的女學生若真的對科學很感興趣,就不要受社會傳統的價值觀束縛,專心致志地投入工作,去追尋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這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了夢想,人就失去了靈魂。
呂鳳婷:首先確定科研是自己想做的,遵從內心找到一個真正的目標,不斷的努力和堅持。遇到困境的時候調整好心態,享受過程,在學習磨練中總結經驗不斷成長。
黃瑾:我經常和課題組的女學生們分享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培養她們對科研的愛好和興趣。也會用一些知名女科學家的人生經歷來激勵課題組的女學生們要勤於思考,勇於探索。我一直和課題組的女學生們共同工作在科研第一線,及時鼓勵和肯定課題組女學生們取得的科研進展,幫助她們夯實科研基礎、養成良好的科研習慣,培養她們不畏艱難、努力創新的科研精神,增強她們的科研信心,堅定她們的科研信念。
Q4: 感謝您們將精彩的工作發表在CCS Chemistry,能不能用幾句話介紹一下所發表的成果及自己的科研方向?
Vivian: 我主要從事無機化學、配位和金屬有機化學、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基礎研究,通過系統性的設計和合成開發出多系列新型發光的金屬有機分子功能材料。這些分子功能材料具有發光、集光及電荷分離等特性,為發展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屏 、固態照明、有機太陽能電池及轉換等範疇奠定基礎;並利用超分子化學及激發態特性設計獨特的發光超分子組裝材料、分子識辨探針及化學和生物傳感器,可應用於探測酶、毒素或有害物質。發表的成果主要圍繞金屬有機配合物的超分子化學和超分子組裝工作,通過控制分子與分子間相互作用來進行超分子組裝,並調控其形貌和發光特性。
文章詳情:Ho-Leung Au-Yeung, Sammual Yu-Lut Leung, and Vivian Wing-Wah Yam* (任詠華). Solvent-Assisted Supramolecular Assembly of Cyclotetrasiloxane–Functionalized Alkynylplatinum(II) Terpyridine Complexes. CCS Chem. 2019, 1, 464-475.
呂鳳婷:非常榮幸我們的研究工作能發表在CCS Chemistry的創刊號。針對目前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大以及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產生耐藥性這一難題,我們提出了抗癌藥細胞內選擇性原位自組裝的新思路。設計製備了側鏈共價修飾巰基與抗腫瘤藥物分子的寡聚對亞苯基乙烯基體系(OPV-S-Drug),OPV-S-Drug進入細胞內,通過OPV骨架的π-π堆疊和疏水相互作用聚集,進一步在活性氧物種的作用下通過二硫鍵交聯在腫瘤細胞內原位組裝形成納米聚集體,從而達到提高藥效、抑制外排的效果。由於正常哺乳動物細胞中活性氧物種活性較低,不能有效誘導OPV-S-PTX在細胞內組裝,因此該體系對正常細胞幾乎無毒性,這一研究為發展高效、低毒的化療藥物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這也是我目前科研工作的主要方向。
文章詳情:Lingyun Zhou, Fengting Lv* (呂鳳婷), Libing Liu, and Shu Wang (王樹). In Situ-Induced Multivalent Anticancer Drug Clusters in Cancer Cells for Enhancing Drug Efficacy. CCS Chem. 2019, 1, 97-105.
黃瑾:我們和南京大學龍億濤教授合作建立了來源於嗜水氣單胞菌的新型生物納米孔Aerolysin蛋白質的體外重構和表徵體系,並通過基於結構的合理設計和改造,極大提高了Aerolysin的單分子識別能力,可精確分辨單鹼基差別的寡核苷酸鏈,有望應用於腫瘤等疾病中核酸異常的動態監測。我自進入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後,緊密圍繞腫瘤等疾病的重要生物學特徵,構建特異性的疾病演進動態檢測體系,開展創新化學驅動的靶標發現及功能甄別等相關工作。
文章詳情:Xue-Yuan Wu , Ming-Bo Wang , Ya-Qian Wang , Meng-Yin Li , Yi-Lun Ying , Jin Huang* (黃瑾) & Yi-Tao Long* (龍億濤). Precise Construction and Tuning of an Aerolysin Single-Biomolecule Interface for Single-Molecule Sensing. CCS Chem. 2019, 1, 304–312.
推薦閱讀
▼
CCS Chemistry
▼
CCS Chemistry是中國化學會獨立出版的旗艦新刊,所有作者讀者免費發表和閱讀(Diamond Open-Access)。
CCS Chemistry網址:https://www.chinesechemsoc.org/journal/ccschem
Facebook:Chinese Chemical Society-CCS
Twitter: CCS Chemistry
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CCS Chemistry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CCS Chemistry發表的最新傑出研究成果。
中國化學會
Chemsoc
原標題:《誰是你心目中的最美女化學家?聽聽她們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