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道塾 | 振藩截拳道核心:李小龍截拳道的定義和傳承

2020-09-04 為道塾


在過去幾年間,很多人對於李小龍的武學作出解釋。有些將其定義為「求變」的過程,有些則簡單地美其名為「詠春的改修版本」,還有其他出於好意的認為李小龍的武學目標是集各家所長的招式,期望將來有朝一日能演化成對個別練武者有意義的東西。

由于振藩截拳道組織的成立,這些具爭議性及混亂的定義便不容存在,振藩截拳道只有一種定義,振藩截拳道就是李小龍畢生所學習及教授的技術(包括物理及科學技術)及哲學(包括心理、社會及靈性上的學問)。

換言之,振藩截拳道的精要所在是李小龍綜合其畢生打鬥的理論、技巧、訓練方法及思想精神,是李小龍通過武術而達到的個人進化及自我啟發的過程,這過程分別以筆錄(李小龍私人文章及藏書中)及口述(曾經與李小龍相處或學習過的人轉述)流傳及記錄下來。

也就是說,旁人不能對振藩截拳道莽加詮譯,因為振藩截拳道只代表李小龍本人對以下標題的看法及意見:李小龍的武學歷史及發展支持並由李小龍武術延伸的哲學思想、將武術衍譯為實質招式或精神思想的訓練及健體方法、替李小龍強調及重視的技術提供基本的科學原則、李小龍的生平、武術及事業。

我們要特別分辨開振藩截拳道這門功夫與及個別學員自己透過練武而由武術所引發的自我啟發過程,但每一位學員是可以自由地利用李小龍的教導或多或少地去幫助他們完這方面的發展

振藩截拳道並不是設定限制或「特定的做事方式」,它亦沒有興趣將練武者定型,它是提倡接受真我。這就像由高山流出翻湧的泉水,等待著任何口渴的旅客去品嘗,假若那位旅客願意的話。

鳥兒歌唱,並不是為了促進歌唱技巧,但如果有人喜歡停留聆聽,這是好的。

振藩截拳道希望那些對李小龍及其武學論點有興趣的人提供靈感及欣慰,振藩截拳道應該被視為李小龍創立的基礎,而並不是個人習武的最終目標。

很多人預期可被視為對振藩截拳道作出改變,增加及刪除,直至他們能升華到無需要任何「招式」或「門派」——包括振藩截拳道。但當到達這個過程時,他們所尋求到的不應該再叫做振藩截拳道

我們應該鼓勵求變,但那些改變的人應該對自己的創新負上責任。

當一個武術家以個人理論創造這些改變,這亦不能說振藩截拳道已作廢,李小龍的個人解放哲學思想就好像作為醫生一樣,正如一個醫生常將病人儘快治理好,讓他們能再次站起來。

李小龍作為一位老師的基本目標,是讓學生們能獨立,不再需要他或其他老師。振藩截拳道可被視為通過武術鍛練而達到最高個人能力釋放境界的指南。 一個通過自我啟發過程的人會成為自己最好的老師

我們要對自己的認知及表現,不能夠因為從學校畢業而停頓。

在體驗振藩截拳道的旅程中,我們通過武術的考驗及鍛練,從而得到不斷自我教育思想及成長。

在李小龍不斷精益求精大前提下,(利用不同招式但不被招數所規限),由於歷史及哲學的原因,我們只能用振藩截拳道這個名詞來形容李小龍所傳授的武術。

雖則李小龍應該將會繼續進步及探索,但我們不能很肯定的知道這探索的方向。

振藩截拳道的目標是消除多年來一些關於李小龍及其武術的誤解,以及展示李小龍所遺下的東西其更清楚的一面。

為了振藩截拳道的將來,當導師需要教授振藩截拳道時,他們必須只教授來自李小龍的武學。振藩截拳道關心的是李小龍所教導的武學,以及永遠保存及發揚這種武學。

此致 振藩截拳道的精神

振藩截拳道核心

相關焦點

  • 紀念·視頻專訪|李愷師傅:我和李小龍師父公開示範截拳道的幕後故事
    為道塾·2009年李愷師父獨家視頻專訪之一 採訪時間:2009年6月29日 地點:湖南婁底恆豐賓館 採訪提綱:朱建華 郝鋼 攝像:彭發榮 視頻文字整理:舒擁軍
  • 李香凝會繼續把截拳道理念整理完善嗎?
    我覺得問題中提到的也正是李香凝女士正在做的事情,也是她與她的組織一直從事的使命,因為張安邦覺得截拳道理念本身就是「與時俱進、不斷進化」——也就是生命不止的過程,正如《截拳道之道》中寫的一樣:截拳道只是一個名稱罷了!如果把截拳道比喻成工具,「這件工具位於一個沒有圓心,也沒有圓周的圓圈」,這就是截拳道,正如「禪」般,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不能說,一說就錯!
  • 揭秘李小龍截拳道科學進化之路(上)
    注:本文轉載於「為道塾」紙靶訓練中的李小龍,發展快速鞭打以及鬆柔出手的能力。因為這與李小龍當年對於截拳道的定義,與當年李小龍研創截拳道,以及教授截拳道的歷史事實完全不符。1、李小龍當年對於截拳道格鬥技的定義是:科學的街頭格鬥術。科學是定義截拳道格鬥技的最核心關鍵詞之一,也是李小龍從傳統武術中解放出來,在半個世紀前第一位積極倡導並成功實現傳統武術現代化、科學化轉型的明證。
  • 李小龍功夫後繼無人,截拳道失傳,張安邦答網友問
    張安邦聊聊李小龍,說說截拳道——存在這種說法的人還不少,很多次不得已的飯局,介紹我是李小龍第二代傳人,就會有人說,「截拳道沒傳下來不」?巴斯帝羅接待世界各地龍迷其實這個有誤解和偏見的說法,是我們截拳道傳承者造成的,李小龍師祖珠玉在前、盛名太過,後來者無一人達到如此高度,更別說產生世界性的影響力,這就讓老百姓的認知上覺得這門武術見不到了
  • 精湛擒鎖和地面技的截拳道擒鎖專家拉瑞·哈特賽爾
    在肯波道館任教期間,他曾和李小龍有多次接觸,並進行過一次比武。他說,李小龍和他打,完全是貓戲老鼠,讓他根本無法觸碰到李小龍。 在從獲得肯波空手道黑帶之後不久,他參加了軍隊,曾在越南作戰,並在那裡擔任了憲兵。期間,他與附近駐紮的韓國精銳師的士兵們進行了大量格鬥對練。 退役後,他報名加入了師公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開辦的振藩國術館。
  • 功夫巨星李小龍的「截拳道」,究竟是什麼意思?
    將防守與反擊融合一體是截拳道的一大特色。李小龍又說道:「我們應把我們的技擊方法稱做『阻擊之道』或『截拳之法』……『截拳道』意思就是『阻擊對手來拳之法』或『截擊對手來拳之道』。因此,我們的方法是將一般習慣打法上的防守(格擋)與反擊分成兩步的做法合二為一,防守與反擊同時進行,一氣呵成。
  • 截拳之道|直擊之道:風行於UFC八角籠的李小龍截拳道側踢技術
    曾幾何時,當泰式掃踢橫行於自由搏擊擂臺時,不少拳迷人云亦云的批評說,李小龍截拳道的側踢一點也不實用,因為除了散打選手喜歡採用側踢之外,國際擂臺早就淘汰了側踢,因此也證明李小龍推崇的側踢並不實用,或已過時。
  • 木村武之:終生為李小龍守靈的截拳武者!
    1973年7月20日,一代巨星李小龍意外去世,留下了自己尚未完成的截拳道體系。多年來,李小龍眾多傳人也都遍布世界各地,將各自理解的不同風格截拳道進行發揚與傳承,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黃錦銘的原本截拳道與伊魯山度的概念截拳道。
  • 石天龍跟李小龍有些不同,請問石天龍是截拳道正宗傳人嗎?
    不是石天龍的截拳道跟李小龍的截拳道不同,而是全世界每個人的截拳道都跟李小龍不同,如果「同」了,那就沒有李小龍,因為李小龍就不是唯一的了。張安邦談談自己對石天龍及其同時代截拳道的一些看法,一家之言而已!
  • 郭晨東:在擂臺上,李小龍的截拳道撐不過10秒,網友,瞎扯蛋!
    再說截拳道,不好意思!不僅不是敗績,反而恰恰相反,勝多輸少。首先,UFC是一項綜合格鬥,截拳道也是李小龍集詠春、拳擊、擊劍、空手道、跆拳道、蔡李佛拳等武術流派為一體的綜合格鬥。在擂臺上,沒有哪一位實戰高手僅會單純的使用一種格鬥術。
  • 截拳道宗師——李小龍,創造至今無人能破的九大世界紀錄,你知道嗎?
    李小龍是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UFC開創者、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華人演員
  • 李小龍後繼有人!聽完嶽松對截拳道的理解,拳迷:真正的武者
    作為第一個憑藉自己在熒幕上的表現將「Kungfu」一詞寫進英語字典的黃種人,李小龍對中國傳統武術在世界範圍內的發揚光大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令人惋惜的是,由於李小龍的英年早逝,其自創的「截拳道」並未流傳下來,而這也成了很多李小龍迷最大的遺憾。
  • GIF圖文:從李小龍的功夫片學習截拳道的佯攻戰術
    李小龍在創建截拳道時也吸取了這一古老的兵法精髓。「不露聲色、隱蔽意圖、分散注意、出奇制勝」,這些戰術在搏擊格鬥中的運用,我們從李小龍的著作中和其拍攝的電影中,會常常的感受到。李小龍截拳道詳攻欺敵的戰術方式很多,不僅有拳、腳、肘、膝詳攻,還有吼叫、眼神、視線、吐沫、跺地等等自然方式。這些方式非常適合普通人在防身自衛中運用,以達到出奇制勝、保全自己的目的。
  • UFC八角籠的截拳道老戰士之「殺人蜂」本·桑德斯
    本·桑德斯(Benjamin Saunders),1983年生人,一位身材瘦長但不乏力量的前UFC次中量級職業選手,一位來自American Top Team,曾代表截拳道徵戰MMA擂臺的李小龍狂熱的崇拜者。
  • 成龍:李小龍有截拳道,我有龍拳道,我還雙骨呢!
    竇文濤挖坑:如果你和李小龍年齡相當,你們倆真打誰會贏?成龍詭異含笑:算他贏吧!成龍繼續娓娓道來:我比李小龍塊(塊頭大),比他高,李小龍肌肉很熟,我的肌肉也不賴。他是單骨,而我是雙骨。筆者認為,截拳道並非李小龍閉門造車,而是李小龍融合東西方武道精華,獨創的「簡單、直接、非傳統」綜合格鬥術。截拳道除了擁有完整的實戰技擊體系,還有犀利的哲學思想作支撐。無獨有偶,李小龍的武術代表作《截拳道之道》更是被奉為武林聖經。1972年,李小龍被美國《黑帶》雜誌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
  • 李小龍是葉問的高徒,為什麼少見他打詠春拳?張安邦答網友問
    張安邦聊聊李小龍,說說截拳道——大家有這個疑惑是正常的,確實很少看見,因為非「李小龍研究」領域的老百姓能看到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大多是李小龍成為巨星之後的,也就是1971年返港拍片之後的一些資料,那時候的李小龍大紅大紫,報導鋪天蓋地,留下的資料自然眾多
  • 木村武之仙逝,屬於李小龍截拳道一個帶有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結束
    李達源文 木村武之仙逝,屬於李小龍截拳道一個帶有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結束了。 可以試想一下,在諸多門派武術家齊聚在香港這一個地方的環境下,少不了的自然是武師與武師,武師的弟子和武師的弟子之間的摩擦,而當時比較動亂的環境下,自然不會抑制各種械鬥的發生。
  • 日本版「李小龍」今井隆星,連甄子丹都連聲稱讚的截拳道未來之星
    時至今日,李小龍的截拳道格鬥技藝依然萬眾矚目,風行海內外。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世人皆知,李小龍不僅是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還是截拳道創始人,其武道哲學影響全球。偶像的力量,李小龍雖英年早逝,但他在全球卻有數億粉絲。今天,筆者介紹的這位日本天才兒童武者今井隆星,便是李小龍的超級粉絲,資深龍迷大多熟知,甚至青睞有加。
  • 李小龍實戰能力遭噴子質疑!截拳道高手:梅威瑟為什麼不打UFC
    6月30日,中國武術名家、截拳道高手張安邦就李小龍到底能不能打,為什麼不去打實戰比賽等爭議話題做了回應,由於近些年李小龍的實戰能力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並且李小龍的也沒有參加過任何實戰性比賽,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已不再相信李小龍有多能打,只不過他開創的格鬥理論值得後人追崇。
  • 梁小龍說李小龍的功夫只打70分,泰森和洪金寶的評價是怎樣的
    1959年進入大學以後,李小龍課餘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研習中國武術上。他組織了一支中國功夫隊,表演傳統拳術和長短棍等各種器械。為了宣揚中華武術,還租了校園一個停車場,開辦了振藩國術館,傳授武術。 1964年11月,李小龍到百老匯設館收徒,並接受黃澤民挑戰獲得勝利,次年又擊敗棍王伊魯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