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僖宗時期,有位讀書人叫於祐,有一天他在皇城宮牆外散步。當時正值仲秋,秋風蕭索,黃葉飄零。忽然他在從宮內流出的溪水中發現一片紅葉,上面似有墨跡,就隨手將葉子撈起,見紅葉上題著一首詩:
流水何太急,
深宮盡日閒。
殷勤謝紅葉,
好去到人間。

於祐想這溪水出自皇宮,必定是宮中美人所作,於是就把這片題詩的紅葉帶回家裡,藏在書箱內終日吟詠。
後來,他也找來一片樹葉並題了兩句詩「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 置於皇宮溪水的上遊讓它流入深宮。
於祐把這件事講給幾個朋友聽了以後,有位朋友還贈了兩句詩給他:「君恩不禁東流水,流出宮情是此溝。」
於祐後來屢次應試不第,只好到韓泳家裡去教書。過了一年,韓泳告訴於祐說:「有位叫韓夫人的,久在宮闈,今日被遣出宮,住在我處。這位韓夫人本是良家婦女,長得漂亮,也很富有。你至今未娶,我替你做媒,將她娶過來,你看如何?」於祐聽後連忙拜謝答應下來。

婚後有一天,韓氏在於祐的箱子中發現了那片題詩的紅葉,便驚奇地詢問於祐:「這是我當年在宮中題詩的紅葉,為何會在你的手中?」於祐便把自己從溪水中撿到紅葉的事告訴了韓氏。韓氏聽後,也從自己的箱子中取出一片紅葉,說:「我也在水中撿得一片題詩的紅葉,不知是何人所作?」於祐見了大驚,見正是自己題兩句詩的紅葉。韓又告訴於祐說:「當初妾得到題詩的紅葉後,又寫了一首詩在紅葉上,說著便從自己的箱中又取出一片紅葉,只見上面寫著:
獨步天溝岸,
臨流得葉時。
此情誰會得?
腸斷一聯詩。

不久,韓泳宴請於祐夫婦。席上韓泳開玩笑說:「你們二人能夠喜結良緣,應該感謝我這個大媒吧!」韓氏笑著說:「我和於祐是天作之合,看來並不完全是你媒人之力啊!」
於是,韓氏便把紅葉題詩的事告訴了韓泳,並取筆又寫下一首七絕:
一聯佳句題流水,
十載幽思滿素懷。
今日卻成鸞鳳友,
方知紅葉是良媒。
韓泳聽後感嘆說:「看來人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前定啊!」

後來,韓氏生五子三女,皆因才學出眾而做官,女兒也許配給名家。韓氏因治家有方,也被封為命婦。當朝宰相張浚聽說此事後還專門作詩曰:
長安百萬戶,御水日東注。
水上有紅葉,子獨得佳句。
子復題落葉,流入宮中去。
深宮千萬人,葉歸韓氏處。
出宮三千人,韓氏籍中數。
回首謝君恩,淚灑胭脂雨。
寓居貴人家,方與子相遇。
通媒六禮具,百歲為夫婦。
兒女滿眼前,青紫盈門戶。
茲事自古無,可以傳千古。

這就是《流紅記》的故事,也是「紅葉題詩」故事中的一個版本。「紅葉題詩」的故事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各種故事只是在朝代、人名、情節上有些出入。《唐詩本事》裡的主人公是顧況,《雲溪友議》裡為盧渥,而宋初孫光憲《北夢瑣言》裡則成了進士李茵,劉斧的《青瑣高議》和宋代張實所撰《唐宋傳奇選》中《流紅記》則是於祐。人名雖各不相同,但內容大同小異。相比之下,《流紅記》是這類故事中內容最詳盡、敘述最生動的一種,而且也成為元人雜劇和明清傳奇的淵藪。元人白樸的《韓翠蘋御水流紅葉》、李文蔚《金水題紅怨》以及《元宮詞百章箋注》皆是取材於劉斧《青瑣高議》中《流紅記》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