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鶴樓腳下居住是什麼體驗?看落霞鋪滿天,斜陽灑巷間,千年時光浸潤老街坊,行人的足音扣起輕輕迴響……
這就是老街巷居民的日常,但此幅生活圖景即將成為歷史。蛇山北坡舊城區無可避免地面臨拆遷命運,它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
01
無可避免的拆遷命運
好幾年前就傳出蛇山北坡要拆遷的風聲,如今舊城區改建真的立項了。白牆上紅色的「徵收」標識分外顯眼,提醒著這裡無可避免的拆遷命運。
青苔蔓延至牆角,人的心頭也浮上幾分感喟和不舍。
但小巷還是和從前一樣悠閒寧靜,新鮮水靈的蔬菜擺在攤前,任人挑選。攤主已經在這兒駐紮了12個春夏秋冬,原以為這裡的四季輪迴恆久不變,沒想到很快就要劃上句點。
煤爐上架著蒸鍋,藕湯煨出的熱氣撲面而來,這就是地道的人間煙火味吧。
開了39年的夏記麻花老遠就飄出酥脆的油炸香,師傅手法嫻熟地澆淋起鍋,甜麻花、鹹麻花都是8毛錢一根。
食客們習慣了坐在桌前靜候一份油炸麻花,店主告訴我,這條街拆遷後,夏記麻花還會繼續開下去,至於要搬遷到哪裡,目前還沒著落,但他相信老顧客總會尋味而來。
半青半黃的梧桐葉遮蔽了老房子上方的天空,參差的紅磚青瓦靜默不語,和旁邊的樹木一樣,任憑年輪在身上刻下印記。
街角的盆栽擺放得井然有序,枝葉舒展,大口吞吐著老街的光陰。即便是在初冬,這裡也不乏生機。
老城區的生活節奏一如既往,居民們過著怡然自得的小日子。但黃鶴樓前的拆遷架還是昭示著離開已迫在眉睫。如今要跟它說再見,實在是讓人倍感留戀。
//
02
黃鶴樓腳下的原住民
蛇山北坡地處5A級景區,舊城區至今住著幾百戶原住民。這裡依傍著黃鶴樓,老城區不僅風景獨好,而且周邊學校、醫院林立,生活很是便利。
湖北中醫藥大學褚紅色的門頭在林木掩映下更添幾分厚重感,這座高校散發著古樸和現代交融的氣息。作為湖北省唯一的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這裡培育了一批批中醫中藥學人才。
仿古的建築與綠茵跑道兩相對望,莊重又不失活力。零星黃葉飄落,點綴在初冬微潤的空氣裡,似是沾染了淺淺的中藥香……
地處武昌中心城區的武漢中學是由老一輩革命家董必武所創辦,距今已有百年歷史。武漢中學不僅是湖北省重點中學,還位列中國名校,校風純正,向來為武漢人引以為傲。
操場上穿校服的中學生三三兩兩,結伴而過,留下一串年輕的笑語。
曇華林小學的木質門柱上紅漆斑駁,見證了百年老街的風雨興衰。這所創辦於1945年的小學不改以德立校的初衷,將榮辱與責任根植於學生心中。
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的湖北省中醫院,前身是英國傳教士楊格非創辦的仁濟醫院,距今已有152年的歷史,是武漢有口皆碑的老牌中醫院。
坐落於民主路的武警醫院位居鬧中取靜的一隅,更顯莊嚴肅穆。武警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於一體的大型三甲醫院,配置了最現代化的醫療設備。
歲月在這裡沉澱,歷史與文明為老城區留下了餘韻悠長的況味,令人徘徊流連。
//
03
拆遷改造後,迎來武漢之門
拆遷後的蛇山北坡將定位為武漢之門,成為全新的城市景觀。
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綠化、驛站、服務建築還有廣場硬質鋪裝,同時連接蛇山、長春觀軸線的空中景觀步道,構成武昌生態文化長廊的空中門戶圖景。
根據拆遷政策,徵收補償方案分為貨幣補償或者房屋產權調換兩種。
如果選擇房屋產權調換,可以選擇白沙洲的「菁英城」或者「明倫街」項目。曾經武漢最核心區的原住民也即將成為「白沙客」了。
在老城區住了五六十年的胡阿姨告訴我,她對這兒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猛然要搬到白沙洲去,還真是不習慣。
不過生活處處是改變,說不定在別處能擁有不一樣的新鮮體驗。
蛇山北坡留下了老武漢的印記,也留下了數代人的生活回憶。老街坊人來人往,是多少人心中難以磨滅的溫情畫面。
縱然與它告別有著萬般不舍,但人總要朝著未來出發。回不去的老街巷,一邊守望著舊時光,一邊等待滄海桑田的世事變幻。
編輯|妙子
圖片|Lynn,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出品|武漢愛黑馬文化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