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建平sky
雷帝網 雷建平 5月12日報導
停牌1個月的瑞幸咖啡今日發布公告,宣布董事會和管理層改組,於2020年5月11日開始生效。
瑞幸咖啡稱,自公司於2020年4月2日發布有關造假事件的公告以來,公司董事會特別委員會監督主導的獨立調查發現了關於財務造假的更多證據。
瑞幸咖啡董事會在評估該等信息後,已終止錢治亞和劉劍的CEO和COO的職位。董事會要求錢治亞和劉劍從董事會辭職並已收到辭呈。另外,自從內部調查開始以來,公司已停止了6名其他參與造假或對偽造交易知情的員工職務。
瑞幸咖啡董事會已任命公司董事、高級副總裁郭瑾一為代理CEO。董事會還宣布任命曹文寶和吳剛為董事會成員。
目前,董事會薪酬委員會由Sean Shao、劉二海和郭瑾一組成,Sean Shao擔任主席;董事會任命和公司治理委員會由Wai Yuen Chong、黎輝和郭瑾一先生組成,Wai Yuen Chong先生擔任主席。審計委員會成員無變化。
曹文寶自2018年6月起擔任瑞幸咖啡高級副總裁,負責門店運營和客戶服務。在加入瑞幸咖啡之前,曹先生在麥當勞中國擁有23年的經驗,擔任過包括麥當勞中國副總裁和北方大區經理等不同職務。
吳剛自2019年3月起擔任瑞幸咖啡副總裁,負責公司的戰略合作,並從2020年4月起負責公司的供應鏈管理。在加入公司前,吳剛擁26年的航空業經驗,在中國聯航、東方航空和中國國航擔任不同管理職位。
瑞幸咖啡稱,於2020年4月2日發布相關造假的公告以來,公司正在配合和回應來自中美兩國監管部門的問詢。公司未來將繼續配合內部調查,並在董事會和新管理層的領導下聚焦業務發展。
將儘快重組公司組織架構 重塑公司價值文化
雷帝網還獲悉,瑞幸咖啡還發布內部信,對合作夥伴及員工表示了深深歉意,感謝大家在公司最困難時期的奮鬥堅韌表示感謝,風雲同舟,一路同行。
瑞幸咖啡稱,自曝造假事件以來,瑞幸咖啡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危機,並身處輿論漩渦中,品牌形象和聲譽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也給各位夥伴及家人帶來嚴重的困擾。
「目前,事件調查仍在進行中,公司將繼續全力配合相關調查。為使公司運作更加平穩有序,董事會任命郭瑾一擔任代理CEO並選舉吳剛、曹文寶成為公司董事。」
瑞幸咖啡還表示,危機事件發生1個月以來,全體夥伴頂住了巨大壓力,全力以赴服務客戶,門店保持正常運行、供應鏈穩定運轉、產品持續創新,都離不開全體夥伴的堅韌付出與同舟共濟的擔當。
瑞幸咖啡透露,新一屆管理層會在董事會領導下,儘快重組公司組織架構、重塑公司價值文化,強化內控確保合法合規,盡一切努力保持經營穩定,要經過全體瑞幸人的努力,讓公司度過危機,重回正常軌道。
這說明瑞幸董事會和公司已經在採取行動,重組管理層,表示出公司改變的決心,是瑞幸自曝財務造假以來,採取的實質性,有利於公司發展的舉措。
這也意味著,隨著調查的深入,瑞幸咖啡內部的整頓也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瑞幸咖啡正在與涉及造假的相關人員進行切割,並在努力恢復自救,同時,讓外界看到,瑞幸咖啡斷臂求生的決心。
不會造成中概股排隊退市
2020年2月,有匿名機構向做空機構渾水遞交資料,其調研機構為了證明瑞幸咖啡造假,派出92個全職和1418個兼職調查員,在全國900多家門店蹲點,收集25843張購物小票,大量內部微信聊天記錄,關聯人與企業的工商信息,並錄製11260個小時的門店錄像,得出了瑞幸造假的判斷。
事情本已平靜,但2020年4月2日,瑞幸咖啡自曝偽造交易22億後,當天股價下跌超80%,市值蒸發50億美元。這之後,瑞幸咖啡再度股價下挫,市值只有11億美元,較年初時超過100億美元的市值相去甚遠。
自疫情以來,瑞幸咖啡這一類企業運營受到巨大影響,這個事情對新經濟的震動太強大,有人認為是,瑞幸咖啡17個月的神話破滅意味著中國網際網路界快公司的戰略基本走向終結。
瑞幸咖啡隨後稱,自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公司營運長(COO)兼董事劉劍,以及向他匯報的幾名員工,從事了某些不當行為,包括捏造某些交易。2019年第二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與虛假交易相關的銷售總額約為22億元,公司董事會已將涉及不當行為的COO劉劍和相關員工停職。
瑞幸咖啡的造假行為,也連累了神州租車、神州專車等神州系業務,寶沃汽車業務的面臨著極大壓力。
此前,美國證監會主席Jay Clayton等高管發布聯合聲明,向投資者警示在美國上市的新興市場公司的投資風險,其中多次提到中概股。
此後國內各方部門表態。瑞幸咖啡也在接受調查。
而瑞幸咖啡造假也引發了中概股的信任危機。甚至不少人謠傳,中概股要排隊退市。不過,金山雲的成功上市,打破了這一謠言。
和十年前不同,當前海外基金的管理人很多是華人,對中概股比較熟悉,也可以區分對待不同的企業。而且,美股市場是一個資本主義市場,比較倡導自由,也根本談不上因為瑞幸咖啡造假的事情就會關閉中概股上市的大門。
這之前,納斯達克交易所中國區首席代表郝毓盛表示,美國資本市場的核心價值在於公平準入,監管機構不會針對特定國家或公司而制定不同規則。
郝毓盛說,十年前的那場中概股危機,SEC並沒有直接修改上市規則,2011年到現在,SEC的幾次修改規則是為了更好地幫助中小企業走入資本市場。「這次中概股危機,對於赴美IPO沒有本質影響,短期內會有挑戰,但更大的挑戰來自於疫情對全球資本市場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