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文字D》這部作品也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了,不過或許更多人知道這部作品,應該還是通過周杰倫主演的電影版《頭文字D》。雖然這部電影改編的還算不錯,但遺憾的是原作中的許多人物和故事也都沒有呈現出來,因此對於乾信司這個人物,沒看過的朋友自然也是不熟悉的,其實這是在漫畫尾聲才出現的少年,跟當初的拓海一樣,也是一位天才少年,甚至差一點就贏了拓海,但與拓海不一樣的是,這個角色卻頗有爭議。
其實,一個角色之所以會被懷疑,原因不外乎所謂的「黑點」,而乾信司所謂的黑點,我在這裡也為大家盤點一下,那就是賽車的動機是什麼?
1:因為真子小姐姐(見色起意)
2:中途裝X超車(想在真子面前當英雄)
3:通過撞車的方式超車(不愛惜自己的車子,不尊重對手)
其實說得直白一點,大家一路走來,都是跟著拓海的視角過來的,拓海當初也是什麼都不知道的萌新,自己的開車技術也是父親有意培養的,目的還是送豆腐,第一次賽車也是為了一箱油,這動機可以說是非常純粹了。自然是容易被大家接受,慢慢的,大家也就喜歡上了這個純真的大男孩,因此很容易把最後出場的角色與拓海進行對比,況且這二人也確實是有相似之處。這樣一來的話,往往就會用拓海的優勢來對比乾信司的劣勢,這樣看的話,你當然就不會感覺乾信司的可愛之處。
其實作者在拓海最後的路上安排這樣一個角色是非常有意義的,拓海可以說就是當初的涼介,從來就沒有敗績,然後就遇到了拓海這個初出茅廬的少年,因為有地理優勢,再加上上天眷顧的原因,所以拓海勝利了。進而走向了職業賽車的道路,所以說,從象徵性意義上來說,乾信司就是當年的拓海,甚至還是拓海的高配版,因為人家的技術真的是在沒有人指導的情況下鍛鍊出來的,這也是作者的用意,正所謂」人外有人「就是這樣的道理,沒有誰是絕對的第一,就算是天才,也是要分第一第二的,雖然拓海還是贏了,但重要的是,拓海的時代終究會過去的。
很多人對於這個角色提出懷疑,無非就是我們上述的三點原因,也就是賽車的動機是不純的,但我們要知道的是,乾信司不過就是一個孩子而已,他甚至比拓海還要年輕,一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怎麼可能與後來成熟的拓海來比較呢?其實,拓海也是經歷了三個階段才愛上賽車的,那就是為什麼大家喜歡賽車?自己又要為了什麼去賽車?賽車究竟能得到什麼?拓海也是逐步才明白了自己真正要走的路是什麼,這也是為什麼拓海後來要加入涼介車隊的目的。
而乾信司這個角色也與拓海一樣,最初不願意去比賽,其實也是經歷了這三個階段的懷疑,而真子這個角色,則是利用了青春期少年對於女性朦朧意識的啟發,從而讓乾信司決定去試一試的動機而已,然後要找到自己的信念,只不過乾信司不是主角,篇幅有限而已,乾信司與真子的交流,甚至是看到真子哭泣,懂得了賽車的感染力是什麼,所對應的正是大家為什麼喜歡賽車這個問題,需要外部對於某個事物的肯定,而自己又要為什麼去賽車則是因為自己也想要去成為大家心中的英雄,一種榮譽感。
而賽車究竟能得到什麼,答案更是能理解了。那就是在拓海身後看到天使的翅膀,這其實就是乾信司內心的真實寫照,在他的心中,其實他是喜歡開車的,只不過是他自己沒有發現而已,正因為內心有這樣的衝動,所以他才會看到拓海的翅膀,也是乾信司真正勇敢面對自己內心的過程,打消了對於自我的懷疑,這在現實生活也是一樣的,當我們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需要外部的肯定,需要自我的肯定,更需要一個契機,一個讓你敢於去嘗試,或者願意去邁出這一步的臺階,而真子就是乾信司的契機,這與情竇初開的我們,為了某個喜歡的女孩子,去做一些傻事,是沒什麼兩樣的。
並且,希望在自己喜歡的人面前耍帥,這對於男孩子來說,不都是正常的事情嗎?難道你不喜歡得到自己喜歡之人的肯定嗎?至於撞車子超車,這就是乾信司的經驗不足,他在賽車這方面來說,就是一張白紙,腦子裡想的就是勝利而已,他甚至都不會漂移,只是在憑藉自己的感覺和天賦在開車而已,這一點來說,拓海也是一樣的,至於拓海為什麼基礎好,完全是因為有一個天花板的爹,因此看待一個角色,還是希望能從多方面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