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賣豬肉出名的北大才子陸步軒,養雞身價過億的著名演員趙亮,靠收破爛起家的中國首位女富豪張茵…
甚至更難以描述的職業是,有人靠聞臭就能拿到年薪50萬,他就是李永國。
41歲的農民李永國,人稱「金鼻子」,今年被柳州一家螺螄粉加工廠,以50萬年薪聘用為酸筍聞臭師。
李永國能拿到這麼高的工資的原因,主要是這三點:
1
稀缺性:具有核心競爭力
農民出身的李永國,從小鼻子就特別靈敏,用地道的話來說他的「鼻子比狗還要靈敏」。
有了這個「金鼻子」,李永國就能聞出酸筍的臭味等級。
畢竟,螺螄粉好不好吃、能不能賣得火爆,酸筍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拿李永國的鼻子,比喻成螺螄粉市場的供求關係,當出現螺螄粉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那這碗螺螄粉就成為了「稀缺品」,它就具有了價值。
因此,螺螄粉加工廠老闆不僅以年薪50萬聘用李永國,還給他的鼻子投保50萬。
在職場競爭上,李永國的鼻子就是核心競爭力,他有別人沒有的「稀缺品」,拿到年薪50萬也是理所應當。
有句名言說得好:「人的價值高低取決於稀缺性,即不可替代性。」
在很多公司裡,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員工有抱怨的情緒,比如有:同一個崗位,A員工在公司幹了三年月薪還是5000元,而B員工剛來公司,月薪就收入過萬。
出現這樣的薪資懸殊,你就該思考你的不足之處在哪裡?
作為一家公司的老闆,不會平白無故給那位員工高薪、另一位員工低薪,而是根據2點去定薪:
1、你的技能是不是在公司成為「稀缺」?
2、你的崗位有沒有給公司帶來高收益?
如果你沒有這2點核心競爭力,老闆憑什麼給你高薪?
有時候,決定人的價值不一定是能力,而是它的稀缺性,越稀少越能凸顯出它的價值。
之前,一則「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張霽和姚婷,入選華為天才少年」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
其中,一畢業的張霽就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
張霽能拿到高年薪,因為他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高端科技人才。這一點,華為非常看重!
我們身處職場,光努力工作還不行,還要努力去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只有這樣,你的升職加薪才會來得快一些…
隨著社會的發展,未來只有兩種打工人:一種是搶手貨,被各大公司高薪挖掘;而另一種是普通貨,隨時會被裁員。
2
專業性:豐富的工作經驗
李永國除了有「金鼻子」這一稀缺性外,他還具有12年的工作經驗。
在沒有入職螺螄粉加工廠時,李永國原本是一位竹筍種植戶,曾和當地多家螺螄粉產業園打過交道!
由於工作經驗的積累,他能夠根據酸筍的臭味和酸味,來判斷酸筍的成熟度,作為能否撈起煮製的依據。
在工作上,他每天要聞廠裡60缸、300噸的酸筍,還要判斷酸筍是否成熟,並且做好記錄。
更專業的是,他能分清酸筍醃製每一個階段的味道…
李永國在總結工作中說過:「先看顏色,再聞味道,熟透的酸筍變成金黃色,筍尖透著亮,略帶透明,散發著一股臭味。
如此專業的工作總結,李永國好比是一位資深市場策劃師。
當某一新產品上市時,策劃師首先要做市場調研,然後根據調研得出數據分析,再進行全方位的策劃方案編寫,從而去評估新產品上市的銷量是多少、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等。
12年能紮根於酸筍行業,李永國也算是一名「行家」。
行家,不僅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並且對該行業某種事務非常內行或精通的人。
如果你能達到這個水準,你就是能拿高薪的打工人;反之,你只能拿低薪!
在招聘會中,很多有工作經驗的應聘者,都會在簡歷中秀技能,如有:精通PPT、表格製作等辦公軟體。
可一旦真正操作起來,老闆看了想罵人、客戶看了想重做…
畢竟,你有多年的工作經驗,但不代表著你就有足夠強的專業能力。
在公司裡,為什麼兩位員工具有同等工作經驗,為什麼一個先升職為領導層職位,而另一個還是普通員工?
其一是解決問題能力的差距,其二是專業性的強弱對核心崗位的要求。
常言道:「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職場本身很殘酷,我們在工作中積累經驗的同時,一定要去提升專業能力。
3
格局大:有賺錢的思維
有句話說得好:「行為懶惰窮一代,思維懶惰窮三代。」
窮人之所以「窮」,那是因為這些人只看好那一畝三分地,只懂拿來種糧食;富人之所以「富」,是在一畝三分地上擴大到百畝、千畝,除了種糧食,還拿來種植果樹或者發展旅遊休閒農業。
思維方式的深淺,就已經決定了一個人會不會「賺錢」。
從大格局來說,會賺錢的人是站得高、看得遠…
李永國的家鄉盛產竹筍,竹林面積就有上萬畝,這對於李永國來說,可謂是與竹筍結緣!
2005年,他就有了賺錢的啟蒙思維。
起先,李永國計劃種植1萬多畝竹筍,主要是供給拉麵企業做筍乾。到了2008年,螺螄粉市場發展起來,讓他看到了「紅利」。
於是,李永國從種植竹筍過渡到自己做酸筍。12年以來,他一直都是柳州螺螄粉廠家的酸筍供應商。
雖然李永國是農民出身,可能沒多少文化,但他卻有著賺錢的思維!
在職場中,有些員工的思維很固化,我為老闆工作,老闆叫我做什麼照做,哪怕是執行有錯的決定。
但對於思維敏捷的員工來說,我不為老闆工作,有錯的方案去執行是虧了公司和自己。
其一,老闆會認為,你沒有發現問題的能力;其二,你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兩處能力都沒有,那你就別想著升職加薪!
如果說思維是撬開一個人的大腦,那格局就是看看這個人的大腦是死是活。
小李和小亮被一家鞋廠公司派去非洲做市場調研,小李去A鄉鎮,小亮去B鄉鎮。
兩個來到調研目的後,小李發現A鄉鎮比較富裕,只是這裡的人們不穿鞋;小李再去其他地方查看,也是一個模樣。
最後,小李的市場調研報告寫著:A鄉鎮沒有市場。
在B鄉鎮,小亮也發現這裡比較富裕且不穿鞋的人們,他就好奇去問一位40歲的大媽,大媽說:「我不懂什麼是鞋子。」
小亮接著去問一位老人和一位未成年的孩子,答案和大媽的一樣。
通過對不同年齡人群的訪問取得調研數據後,小亮接著開展其他方面的市場調研…
小亮得出的市場調研結果是:B鄉鎮有商機。
兩人回到公司後,老闆採用了小亮的方案,向B鄉鎮投放鞋產品,然後擴張到A鄉鎮,取得了輝煌的業績。
最終,小亮被公司提拔為非洲區域總經理,而小李還是一名普通員工!
在公司裡,拉開員工與員工之間的收入差距,就要看他是否有大格局的賺錢思維。
馬雲曾說過:「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三個因素,眼光、胸懷和能力。」
如果你不是創業者,而是打工人,那你至少要具備文章中提到的3種能力任何一種。
只有這樣,你才能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站住腳、拿高薪、走高位…
在職場上,打工人分為兩種人:一種是普通打工人,一種是頂級打工人。
你想當哪種人、想不想拿高薪,關鍵在於自己的選擇。
文 | 毒哥&筆下有情
在這裡,毒哥和你聊聊職場那些事,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