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在看完電視劇之後,總喜歡把其中的歷史人物,和正史中相對照,而作為《燕雲臺》中的頭號大反派,耶律喜隱成功讓駱駝記住了這個拗口的名字,他的真實經歷更是引起了我的好奇,於是我就開始通過《遼史》,來了解這個坑了一家三代的謀反狂……
不知道是不是耶律喜隱太讓人生厭,使得這個遼太祖的嫡孫,竟然連個出生年月都在史籍中欠奉。而在《遼史》中,對於耶律喜隱的童年生活也少有介紹,光憑史書,我對他早期的了解,只有兩條,一是他爹叫耶律李胡,是遼太祖的嫡親兒子,二是耶律喜隱四肢發達,騎射出眾。史書潛臺詞的意思是,這夥計打小就智商堪憂。因此駱駝認為,就他的智商,也就能在電視劇中忽悠下蕭太后的姐姐。
那麼這麼一個「莽撞人」為何後來會多次謀反呢?這還要從他爹說起。耶律喜隱的親爹叫耶律李胡,是遼太祖阿保機和述律皇后的第三子。阿保機和述律平本來一共有四個還在,老四叫耶律牙裡果,但是耶律牙裡果早年隨阿保機出徵後唐時,先被擒,歸國後又早亡,因此耶律李胡就成了阿保機的么兒,駱駝之所以提到這一點,是因為它對耶律李胡的未來很重要。
據《遼史》記載,耶律李胡在幼年時,就表現出了他的優點,為人力大無窮,且勇猛過人。不過他的缺點也很明顯,一是為人殘暴好殺,二是腦子不大靈光。(耶律喜隱的智商低應該是遺傳)而他的大哥耶律倍,則是為人心細如髮,又聰明伶俐,因此深的阿保機喜愛,而且當時阿保機打算照搬中原王朝的經驗,打算搞嫡長子繼承制,於是就把耶律倍立為了皇太子。
耶律李胡的二哥叫耶律德光,這夥計論能力,比耶律倍只高不低,20歲時,就已經當上了遼國的天下兵馬大元帥,頗有李世民之風。述律平雖然支持丈夫學習中原的制度和文化,但骨子裡並不贊同丈夫全盤「中原化」。她認為契丹的子民,是馬上得的天下,就應該像草原上的群狼一樣,把其中能力最強的,選為王位的繼承人,因此在她心裡,她更看好自己的二兒子耶律德光。
如果不是耶律阿保機意外身亡,那麼述律平可能只會在阿保機跟前鬧點小脾氣。但是阿保機的突然離世,讓述律平的心思活犯了起來。述律平憑藉自己的威望(要想知道她的威望從何而來,可翻看前文《《燕雲臺》中,讓蕭太后看作榜樣的女人,到底有多厲害?》),趁著大兒子還沒繼位,就把耶律德光給扶上了位。耶律倍在母親和弟弟的聯手逼迫之下,被迫遁走中原,最後客死異鄉。
耶律德光雖然在母親的偏袒下,當上了遼太宗,但他最終並沒能把自己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公元930年,耶律德光把耶律李胡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並立他為皇太弟。據《遼史》記載,耶律德光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自己疼愛自己的弟弟,而是他知道「母篤愛李胡」,因此只好順從母親的遺願。
當耶律德光在徵途中病逝以後,述律太后本想擁立耶律李胡為皇帝,但是契丹內部的很多人,卻私下擁立了耶律倍的兒子耶律阮。老太太一怒之下,竟然披掛上陣,要打自己的親孫子,然後給自己的親兒子一個「公道」。但她最終還是被大臣們說服,勉強同意了耶律阮即位。但是老太太心有不甘,於是不久之後,又帶著耶律李胡準備叛亂,但是因為有人告密,最終沒能成行,而耶律李胡也被圈禁。
耶律阮登基之後,只在位子上待了五年,就被自己的表兄弟耶律察割所殺,也就是《燕雲臺》中,提到的「火神澱之亂」,正是在這一場叛亂中,電視劇中的耶律賢才失去了雙親。耶律察割雖然殺了耶律阮,但自己並沒有撈著皇位,而是便宜了耶律德光的兒子耶律璟,也就是後來的遼穆宗,即電視劇中的「主上」。
遼穆宗是遼國歷史上出了名的暴君,因此是非常的不得人心。已經羽翼漸豐的耶律喜隱,一看有機可乘,就想發動叛亂,但是還沒等動手,就被遼穆宗發現了破綻。從後來遼穆宗只殺了耶律李胡,而放了耶律喜隱看,這次叛亂的核心人物,應該不是被「無罪釋放」的耶律喜隱,而是「被株連」的耶律李胡。
遼穆宗因為對待臣民比較殘暴,因此在一次室外活動中,他被手下所誅殺。從最後得利的人看,那名「為民除害」的手下,應該是耶律賢和蕭思溫(蕭太后的父親)的人。耶律賢繼位以後,大赦天下,但這裡面並不包括曾有謀反罪的耶律喜隱。直到耶律賢二次大赦,耶律喜隱才得以擺脫囚禁。耶律喜隱在那一年不光恢復了爵位,還娶到了蕭太后的姐姐,可謂愛情事業雙豐收。
漸漸發飄的耶律喜隱,不久之後就憑藉自己的「真性情」,成功收穫了耶律賢的反感,耶律賢對於自己的族親一向不當外人,因此他對耶律喜隱經常非打即罵。耶律喜隱一生中經歷過多次叛亂,因此在耶律賢的「欺侮」下,也動了叛亂的心思,但是就憑他的智商,只是一動念,就被耶律賢給抓了起來,不過因為他是蕭思溫的女婿,所以很快就被耶律賢放過。
不過耶律喜隱這個大老粗,記吃不記打,於是在一段時間之後,又「復誘群小謀叛」,這一次耶律賢動了真怒,直接把他給圈禁了起來。不過即使是這樣,耶律喜隱依然又參與了一次叛亂。不過這次叛亂其實和耶律喜隱本身的關係不大,當時,有人在耶律喜隱「坐牢的監獄」附近叛亂,他們拉耶律喜隱參與,但是耶律喜隱被關了起來,於是他們就擁立了耶律喜隱的兒子。
這些烏合之眾,沒翻起多大的浪,就全被耶律賢給收拾了。耶律賢一怒之下,殺了耶律喜隱的兒子,也賜死了耶律喜隱本人。至此,耶律喜隱「謀反」的一生,算是畫上了句號。從耶律喜隱的一生,我們不難看出,他本人並不是個陰謀家,他的「頻繁謀反」,其實是時勢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