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天,你走在大街上,突然有記者採訪你,問到:「請問,你知道阿爾伯特是誰嗎?」我想有好些讀者表示不知道此人。但是記者再問:「那愛因斯坦呢?」肯定所有的讀者會異口同聲:「當然啦,他是著名的科學家,相對論的締造者呀。」
這位堪與牛頓比肩的科學巨匠,全名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成名之前不為人知的故事。
1879年3月14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他的父母都是猶太人,家庭雖算不上很富裕,但至少衣食無憂。愛因斯坦剛出生時,後腦有一塊突出的頭骨,呈稜形。有些鄰居便議論小愛因會不會是畸形、怪胎。可是,愛因斯坦的父母根本不理會這些,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了小愛因。
漸漸地,愛因斯坦3歲了,比起其他同齡孩子,他顯得特別文靜。時常歪著腦袋坐在鋼琴邊聽媽媽演奏美妙的樂曲。在母親的影響下小愛因6歲時,正式開始學習演奏小提琴。後來,愛因斯坦開玩笑說到:「我是科學界拉小提琴拉得最好的,在小提琴界我是科學研究最棒的。」這雖然是句玩笑,但可見愛因斯坦的小提琴演奏技藝之高。
到了上學年齡,小愛因在學校的表現可不好,不僅成績差,而且給老師、同學的印象他十分木訥,不善交談,性格孤僻。小愛因把興趣都放在了課外。他不僅愛好音樂,而且痴迷於科學。當他的父親送給他一個指南針時,小愛因對它那神奇的能力特別著迷。他不斷地問:「這是為什麼?」
小愛因為了尋找答案,閱讀了大量的科普讀物,甚至連高深的哲學著作他都興致滿滿地翻看。愛因斯坦12歲時,已經自學了歐幾裡得幾何。13歲時,開始認真拜讀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的著作。
愛因斯坦是一個熱愛自由,不喜歡受拘束的人。可是當時德國的軍國主義教育壓制了人的天性,泯滅了人的好奇心。
後來,在上大學的問題上熱愛自由的愛因斯坦和傳統的父親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最後,雙發各退一步,家人同意愛因斯坦報考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雖然愛因斯坦第一次入學考試失敗了,但他那優異的數學、物理成績給了校方深刻的印象。在學校的建議下,愛因斯坦復讀一年。第二年如願考入了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
在大學的生活是愛因斯坦最快樂的日子。他把在德國壓抑已久的天性徹底釋放了出來。他性格變得外向、樂於交際、愛交朋友,還會拉小提琴。在學校裡儼然一個瀟灑的文藝青年。
在學業上「選逃必修課,必逃選修課」是他的宗旨。愛因斯坦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課外,思考他熱愛的物理學,與志同道合的朋友暢談時下最熱的物理話題。他還交了女朋友,同是熱愛物理的同班同學——米列娃·瑪麗克。
我們可別以為愛因斯坦的學業就此荒廢了。學霸就是學霸。他靠借同學也是他一生摯友格羅斯曼的筆記自學,每每都能通過考試。1900年,愛因斯坦順利從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畢業。第二年,他獲得了期盼已久的瑞士國籍。
「畢業等於失業」這句話不但在中國適用,用來形容當時的愛因斯坦也恰如其分。不但如此,愛因斯坦還必須得為他和米列娃的愛情結晶努力找工作賺錢。
愛因斯坦畢業後,本想留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任教,可他在學校翹課的表現給了校方極差的印象,所以並未如願。之後,他又應聘了許多工作,都不如意。愛因斯坦甚至在街頭拉小提琴掙錢。好不容易愛因斯坦才到溫特圖爾技術中學當代課老師,可是薪酬少得可憐,也特別的不穩定。畢業這一、兩年是愛因斯坦最落魄的時光。還是在大學借他筆記的摯友格羅斯曼伸出了援手。格羅斯曼請求他的富商爸爸幫愛因斯坦在瑞士泊爾尼專利局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1902年,愛因斯坦正式被專利局僱傭。愛因斯坦在專利局可以接觸很多新奇的發明,他必須做各種各樣的思維實驗來判斷這個發明是否有效。在閒暇之餘他仍不斷地思考自己喜歡的物理學。
時間是絕對的嗎?如果我能和光跑得一樣快,眼前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