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通訊員陳學良)12月18日,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2020交通科技研討交流會在卓爾書店舉行。來自全國交通規劃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見證《2020年武漢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湖北省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技術規範》、武漢交通-空間協同規劃仿真平臺等三項學術成果發布。
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交流會,是該市交通領域估計科技創新、展示科研成果、促進人才培養、增進技術交流的重要平臺。今年的科技交流會,設置了業界大咖學術分享與交流、學術成果發布、青年路演等三個板塊。
會上,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大學、深圳交通中心以及深圳國家高技術產業創新中心城市與產業規劃研究院所的四位專家,分別以《交通強國與城市發展》《從通勤到職住平衡:大城市交通與空間結構優化對策城市交通數據治理實踐》《基於通勤圈識別的大城市空間結構優化》《交通強國與城市發展》《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一體化發展思考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一體化規劃思路》為題進行演講。從大數據、空間結構、交通強國及大灣區重點案例等角度,傳播交通發展規劃研究領域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會上發布的三項學術成果中,《武漢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最引人注目。
該報告自2003年起開始編撰,是武漢市交通數據匯集最齊全、行業交流與大眾傳播最廣泛、透視和見證交通發展最直接的重要參考資料。「今年的報告,我們融匯大數據,服務新徵程;秉持大視野,服務大武漢。旨在為武漢市交通領域的發展規劃提供參考。」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說。
武漢交通-空間協同規劃仿真平臺,是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依託豐富的技術儲備,在引進借鑑國際經驗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和技術攻關打造的全新平臺。平臺將全面服務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管理,輔助優化城市空間資源配置,促進交通與空間協調發展,實現國土空間與交通要素間的全面量化互動計算,提高城市空間治理水平。目前交通可達性模塊和交通影響評價模塊已經開發完成,實現上線應用。
《湖北省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技術規範》編制工作歷時近4年,通過對相關規範更新、交通調查及實踐研究,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了交通影響因素、交通影響評價方法和技術體系,對指導全省城市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工作,促進城市建設與交通協調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該規範已於今年11月22日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