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許多情侶告別未婚而走向婚姻的殿堂,異地戀愛需要勇氣,結婚需要勇氣,而跨越民族與地域的婚姻更需要當事人付出比一般人更大的決心。
遠嫁他鄉,是種勇氣
在當下這個民族不斷融合,跨越民族或是跨過地域的婚姻並不少見,而跨越國家的也不在少數。如果是位男性離開國家,選擇在異國找人結婚,生子,或許會更容易讓人接受。可如果一位女性離開家國,遠嫁他鄉,則不得不讓人佩服她的勇氣。
而在國內就有這樣一位來自非洲的女性,她與丈夫結婚也有數個年頭,如今她也為婆家生下了兩個孫子。多年的中國生活,她已完全融入這兒的一切,甚至漢語都說得很溜。她的兩個兒子也是一樣。
在很多人看來,跨省或是跨市結婚就需要下很大的決心了,更別說跨越國家了。說起來,這位生於非洲的女士還是相當勇敢的。
遠緣結婚的益處
生物學上來說,遠緣結婚的夫妻生下的孩子是長得更好看的,他們糅合了不同地域,甚至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父母的基因,所以孩子的基因是更加優秀的,因為他們相比於同縣、同市或是鄰村結婚的二人生下的孩子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當然,這個道理放在中國各省份之間同樣適用,距離遙遠的不同省份的二人,結婚生下的孩子基因通常也是比較優越的。
基因的奇妙
說到了她的兩個兒子,就不得不再次感嘆基因的奇妙了。兩個兒子除了膚色與頭髮,其他方面完全看不出來有半點兒非洲人的影子。
只是那捲卷的頭髮一下子就暴露了,就如同《當幸福來敲門》中那位男主角與他的兒子,讓人看到就不由自主地在腦海中勾勒非洲人的模樣,也會讓人一下子就忽視了他們有著一半中國血統的事實。
還有膚色,沒有想像中的那般黝黑黝黑的,但比之黃皮膚的中國人還是差了那麼一點,卻也不算黑得讓人難以接受。
所以,這便是遺傳的奇妙,很多男寶寶生下來會像爸爸多一些,但是這兩個有著半中國人半非洲人血統的男孩完全是照著媽媽長的,也不知道他們的爸爸心中是何感受。
開放的社會
現代社會帶來的不僅是物質的富裕,還有思想的開放。像外國女子嫁到中國這種事情已經引不起民眾多大的關注了,因為它很常見。而中國男子迎娶外國女性也同樣稀鬆平常。
嫁給韓國男星的「戚哥」——戚薇,與日本人結婚的林志玲,或是娶了法籍猶太人的劉燁,他們都不會在意外人的眼光,而這三對夫妻有兩對都有了孩子。
與李承鉉結婚的戚薇,她婚後不久也是生下了小lucky,可愛的小女孩完全看不出是個中韓混血兒。而劉燁的子女則不同了,小時候的劉諾一就長得與媽媽十分相似,那雙深邃的眼睛一看就是外國人特有的。
遠嫁的決定,是否值得支持
先來講個實事吧,一位年逾七旬的老父親患病住院,這位老先生三個女兒只有大女兒嫁得最遠。在接到父親突然神志不清要送至醫院的消息後,三位女兒紛紛往娘家趕。二女兒與小女兒早就到了,可大女兒被堵在了路上,最後還是順利地趕來了。
後來,老父親還是沒能挨過那一年,離開了人世。大女兒在想念父親時,經常會與兩個妹妹談起當時被堵在路上的焦急,她第一次對自己嫁得這麼遠生出後悔之意,她第一次羨慕起了兩個妹妹的婆家是如此之近,她很怕因為她的延誤,再也無緣見到父親……
「可憐天下父母心」
每個人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好好生活,像這樣離開國家遠嫁他國的行為父母一般很難接受。
可遠嫁他鄉到底是否值得支持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戀家的人可能連嫁去同省的其他市都不想,更別說離開國家了。自然也有一些人不在乎這遙遠的距離,選擇遠嫁他鄉。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自己經歷的事情,唯有自己知道甘苦。作為外人,沒辦法評判別人的感受,因為我們,不曾經歷過。所以對於別人遠嫁的事情,外人終究是無法理解的。
異國生活的不易
像上述這位離開非洲,在中國生活了多年的女性,也許她的日子遠沒有看上去那般容易。初來乍到一個新的國家,光是語言不通就足以讓她放棄原來的決定。
可是後來這位女士克服了障礙,在別人向她詢問中午吃得什麼時,她可以很流暢地回答是麵條。而後還對自己的兒子說可以教他學習語文,看來她對漢語是越來越了解了。
人們往往只看到別人做成某件事後的光鮮與喜悅,可鮮少意識到別人付出的艱辛。就像這位非洲的女士,她熟識漢字的過程,想必也不會太過順利。
因為膚色或許她或多或少也會承受別人異樣的看待,可是她也並未後退,她始終相信人性的善良,相信別人只是對她感到好奇,而並無惡意。
養育孩子的偉大
說到孩子,自然就要說到那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母愛的偉大。養育孩子,從來就不是一件易事。也沒人能否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親情尤其是母愛的不可或缺。
懷胎十月,母親並無怨言,孩子呱呱墜地,她們鬆了一口氣。細膩溫柔的母親給予的愛無處不在。
一朝分娩,無人能體味他們躺在手術臺上時的恐懼,生產結束,沒人能代替他們承受傷口恢復的疼痛。他們把所有的苦都咽在了肚子裡,這些不足為外人道的苦楚他們也許會等孩子大了講給孩子聽,不是埋怨,只是傾訴。
看到這樣的母親,有多少人捨得離開他們甚至遠嫁他省或是他國呢?(執筆:思歸)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